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让小学信息技术课堂魅力四射

时间:2022-06-17 11:31:14

互动,让小学信息技术课堂魅力四射

我国现代教育对小学科技能力的培养重视力度日渐加大,小学信息技术作为开启学生科技兴趣的重要科目,在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追求上紧跟改革步伐。互动教学是新时期教育改革所提倡的重要理念,也应贯穿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互动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交流,它还涵盖了实践合作、精神感染等方面的内容。通过互动教学,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融洽师生、生生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营造生态课堂。

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教学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聚焦吸引力,如何强化自主。不少教师一味专注于操作技巧,却忽略了实践过程。互动教学包含人本主义理念,让教学更具深度,让课堂更有魅力。在教学实施中,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关怀和意识触动是关键着眼点。

一、设置情境互动,导引学科趣味

信息技术学科与现代科技发展息息相关,与学生的生活也紧密相连。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方式,巧思巧引,那么很容易挖掘出学科趣味,让学生轻松投入,快乐关注。其中,情境互动就是简单直观、符合学生认知的引趣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带入生活情境、设计故事情境等,将对小学学生相对抽象的知识点和操作步骤形象化,让学生的理解更加透彻,实践更加深刻。例如,在学习《调整图形》一课时,我给学生们描述了小朋友在广场上玩风车的生活情境:突然,一个小朋友摔了一跤,他的风车摔掉了一片叶子,他伤心地哭了起来,怎么办呀?我们来帮助他吧。学生们的兴趣就被带动起来:再给他做一片叶子就好了。“大家看,风车叶子的形状是不是和这个图很像呀,怎么才能安上去呢?”这时,我开始正式为学生讲解起“旋转”命令的操作。从情境互动入手,学生们的关注力被抓得牢牢的,想象力和亲切认知感带动了交流的乐趣与立体的理解。

二、重视探究互动,启发学生思维

和其他基础学科一样,信息技术教学也应以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为重点的教学目标。因此,将课堂互动融入探究目的,能够让学生跳出思维依赖,拓宽学习视野,从而相互带动、相互融合。

1.巧设问题,激活思维意识

不少学生对信息技术科目都有着一层误识:懂实践操作的步骤,能解决完问题就大功告成了,而忽略了这过程中的思维变化。问题互动无疑是简单高效的,设计与教学知识点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以最佳方式解决问题,大范围、大幅度启发、活化学生的思维意识。例如,在进行《修改文字》的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请同学们看这段文字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生:有一个词用错了,应该是“秋天”的地方全都写成了“春天”。

师:而且还错了十几个呢,这该怎么办啊?

生:只能一个个删除重新打了。

师:这得打多久啊,会很累的。

生:其实复制粘贴就没那么累了。

师:那也得粘贴十多次啊,真麻烦,难道就没有一次解决的办法了吗?

生:是啊,能一次解决就好了。

师:的确有这样的办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替换”的使用。

在问题互动中,学生们的思维被充分调动起来,不但积极地投入解决的过程,而且思维意识也更加理性、完善。

2.合作交流,加深思维层次

学生光有思维意识还不行,还需要将思维层次拓宽深入,这不仅仅来自于教师的启发推动,更重要的就是学生自我的思维炼造。这其中合作交流助益良多,能够让学生从师生互动跳跃到生生互动,从别人的思维中提取到新鲜的思维角度,并懂得融合完善。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对合作交流的形式多加斟酌,要确保适应于教学内容,同时还要趣味性与挑战性并存。例如,在教学《充实我的空间》一课时,我宣布进行分组合作,要大家以集体的智慧装饰出最具个性的空间。各个小组带着期待的心情马上行动起来,有的小组意见相当分散,尤其在颜色、模块等的设置上,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他们相互争论、相互倾听,再相互取长补短。而有的小组一开始就比较和谐,大家围绕着装饰效果,你一言我一语不断优化。但无论是哪种合作过程,学生们都将自己摆在了自主探究的位置上,相互吸收转换、相互学习进步。

三、善用情感互动,增强学习体验

在新时期的教育中,学习过程中的体验环节深受重视,特别对于像信息技术这样实操性强的学科,丰富的体验能够让学习效果从表层理解到达深度意识。体验不仅仅包括外在感官,更重要的是情感态度,若是教师能够善用情感互动,从生活价值观入手,引起学生的共鸣,会更容易达到深化体验、沉淀素养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网络文明小公民》时,我在总结计算机网络病毒危害时花了大量的时间,用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来激发学生的正义情感。当讲到就因为不坚持每天病毒扫描,使得一个家庭的私人资料外泄,而被诈骗分子盯上,蒙受了巨大经济损失的例子时,学生们都忍不住连连叹息,同时也感到不可思议:要是多点坚持、多点警惕就不会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了。随着情感的互动融入,学生们对网络安全防范与计算机的合法、规范操作有了不再局限于字面流程的僵硬记忆,而是更加生动、清晰的印象。

信息技术科目虽然看似概念抽象、步骤分明、操作精细,但却绝不是一门冰冷、生搬硬套的课程。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思维、轻松氛围都是教学课堂中最好的调和剂。而要将课堂调和得平衡和谐,就一定要抓住互动的契机,由关注吸引到心理感染,由课堂知识到学科素养,收集一切细节,凝聚人性化理念,让信息技术课堂渗透别样的生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江帆小学)

上一篇:架起早期阅读与亲子阅读的桥梁 下一篇:积极情感因素优化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