浅谈高原训练乒乓球

时间:2022-06-18 12:57:35

浅谈高原训练乒乓球

0 前言

为提高高原地区乒乓球训练质量和运动技术水平,本文对高原地区高密度对乒乓球训练的影响进行了初探,并与平原地区的乒乓球训练进行比较,研究出一些解决的办法,现分析如下:

我国是乒乓球大国,乒乓球运动十分普及,现各国也十分重视乒乓球的质量与技术水平迅速提高。由于高原地区气候的特殊性,乒乓球在高原地区的训练与平原地区的训练是就有区别。

在高原地区进行乒乓球训练,由于空气密度小,球体受到的阻力小,故球的飞行速度明显快于平原,这对乒乓球训练影响极大,再加上有的高远地区较为潮湿,球台的反弹力受到影响,球着台后显得快、低、飘。这就加大了运动员处理球的难度和缩短了处理来球所必须的时间。如果不加强对高原空气密度与乒乓球运动这种特殊联系的研究,在高原进行乒乓球训练和比赛就很难达到现代高水平要求。

1 高原空气密度给乒乓球运动员训练带来人体动作的影响

由于高原空气密度小,导致球的飞行速度明显加快,从而给运动员的动力定型带来两点变化:一是击球前所必须的准备时间缩短,使正常的摆臂幅度受到限制。要适应这一情况,必须减小手臂和身体部分的摆幅,才能提前完成准备动作,保证良好的身前击球的位置。二是在用相同力量击球,球的初速不变的情况下,高原球速在空中飞行时大于平原球速。这样假设某一力量在平原能够击到对方台底边上的球,而在高原必定飞出界外。所以要保证命中率,就要相应的减轻击球力量,以缩短打出距离。由于摆臂幅度受到限制,肌纤维初长度不能得到保证,力量就会减小,这就是“高原小动作定型”的基本原理。在同一条件下,要减轻击球力量,才能防止球出界。所以击球时要减慢挥臂速度,就必须控制肌纤维的收缩速度,但这恰成了要加强爆发力难以逾越的障碍。我们称他为“高原轻力量定型”。高原地区的运动员挥臂幅度普遍偏小,显得拘挛,力量较轻,球质也差,击球动作也不如平原地区运动员干净利落、舒展,这正是高原运动员的致命弱点。

当“高原小动作、轻力量定型”牢固的形成后,再到平原比赛时,无论你的手臂和身体各部位爆发力如何好,扣球也难发出大的力量来。必然造成两大地区运动员水平的差距。

2 高远球速给乒乓球运动员人体移动带来的影响

由于同一力量的上旋在高原的球速大于平原,这就给人体的反应和位移带来了新的困难。比如,从球台中线向对方球台两大角发出两个球,这两个球的动行路线犹如等腰三角形的两腰,当顶角相同两腰加长时,它们所夹的底边也加长了,而这条边正好是运动员往返的路线,它的加长使运动员奔跑的距离以及跑动的范围加大。假设球在运行过程中还带有侧旋,那么球运行的角速度还会加大,这样对运动员的步法要求当然大大超过平原。这种情况的存在就意味着,一些在平原地区可以实现的大范围奔跑的练习内容在高原却难以实现了。如在平原训练时,可以把两张球台拼在一起打多球,让运动员练范围奔跑步法,可在高原却很难实现,必须缩小范围和降低质量,因此,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就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由于高远地区客观上存在的问题,造成了运动员身体与技术各方面的影响,如何才能提高高远地区乒乓球运动员训练技术水平,本人认为可采取几种方法:

1)运用退位解决法

首先必须测出各高原比平原球速快的比例,才可把高原的基本站位从这个比例上向后退位,以赢得击球前的准备时间,保证挥臂的幅度和发力及移位的速度。

在贵阳,海拔1060米,若采用云南在密闭气压仓里实验所得到的数据,用某一特定力量攻球,其打出距离比北京长20公分,那么我们攻球时就可以把站位向后退出20公分,即可达到预期的目的。这里值得注意,20公分这个参数并不是一个恒定的值,而是实验时所固定的、用机器发出的某特定力量击球时所获得的数据。这一特定力量与人体的发力关系怎样呢?经过我们反复实践和体会,如在北京反复用三种力量击球其动作幅度也大体与平原运动员相等。一是以轻力量击球;二是中等力量击球;三是70-80%的力量击球。经过一年半的强化练习,这三种动力定型已经牢固,力量和命中率都有了高度的保证。这时立即乘火车返回贵阳,每天都用这三种力量进行体会,所得结论是:这一特定力量的参数正好与成年男子乒乓球运动员中等力量的情况相差无几,证明这一数据在乒乓球训练中的运用价值是很高的。当球体受到加大70-80%的扣杀力量时,球飞出球台面30-40%公分,命中率无法保证。当由正常位退出30-40公分后,这一力量攻球命中率明显提高,所以根据来球的轻重和自己发力的大小去决定退位的多少。

2)加强球的旋转成份

采取了退位解决法后,球质和命中率都会得到相应的提高,但是仍有一些球频频飞出界外,这又是什么原因呢?经过我们仔细的观察,发现有如下原因:(1)当力量加大后,对方回击的反作用力也随之增加,至使回击出界;(2)由近台退至时,只是保证了在近台的正常挥臂发力,而运动员则常常发力的条件反射,使打出距离又加长了;(3)有许多球并非存在要退位发力的问题,如下旋球、力量轻和动行速度慢的上旋球、高吊弧圈球等。这类球前进力小、运行慢,运动员完全可以在正常位充分挥臂,但发力大却受球速影响,球易出界,这时要解决的是既要缩短打出距离而又不影响发力的问题。所以要加强球的旋转成份,才能有效的保证球的良好运行弧线,控制缩短球的打出距离,采取这一措施,将使高原运动员利用旋转方面超过平原运动员,这一点尤其有利于反胶球拍的运动员。

3)加快完成动作的速度

在高原,由于下旋球的前进力小,故它在飞行速度上产生的变化非常细微。而上旋球却与平原差距较大。这样运动中就出现了一个特殊的跑位差,即打下旋球时与平原站位相等,一变上旋,便要立即退到平原攻上旋球的位置之后的高原击球位置上去。如此大幅度的位置调节在快速的乒乓球运动中常常是力所难及的;另外,对方突然来球的力量不定,也难以判断出应退出的准确距离。这时如果还要保证平原所要求的那种击球力量和动作幅度,势必在挥臂速度上要超过平原运动员。即在时间相应短的情况下,保质保量的完成平原比赛所需要的动作和发力。而要达到这一点,就要加快身体各方面的反应(包括超前反应),以及加强加速动作完成的身体各部位的协作能力,方可实现这种高摆速的完成动作的设想。这一方法的采用,既可弥补大幅度位置上下不接的缺陷,又可保证技术质量。从大脑皮质兴奋性看,兴奋的时间虽然缩短了,但兴奋的强度则大大提高了。如果形成这种高速度完成正常动作幅度的发力和动力定型,那么在平原比赛中,高原运动员将显示出比平原运动员更好的反应速度和爆发力。

采用高原训练法后,从理论上预测,将使高原球速对乒乓球训练的影响,从不利甚多变有利甚多。如高原空气密度小,将使有机体对氧的利用率高于平原,提高有氧代谢能力;球速快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将有利于加强运动员的爆发力,加快摆速,加强旋转,加强机体的各种快速反应和协作能力,以及与此相关联的运动技能;加大跑动速度和范围,促使一般身体素质和专项素质的各项指标超过平原运动员。这样既解决了高原训练的某些难题,也针对性地解决一些本地训练中进展缓慢的难点,打开了理想的大门。

【参考文献】

[1]体育院系通用教材:乒乓球[M].1992.

[2]高原训练乒乓球特点[J].乒乓信息.中国乒乓球协会,1990(02).

上一篇:Motivation and the Ways of University Stude... 下一篇:企业师徒制的内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