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与健全生产要素市场

时间:2022-06-17 04:44:12

加强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与健全生产要素市场

摘要: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先决前提和首要任务是执行国家有关成本开支范围、费用开支标准、工程预算定额和企业施工预算、成本计划的有关规定,控制费用,促使项目合理、节约地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本文就加强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与健全生产要素市场进行叙述。

关键词:施工项目;成本核算;任务;条件

一、做好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

建立、健全材料、劳动、机械台班等内部消耗定额及材料、作业、劳务等的内部计价制度。建立、健全与成本核算有关的各项原始记录和工程量统计制度。完善各种计量检测设施,建立、健全计量检测制度。建立、健全内部成本管理责任制。

二、正确、合理地确定工程成本计算期

会计制度要求,施工项目工程成本的计算期应与工程价款结算方式相适应。施工项目的工程价款结算方式一般有按月结算或按季结算的定期结算方式和竣工后一次结算方式,据此,在确定工程成本计算期进行成本核算时应按以下原则处理。

安装工程一般应按月或按季计算当期已完工程的实际成本。实行内部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机械施工、运输单位和物料供应部门应按月计算产品、作业和材料的成本。

改、扩建零星工程以及施工工期较短(一年以内)的单位工程或按成本核算对象进行结算的工程,可相应采取竣工后一次结算工程成本。对于施工工期长、受气候条件影响大、施工活动难以在各个月份均衡开展的施工项目,为了合理负担工程成本,对某些间接成本应按年度工程量分配计算成本。

三、遵守国家成本开支范围,划清各项费用开支界限

成本开支范围,是指国家对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允许在成本中列支的范围,它体现着国家的财经方针和制度对企业成本管理的规定和要求。同时也是企业按现行制度规定,有效地进行成本管理,提高成本的可比性,降低成本,严格控制成本开支,避免重计、漏计或挤占成本的基本依据。为此要求在施工项目成本核算中划清下列各项费用开支的界限。

1.划清成本、费用支出和非成本、费用支出的界限

这是指划清不同性质的支出,如划清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营业支出与营业外支出。施工项目为取得本期收益而在本期内发生的各项支出即为收益性支出,根据配比原则,应全部计入本期的施工项目的成本或费用。营业外支出是指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没有直接关系的支出,若将之计入营业成本,则会虚增或少计施工项目的成本或费用。

2.划清施工项目工程成本和期间费用的界限

根据我国现行的成本核算办法——制造成本法,企业发生的管理费用(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和组织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财务费用(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销售费用(企业在销售产品或者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作为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并不构成施工项目的工程成本。

3.划清各个成本核算对象的成本界限

对施工项目组织成本核算,首先应划分若干成本核算对象,施工项目成本核算对象一经确定,就不得变更,各个成本核算对象的工程成本不可“张冠李戴”,否则就失去了成本核算和管理的意义,造成成本不实,歪曲成本信息,导致决策失误。财务部门应为每一个成本核算对象设置一个工程成本明细账。并根据工程成本项目核算工程成本。

4.划清本期工程成本和下期工程成本的界限

划清这两者的界限,是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要求,对于正确计算本期工程成本是十分重要的。本期工程成本是指应由本期工程负担的生产耗费,不论其收付发生是否在本期,应全部计入本期的工程成本,如本期计提的,实际尚未支付的预提费用;下期工程成本是指应由以后若干期工程负担的生产耗费,不论其是否在本期内收付发生,均不得计入本期工程成本,如本期实际发生的,应计入由以后分摊的待摊费用。

5.划清已完工程成本和未完工程成本的界限

按期结算的施工项目,要求在期末通过实地盘点确认未完施工,并按估量法、估价法等合理的方法,计算期末未完工程成本,再根据期初未完工程成本、本期工程成本和期末未完工程成本倒挤本期已完工程成本;竣工后一次结算的施工项目,期末未完工程成本是指该成本核算对象成本明细账所反映的、自开工起至当期期末止累积发生的工程成本,已完工程成本是指自开工起至竣工累积发生的工程成本。为确实划清已完工程成本和未完工程成本的界限,重点是防止期末任意提高或降低未完工程成本,借以调节已完工程成本。

四、建立、健全的生产要素市场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生产要素市场是企业配套改革和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项目成本管理的前提条件。同时,建立企业内部生产要素市场的根本目的就是节约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又是加强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必然结果。

1.劳务市场

企业内部劳务市场中的劳动力包括企业内部职工(即自有劳务)和外部劳务队伍。外来劳务和自有劳务进入企业内部市场,除资质审查外,都应经过招标竞争、签署合同、过程管理、费用结算等环节管理。过程管理中应建立以考核验收单(工期、质量、安全、场容管理)为主体的原始凭证流转制度。考核验收单由项目经济员以单位工程为对象签发后交施工,回收后考核、核实当月完成实物量,据此计算人工费。

项目成本工程师根据项目经济员提供的“包清工工程款月度汇总表”作为预提包清工人工费据此入账。月末,按合同规定已履行完成的工作量部分,根据经济员提供的单位工程外包或内包单位的“包清工工程款结算成本汇总表”作为结算包清工人工费的依据,并调整有关成本支出。

2.材料市场

内部材料市场的功能有:根据与项目经理部之间的委托代办合同,组织各种建筑材料的采购、运输、供应;周转材料的租赁业务;低值易耗品、劳保用品、油燃料等其他材料的委托代办供应。

内部材料市场的运行应重点把握合同签署、分期供料计划、内外市场信息收集与、材料款和租赁费的结算等环节。结算价格或租赁费按企业的内部市场指令性价格执行,或者是结合外部市场行情,企业内部材料市场指导性价格,由双方协商确定代办价格。

3.机械设备租赁市场

企业所有机械设备实行内部租赁,有偿使用。内部的机械设备租赁及机械作业承包业务以内部市场指令性价格或指导性价格执行,特殊情况结合工程承包合同,由双方协商定价。对外机械设备租赁和机械作业承包则完全按外部市场价格随行就市,以双方协商确定的单价作为结算依据。项目经理部根据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所确定的机械配置方案,与企业内部租赁站或外部租赁市场协商一致签署租赁合同。租赁费按租赁合同有关条款由出租方按期向租赁方结算收取,取费的原始凭证是现场机械操作人员的每日记载,以及租赁方指定专人逐日签证后的台班记录。机械设备租赁期间的维修、保养费用由项目经理部承担。

4.技术市场

企业应逐步将技术纳入商品化轨道,为项目提供有偿技术转让和有偿技术咨询服务,建立内部技术市场。内部技术市场的主要功能是: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施工技术方案设计、竣工图制作、材料计量、检测、试验等。由双方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署技术合同,按合同提供保质保量的智力产品或技术服务,并按合同价款结算价格。

5.资金市场

上述内部劳务市场、机械设备租赁市场、材料市场、技术市场的运行以及项目经理部自身的运行,其人、财、物、供、产、销都离不开资金结算,内部资金市场便应运而生。

内部资金市场以项目管理为中心,通过企业内部银行实行资金的统一渠道、规范管理、自主支配、合理调度、有偿存贷,以保证项目经理部有效地组织生产资源,经济地、全面地履行承包合同。内部银行作为企业的经济管理机构,具有结算、控制、信贷、监督、服务等职能,是全企业的结算中心和融资中心。

内部银行通过资金纽带把各项要素市场串连起来,将各项项目管理职能联系起来,以实现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目标。内部资金市场的运作,可以克服资金意识淡薄,工程款大量拖欠,资金周转慢,资金使用效益不高,依靠行政手段调度资金等不足。

参考文献:

[1]范 金:公路工程施工成本管理[J].青海交通科技. 2005(06).

[2]魏迪生: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与管理[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5(04).

[3]张文亚: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结构的设置与监控[J].中国科技信息.2005(16).

[4]周 欣:高速公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中的一种新思路[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2005(01).

上一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与应对... 下一篇: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