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聆听 第12期

时间:2022-06-17 09:31:46

“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以及这些技能的综合运用。”作为一线教师,尤其要重视学生听力的训练,通过大量的听的练习,可以使学生吸收到大量的语言材料,加深对语言的认识与理解,形成良好的语感,提升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新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有“听做”的目标明确要求,一直以来小学英语听力教学都是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学生的听力水平要远远落后于阅读水平。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听做”能力?基于这样的目标要求,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几点做法:

一、利用媒体创设情境,培养听做持久兴趣

“听做”即用英语“做事情”。听的练习包括静听、听辨、听读、听答、听画、听写、听做(动作)等。实践表明,由于语言基础的差异,部分学生在听比较难的听力材料时,会跟不上所听内容的语速,无法理解整个材料,因此对听不感兴趣,这是听力教学的最大障碍,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听的兴趣,激发他们听的欲望。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小学阶段的听力培养宜采用视听结合的方法,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教师的动作和表情、投影等直观手段来创设情境,模拟场景,通过这些辅助手段,既降低了听的难度,也激发了学生听的欲望和热情,学生在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后自然会对“听做”产生持久兴趣,不断提高听的能力。

听的过程是一个安静获取信息的过程。《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良好语音、语调和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这个环节的设计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听的习惯,同时,画画的过程还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体验到用英语做事情的乐趣。

二、优化技能训练形式,以激趣促进听力水平

良好的听力习惯的养成是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听力技能与技巧基础之上的。听力是一种直接听取信息的能力,英语是我们的第二语言,它不像母语那样有着良好的语言环境,因此,英语听力要进行专门的培养,教师应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听力技能与技巧的指导与训练。

1.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即对即将听到的语言材料的语句成分进行预料,对内容情节进行猜想和估计,以及根据上下文对没有听清的部分进行猜测,也就是根据所听材料进行推理、判断,得出结论的能力。

2.培养学生捕捉关键词的技能,对于刚刚接触英语的小学生来说,培养他们抓住听力材料中的一些关键词语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简单易行且行之有效的听力技巧。例如:《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 6 Holidays Part A. 播放录音前教师提问:What holidays are they talking about?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第一遍听的过程中重点抓住关键的节日名称,至于其他的细节可以待到第二遍的时候去解决,这样既让学生整体感知了语篇,又教会了学生一步步深入理解文章。

3.培养学生做笔记的能力,学生在听一段听力文字时,会因为语音、语调、语速及生词障碍等诸多因素影响听的质量,甚至会造成对之前所听内容的遗忘,因此,在听的过程中应指导学生将一些重要的信息,易混淆的信息记录下来,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所听内容。

教师应指导并要求学生在做这样的听力题时,及时将一些重要的信息记录下来,此题可以记录如下:Tom: 13, 132cm. David: 13, 2cm shorter. 这样在问题提出之后,学生可以依据记录的数据迅速作出正确选择,提高学生的听辨能力。

掌握以上听力技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但英语听力技巧训练不能孤立地进行,要与学英语的其它技巧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内容的呈现上,应遵循听、说、读、写教学顺序,一切以听为先。

三、精心打造教学设计,使听做渗透到日常教学

英语课堂是小学生接触英语的重要渠道。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利用课堂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听英语、说英语的环境,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用英语进行教学,并且要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在听力教学中,学生接触的语言材料不外乎熟悉的和不熟悉的两种,教师在备课时要收集相关背景知识,准备好听力活动所需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为学生的听力活动提供支持。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基础知识的引导,设法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背景知识,扫清一部分听力障碍,使学生通过合理的猜想结合提前预测达到意义的重构,从而对语篇有整体的感知。

例如:《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 1 Public signs的听力教学设计,内容是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标志,主要是介绍其意义。

Step 1 Pre?鄄listening

Activity 1: Show the students some pictures of different public signs

Activity 2: Teacher?蒺s introduction of the meanings of different public signs

Activity 3: Students?蒺 guessing

What will be included in the tape?

Step 2 While?鄄listening

Listen to the passage twice to justify their guessing.

Activity 1: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Who is Jack?

2)How old is he?

3)What does he always do?

4)How many signs are they talking about?

5)Does Jack know the meanings of these signs?

6)What does each sign mean?

Activity 2: Finish the exercises in the textbook

Step 3 Post?鄄listening

Activity: Students try to retell Part A.

Assignment: Students choose two public signs to write a dialogue.

听力教学通常分为三步:听前(pre?鄄listening)即输入过程、听中(while?鄄listening)即内化过程、听后(post?鄄listening)即输出过程。此案例中,教师在听前阶段先出示了几个学生常见的公共标牌,学生对这些标牌的意思本来就有所了解,教师再继续呈现部分听力材料中的新词汇,这样就降低了听的难度,使学生有信心听下去,从而为学生理解材料打好基础。听中阶段,学生在已有的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带着教师针对文本设计的问题去听,对所听语音内容进行知识解码,再把所获得的信息在记忆中保存,完成语言的输入。听后阶段的复述和编写对话则是一个综合处理,内化理解,语言输出的过程,因为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听、说、读、写不能绝对的分割和脱离,在听后阶段,教师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对所听内容进行分析、推理及判断,并及时进行综合,将新获取的信息加工处理之后变成自身知识的一部分,并能进行理解性的语言输出,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听是人们言语交际的首要能力和基础能力,小学生英语“听做”能力的训练与提高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大量吸收新的语言材料,加深对所学语言的认识,形成语感,在提高学生听做能力的同时促进其他各项技能的发展。

上一篇:课堂拓展,路在何方? 下一篇:浅谈农村初中实施新目标英语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