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及服务体系研究

时间:2022-06-17 08:39:48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及服务体系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就业形势不断严峻,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虽然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研究方面已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但仍面临诸多困境。本文从实际出发,对我国普通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存在的理念认识、学科基础、教学模式服务体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加强正面引导,形成开放、融合的创业教育理念,形成有利于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及服务体系。

关键词:普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9-0153-02

一、发展现状

创业教育产生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国际国内就业形势不断严峻,人们开始反思教育发展的经验,认为学校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不能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社会的发展要求改革学校教育,特别是应该为学生就业采取措施。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外相关组织不断进行研究与实践,提出必须把学生的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英国是较早开展创业教育并取得成功的国家之一。为适应大学生创业教育环境的变化、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创业文化、在高收入国家群体中争取创业教育比较优势,英国政府近3年来出台了包括《全国大学生创业教育黄皮书》(NCGE)在内的政策文件、执行报告、调查评估报告20 余项。政策广泛吸纳各种社会力量,包括各级政府、企业、各类创业协会、民间力量等支持大学生创业,促进了创业活动参与率,改变了通过创业课程参与创业的单一形式,英国大学创业教育政策调整与执行收到良好效果。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高新技术行业产业的不断涌现,加速实现知识向产业的转化,发展知识经济增强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的要求日益迫切。为此,我国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对创业教育做出了部署,拉开了我国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序幕。在其后的几年里,教育部确定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经济学院、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等9所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单位。随后又连续举办了四届全国高校创业教育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10年,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国家制定了《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纲要》提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等内容。同时,教育部在2011年工作要点中也提出要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和指导力度,加强创业实习基地和孵化基地建设,全面开展毕业生就业优质服务年活动,重点加强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和援助,提升指导服务水平等等,这些都充分说明大学生创业教育在中国高校已全面铺开。

二、存在问题

2002年,教育部确立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九所院校为我国创业教育的试点,这些院校都先后不同程度地以各种方式展开创业教育实践,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种模式:中国人民大学模式,第一二课堂相结合来开展创业教育;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为侧重点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宁波大学模式,把第二课堂纳入教学必修;黑龙江大学模式,创建基地、学生进厂;清华大学模式,综合式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联系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的具体情况,分析以上五所高校创业教育的模式,发现我国普通高校创业教育研究和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理念认识不到位。目前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和服务体系只局限于创业务实层面,没有上升到理念指导层面,而且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和服务体系的实施也存在功利主义的价值倾向。无论从政府部门制定就业政策,还是从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都可以看出存在这样的认识问题。创业是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性、风险性和复杂性的实践过程。除了新的创意外,还需要创业者具有较高的多维素质。目前,由于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和服务体系的理解存在偏差以及我国大学生经济依赖意识较强,以致他们在创业过程中也习惯于伸手去“要”,而不是想法去“争”。

2.教学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的创业教育还处于“启蒙教育”阶段,还处于对广大学生普及创业知识、增强学生创业意识阶段。由于长期以来的就业压力,我国的创业教育在很多情况下都被理解为就业教育,即如何引导学生创办企业,而不是培养创业能力,谋求个人的长期发展。这种对创业教育理解的偏面性就使得创业教育的教学体系和教育管理发展很不完善。大多数高校在实施创业教育过程中,依托教学、科研或学生管理部门来组织活动,没有把创新创业能力即开创性和创造力的培养看作高等教育主流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部分,缺少经常性的创业教育管理机构和完善的实施规程,使得创业教育的实施缺乏有效的协调和管理,也不能融合于学校整体育人体系中。

3.学科基础薄弱。我国高等教育中创业教育的学科基础薄弱。创造学自20 世纪80 年代传入我国后,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就目前高校的总体而言,除了少数重点大学开展创业教育外,国内绝大多数高校,特别是理工科院校对创造学的发展历史、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其研究规律等知之颇少。即使是重点大学开展创业教育,主要停留在创业计划竞赛的指导和就业指导层面上,没有开设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很难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无法在校园内形成创新、创业的浓郁氛围。有些院校甚至连创业教育的“母体”创造教育都很难开展,更谈何创业教育。

4.教育模式陈旧。创业教育的关键是建立起培养既有扎实理论基础知识,又有较强的创业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业者的人才培养模式。而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通常脱离学生的创业性和创造性。在教学模式上,搞统一刚性的教学计划,同一专业的学生以一种模式培养,忽视学生的个性特点,大多数高校的创业教育仅局限在校内和课堂内,局限于课堂讲授加案例讨论,注重实际创业技巧的讲述和培训。大学生对创业活动的理解以“经营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居多,而不认为要发展自身能力。而且,教学内容因学校、教师等因素差异很大,高校创业教育没有统一的基础性课程设置和教学培养目标。

5.创业教育师资匮乏。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不健全,缺少专业的创业教育师资力量。我国高校创业系列课程匮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校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的严重缺乏。目前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主要以选修课的形式展开课堂教学,如《创业管理入门》、《创业实务》、《就业指导》等课程,但讲课的老师多是由教授其他课程的教师或就业指导部门工作人员兼任,教师缺乏创业教育知识体系、方法体系和运行机制的系统培养。而创业非常强调实际操作和实践经历,因而具有创业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教师是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6.社会服务体系欠缺。目前我国的创业教育还仅停留在学校内部,缺少企业家、商业银行、社区、媒体的全方位援助,缺少必要的创业基地、创业技术和创业资金的支持,创业的数量不多,且成功的比率也很小,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创业热情。社会普遍认为“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学校领导的工作,作为研究课题则是某些专家、学者的事情,与己无关,因而把自己看作“局外人”,从而导致实业界对创业教育难以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创业教育的支持自然也就少得可怜。政府职能部门在推进创业教育中缺乏有效的制度和措施,缺少一套包括创业培训、信息通讯、技术支持、资金及税收减免等内容的支撑体系。

三、改革探讨

当前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应是以创新意识培养为目的的总体性、系统性的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创新意识培养是贯穿创业教育始终的本质要求,当代高等教育必须在内涵中注入创新创业元素,将以创新意识培养为目的的创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着力培养学生适应知识经济时展需求的创新意识、创业素质和创业文化,塑造学生独立的创新精神和创业人格,从而造就学生服务和引领知识创新体系建设和创新文化建设的综合素质,有力回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历史召唤。那么,如何形成有利于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及服务体系?

1.加强正面引导,形成开放、融合的创业教育理念。在知识经济时代,用人机构越来越重视员工的首创精神、探索精神、创业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所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与服务体系必须深刻领会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内涵,树立开放、高度融合的理念,形成系统完善的教育体系。

2.注重创业能力培养,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创业能力的培养依赖于创新与创造能力的培养,而创新与创造的源泉和基础是人才的个性化。个性化人才的培养需要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质量观,需要开展分层教学和分流培养,实施合作研讨式教学方法,形成有利于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建立和健全创业教育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评估、保障、约束等各项机制,提高学生开创性工作能力,努力实现人才核心竞争力的全面提升。所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与服务体系,还应结合行业特点优化理论教育课程与实践训练体系,将创新意识贯穿于每个具体教学环节,形成了较为系统和技能的专门创业课程,建立创业教育公共选修课程。

3.创新创业实践形式,提升学生创业素质。通过建立创新基金、创业基地、学生创业公司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和服务体系的资金保障、场地保障和演练环境保障。通过建立学生创业导师队伍和开展学生创业活动以达到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和服务体系的师资保障和实践操作保障。

4.增强创业文化教育,构建校本创业文化。调查研究表明,创业者必须以厚实的创业文化及人文素质为基础,需具备必要的能力和素质。如:敏锐的市场意识,敢为天下先、求实而乐于探索的精神,顽强的意志,艰苦创业的作风,强烈的事业心,以及领导、组织、协调、交际和管理的能力等。因此,创业文化教育应成为创业人才培养的先导,并必将对学生的创业生涯有着深远的影响。高校应尽可能挖掘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构建校本创业文化。

5.优化师资结构,建立合格创业教师队伍。培养一支具有创业意识和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高校必须采取一切可行的办法来切实提高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的创业教育素质,造就一支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积极的探索精神、开阔的人生视野、扎实的创业教育能力的教师队伍。一方面高校要重视对创业教育师资进行选拔和专门培训,鼓励和选派教师从事创业实践,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研究,不断提高在专业教育、就业指导课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逐步增加教师的创业经验。另一方面,高校还要注重吸收社会上一些既有创业经验又有一定学术背景的人士从事兼职教学和研究,特别是聘请成功的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作为兼职教师,从而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人才队伍。此外,还克邀请企业家和创业投资家来校演讲和参加各种创业论坛。有条件的高校应培养创业学方向的硕士生和博士生,作为创业教育的后备师资力量。

上一篇:新闻报刊语言的生态翻译 下一篇:微博传播力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