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分析

时间:2022-06-18 12:56:15

糖尿病足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分析

[摘要] 目的 调查和分析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特点及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2012年1月门诊和住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200例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足分为两组,无糖尿病足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合并糖尿病足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对所有患者进行病史回顾、体格检查、生化检查及下肢血管检查和周围神经检查,分析影响下肢病变的相关因素。 结果 观察组年龄、高血压病程、BMI、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糖尿病病程明显长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足部缺血性溃疡患者足病中位病程[(6.4±1.2)个月]明显长于神经性溃疡患者[(3.6±0.7)个月](P < 0.01),混合性溃疡患者足病中位病程为(13.5±4.2)个月,长于单纯神经性溃疡患者及缺血性溃疡患者(均P < 0.01),缺血性足病组及混合性足病组溃疡深度明显较深。 结论 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中缺血性溃疡及混合性溃疡多见,下肢血管病变发病率高;缺血性溃疡溃疡深,愈合慢,截肢(趾)率高,预后差,足部神经病变与缺血病变相互影响加重足病病情,ABI检查是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简单实用的检查方法。

[关键词] 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特点;相关因素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4(b)-0058-02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因其高致残率和发生率,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糖尿病患者和临床医生的重视[1]。本文笔者对2008年1月~2012年1月门诊和住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200例资料,进行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特点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和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8年1月~2012年1月门诊和住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200例,男112例,女88例。诊断标准:所有病例诊断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2]。排除标准:(1)1型糖尿病患者及存在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者;(2)急、慢性感染;(3)肿瘤、免疫系统疾病、妊娠。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足分为两组,无糖尿病足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合并糖尿病足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100例患者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47.8±13.3)岁,体重指数(BMI)(28.47±3.67)kg/m2;观察组100例患者中,男52例,女48例,年龄(46.5±14.1)岁,BMI(28.55±3.84) kg/m2;两组间治疗前性别构成比、年龄、血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和腰臀比(WHR)、合并用药等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治疗方法

给予盐酸二甲双胍500 mg,每天2次,吡格列酮片30 mg,每天1次;单用二甲双胍158例,男81例,女77例,年龄(44.5±13.5)岁,BMI(29.29±2.50)kg/m2,给予盐酸二甲双胍500 mg,每天2次。

1.3 退出情况

两组疗程均为12周。治疗结束时治疗组中有3例失访,5例因不良反应退出;对照组有3例失访,4例因不良反应退出。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BMI、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病理类型与糖尿病足相关性进行分析。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以(x±s)表示,计量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取χ2进行检验,P <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情况

观察组年龄、高血压病程、BMI、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糖尿病病程明显长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详见表1。

2.2 病理类型与糖尿病足相关性

本研究的糖尿病足患者共100例,缺血性溃疡69例(69%),其中单纯性缺血性足部溃疡患者25例(36.23%),合并神经性溃疡的混合性溃疡患者23例(33.33%);单纯神经性溃疡21例(30.43%)。足部单纯性缺血性溃疡患者足病中位病程[(6.4±1.2)个月]明显长于神经性溃疡患者[(3.6±0.7)个月](P < 0.01),混合性溃疡患者足病中位病程为(13.5±4.2)个月,长于单纯神经性溃疡患者及单纯性缺血性溃疡患者(P均 < 0.01),缺血性足病组及混合性足病组溃疡深度明显较深。

3 讨论

糖尿病足患病初期、早检测、早发现病变原因,并在病变尚能逆转之前进行积极地预防和治疗,是能使患者避免截肢甚至死亡的[3]。本文对比性分析了糖尿病足患者100例和非糖尿病足患者100例,观察组年龄、高血压病程、BMI、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糖尿病病程明显长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足部缺血性溃疡患者足病中位病程[(6.4±1.2)个月]明显长于神经性溃疡患者[(3.6±0.7)个月](P < 0.01),混合性溃疡患者足病中位病程长于单纯神经性溃疡患者及缺血性溃疡患者(均P < 0.01)。缺血性足病组及混合性足病组溃疡深度明显较深。多累及股浅动脉及其以远的动脉。因此糖尿病患者不但要警惕自己足部的微小病变,更要正确评估自己足部的血液供应情况,正确了解自己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程度,除了注意足部凉、麻、痛、木、胀这些自觉症状外,必要时需要到医院做下肢血管检查。笔者建议糖尿病患者应积极进行临床诊断,预防下肢血管病变,有下肢缺血的证据:(1)临床表现;(2)辅助检查ABI

通过研究本文发现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特点:糖尿病足患者昼夜疼痛,抱膝而坐,治疗棘手,医疗费用高。临床处理时,首先要明确糖尿病足的主要病因因素,如神经性、缺血性或混合性以及是否合并感染,并根据常用的糖尿病足分级法来判断糖尿病足的严重程度,以采取相应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措施,如神经性溃疡应减轻局部压力和纠正局部的畸形,周围血管病变则采用中西医结合内外科治疗和介入治疗,感染的局部处理和全身用药等[7]。糖尿病足的防治必须强调多学科合作和综合治疗,预防的重点在于开展糖尿病足危险因素预防、筛查并给予纠正。

总之,糖尿病足周围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其发病率越来越高。目前的治疗除了药物外,重建下肢动脉血流是治疗成功和决定预后的关键[8]。

[参考文献]

[1] 朱家源,李新强,唐冰,等. 糖尿病足溃疡的创面处理:“创面床准备”[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7):594.

[2] 林楚佳,林少达,黄少薇,等. 糖尿病足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分析[J]. 中国临床研究,2011,24(4):274-276,279.

[3] 孙妍,赵家军. 糖尿病足溃疡治疗进展[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5,21(2):231-232.

[4] 赵波,贺西京,李晟. 糖尿病足截肢(趾)32例临床分析[J]. 中同骨伤,2008,21(7):546-547.

[5] 许樟荣. 于世界糖尿病日谈糖尿病足的诊治与预防[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5,21(6):491-493.

[6] 屈新云,杨圆圆. 健康教育对糖尿病病人并发糖尿病足的影响[J]. 全科护理,2009,7(10A):2619-2620.

[7] 林琴. 糖尿病足112例临床诊治分析[J]. 山东医药,2008,48(32):128-129.

[8] 罗英.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相关因素分析及干预[J].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0):1477-1479.

(收稿日期:2013-01-24 本文编辑:魏玉坡)

上一篇: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髓损伤38例围术期的护理 下一篇: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