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汉字文化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融合

时间:2022-06-17 09:18:01

我国汉字文化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融合

摘 要: 汉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是集“音、形、义”于一体的文字系统,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历史中形成了鲜明的气质。目前小学的识字教学存在一些不足,本文主要对在小学识字教学中融入汉字文化的具体措施和建议进行研究,希望可以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小学识字教学 汉字文化 融合

目前小学阶段的识字教学主要注重三方面内容,一是汉字的笔画结构的分析,对于形义的讲解和关注不足;二是重视读音而忽视形义,注重读的训练而忽视写的训练;三是讲形而忽视其意义,对于字形的讲解较多,而对字义有所忽视。此外,还存在随意解字而造成的隔断造字规律等问题。例如,一些教师在汉字教学中,将汉字的形、音、义分开讲,这样就阻隔了汉字的字际联系,对于小学生的识字造成一定的困难。一些教师只注重对学生读的训练,让学生朗读所学的汉字,没有让学生加强写的训练,导致小学生会读不会写。这样,学生必然不能够更进一步地将汉字的音、形、义相结合,更不能与汉字文化相融合,对于汉字不会有深度学习。

1.兴趣教学,让小学生在生动的故事中了解其文化内涵。

小学生具有好动、好奇的特点,教师应该尽量考虑小学生的特点,将汉字的教学与汉字故事相结合。在让小学生进行识字学习时,通过一些有趣的故事,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让小学生主动学习,在故事中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例如,教学“秦”这个汉字时,就可以讲述这个汉字的演变过程,原来写作“”,嬴政统一全国之后,觉得这个字很别扭,所以想找一个与之同音的字代替,终于有一天,他与大臣讨论功绩的问题时,将“春秋”二字各取一半,组成了新的“秦”作为国号,大臣都一致赞同,就用“秦”代替了“”,嬴政自称“秦始皇”,从此,“秦”便流传了下来。通过这样的小故事,学生不仅认识了“秦”这个汉字,还了解了它的文化由来,一举两得。

2.渗透教学,教师在日常识字教学中注意渗透汉字文化。

教师可以采用渗透的方法进行识字教学,让学生自己感悟和理解,这种做法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汉字的“义”,即汉字的文化内涵。例如,“仁”这一字表明,仁是以人际关系为基础的,人与人之间要以仁爱为本,讲究和善相与。教师可以先将这个汉字写出来,然后引导学生理解其内涵,让学生感悟汉字更加深刻的道理,再对这个汉字进行深入的讲解,让学生真正理解其内涵与意义。此外,还可以利用汉字图谱,让学生由汉字的抽象图和古体字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为小学生创造更加直观的形象,便于其理解汉字古今的差异与相似之处,在对比中记忆与认知。例如,“安”在甲骨文中就是外面一个房子,里面一个女子,将房子的门关上,就是安。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成家之后才谓之“安”,甲骨文就将这一观念表现了出来,便于理解和记忆。

3.游戏教学,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集中注意认识汉字。

小学生还处于童心未泯的阶段,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可以适当结合好玩的游戏让其识字,集中其注意力。将汉字通过游戏的方式渗透到小学识字教学中,可以使小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快乐,在快乐中学习。一般来说,可以采用“组合生字”的方法游戏,朋就是由两个月字组合而成的,其原始意思就是两串外形一样的珠子,相邻相通,引申到人与人之间,就是建立一种友好的互相帮助的关系,就是“朋”。通过让小学生对已经学过的汉字组合形成新的汉字,不仅可以温故知新,还可以在组合中拓展思维,体会汉字的文化内涵,锻炼能力,在游戏中集中注意进行汉字学习,对于小学生的识字学习很有帮助。

4.多元教学,通过多元文化开发课程资源领略汉字魅力。

教师应该适当引入多元文化,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理解。例如,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宣传语和广告语,从这些与生活相关的汉字中体会汉字的魅力。还可以让学生练习书法,从书法和字帖中体会汉字独特的结构美。此外,教师应该尽量拓展汉字文化课程和资源。例如,汉字本身所蕴含的图腾文化、灯谜、对联、书法、诗词和碑文等内容,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拓展讲解,了解更多的汉字文化,进一步体会汉字的魅力,从而被汉字吸引,在学习汉字的时候更积极有效,加深印象与记忆。汉字的魅力无处不在,通过学生的观察与教师的讲解,小学生会更多地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从而学习起来更简单有趣。

综上所述,识字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关键,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也是学习其他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和基本工具。因此,开展识字教学研究,对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具有促进作用,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汉语由汉字组成,识字教学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小学生面对枯燥的识字教学容易产生抵触情绪,更应该发掘汉字的文化内涵,用汉字的文化魅力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引起小学生的兴趣,从而让识字变得有趣起来。识字的过程是学习汉文化、传承中国文化的过程,在识字教学中,学生通过汉字了解汉民族的社会历史、文化形态和思维模式,传承中国文化。同时,文化视野下的识字教学,能使学生在与古人对话,触摸远古时代的脉搏中认识隐藏在汉字的音、形、义之中的文化奥妙,深化对汉字的认识,用更有效的方法识记汉字。在提高课堂识字效率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可谓一箭双雕。

参考文献

[1]刘国军.汉字教学文化教育价值的理性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4(8):11-12.

[2]张少华.加强汉字书写教学重拾汉字艺术之美[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4(4):22-23.

[3]杨炳煌.汉字的字形结构特点及小学识字教学探究[J].群文天地,2012(6):24-25.

上一篇:媒体在现代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下一篇:基于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