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相关问题分析

时间:2022-06-17 10:30:00

国有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相关问题分析

摘 要 本文对国有集团现状及国有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促进国有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相关建议,希望能对未来国有集团的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混合所有制 建议

一、国有集团现状概述

从我国国有集团发展历程来看,国有集团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较大,严重缺乏市场化发展的经验,在发展理念和行为上存在过于保守或过于激进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组织结构存在缺陷。绝大多数国有集团是由行政机构改制形成,故管理仍处于行政隶属关系阶段,内部组织结构的规范性较差。[1]同时大量集团企业自身经济实力较弱,无法有效发挥投资中心和集团主导的作用。

第二,管理体制规范性有待加强。国有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无法结合市场环境、行业特征、产业特点与自身实际经营情况来制定未来的发展战略和规范内部管理机构,这直接导致内部综合协调能力下降。虽然总公司与子公司间有明确的产权关系,但受制于行政管理模式,内部制度的可执行力大打折扣。

第三,经营效率不足。与民营企业集团相比,国有集团在管理理念和技术更新等方面与其相距甚远,导致国有集团的经营效益大大低于同等规模的民营企业集团,但它却占用了大量的经济资源,造成了资源浪费。同时,由于出资人缺位的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使对国有集团的前瞻性较弱,管理者难以具备长远的发展眼光,进一步加剧了过度投资、抵消投资等问题的发生。

第四,市场化程度不足。如今大部分国有集团子公司对市场经济体制的适应能力已经大幅加强,然而由于尚未真正触动国有制的根基,因此国有集团尚未真正实现市场化。一方面,国有企业的目标市场仍局限于不完全产品市场的交易层次内,另一方面,国家对国有集团进行倾斜性经济资源注入或救助陷入经营困难的国有企业,这种形态对市场化造成了严重破坏,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实现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的目标。[2]

二、国有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经过长时间的改革,虽然我国的国有集团在走混合所有制的道路上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但依旧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对进一步深化改革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第一,对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制定的认识程度不足。不重视制定改革方案,其结果就是方案与企业发展战略出现严重偏差,甚至部分国有集团的发展战略清晰度不足,投资方向过于多元化,主营业务不明晰。这样一来,在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国有资本去留和混合程度难以确定的问题,资金、人才、土地等资源的合理配置自然无从谈起。[3]

第二,企业管理方式陈旧。大部分混合所有制的国有集团仍处于形式上混合的状态,管理模式未出现改变是这一问题的典型表现。虽然国有集团的子公司实行了混合所有制,但极度欠缺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理念,这样导致公司的治理结构未完成商业化、实质化的转型,无法形成具有较高透明度和制衡性的管理模式。这一现象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后国有控股企业中尤为明显。

第三,尚未形成有效的后评价体系。在国有集团所属企业的混合制改革中尚未形成有效的后评价体系,无法对所有制改革后企业在资源配置、管理体制、创新机制等方面的优劣进行有效地评价,导致难以对国有企业所有制的改革方案开展指导和调整。

三、促进国有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相关建议分析

(一)加强国有集团的管控能力

强化战略统筹、形成协同优势是集团运作的首要任务。作为集团的“大脑”,总部应始终处于战略高度,统一调度所有子公司。完善集团母子公司体制,核心在于做到“三个强化管控”:首先强化战略管控,通过制定科学的整体的中长期发展战略,使母子公司的发展战略保持高度一致性;其次强化财务管控,加强集团的预决算管理,实现资金统一调度,能够最大限度保证资产的有效使用;最后强化人力资源管控,完善人才培养、选拔、激励与考核方面的管理。三个强化能使集团对子公司的“物、才、人”进行全面管理,发挥集团的整体优势。[4]

(二)加大集团内部重组整合力度

优化资源配置,使资源能够向核心骨干企业及具有独特优势的中小企业聚集。核心骨干企业及具有独特优势的中小企业对集团发展主业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集团应始终围绕主业打造核心业务板块,合理配置资源,整合经营内容相似的同类业务的资源以达到发挥规模优势的目的。此外,集团还应加速清理、调整不具备市场竞争优势、非主业资产及低效企业资产,将法人层级始终控制在三级以内,从而形成二级骨干企业与三级优势中小企业共同发展的局面。

(三)积极引入外部资本,推动核心骨干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

产权制度改革是国有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中首先要面对的挑战,若改革不触及产权,那么终归只是纸上谈兵。引入外部资本走产权多元化道路,为国有集团注入大量的新鲜血液,这是转变企业体制机制的重要举措。引入外部资本的主要途径有三种,一是盘活存量资产引入增量资本,二是合资新设企业,三是推动国有资本从不具备市场竞争优势的企业中退出。在产权制度改革中,需要根据企业的功能定位准确把握产权制度改革的“度”。除了少量具有政策性职能特殊目的的企业外,在市场竞争领域内的所有国有企业都应积极引入外部资本,对提供公共产品,经营范围涉及民生等领域的核心骨干企业,国有资本应保持绝对控股地位,而对优势支柱产业或金融业中的核心骨干企业,国有资本可保持相对控股。[5]除此之外的国有企业均应严格遵循市场规则,做到进退有序、合理流动,最终实现全部放开。

(四)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加速优质企业上市

推进优质企业上市,可以为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企业上市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发展过程中资金不足的问题,也对转换体制机制和规范运作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国有集团应加大在企业上市方面的关注度,通过充分利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实现优势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国有集团应大力推进核心业务资产注入优势企业,帮助其实现整体上市,使上市公司成为国有集团优质资产聚集的主要载体。对目前尚不满足在主板或创业板上市条件的企业,可先在新三板挂牌。这样一来,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美化市场形象和提高认知度。同时近年来,我国正在完善新三板挂牌企业转主板机制建设,通过在新三板上市,企业能为后续向主板转移打下牢固的基础。

四、结语

组织结构存在缺陷、内部管理体制的规范性较弱、经营效率低是国有集团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都是国有资本“一股独大”的落后体制形成的。要真正实现国有集团的跨越式发展,必须通过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式,从而实现合理配置资源、提升管理水平和完善治理机制。

(作者单位为中国石油天然气运输公司天津分公司)

参考文献

[1] 童露,杨红英.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联合重组与公司治理――基于中国建材集团的案例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10):39-44.

[2] 卢俊,仝荣伟,叶佳敏.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问题及对策――基于中信国安集团案例的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5(05):137-143.

[3] 温国林,卿松.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5(34):60-62.

[4] 陈银,连琛玮,郝旭晨.探究混合所有制改革在中核集团的推行[J].中国核工业,2016(01):54-57+64.

[5] 金浩泽,王阳阳.浅看混合所有制改革――以格力公开转让国有股为例[J]. 新经济, 2016(06):24-25.

上一篇: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尚存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国内化妆品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