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汽车零部件企业开发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

时间:2022-06-17 12:07:40

自主汽车零部件企业开发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

我国汽车工业已年满60年,改革开放已逾30年,取得的成绩令人振奋,我国汽车工业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生产大国,也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对于今后的发展,存在的问题令人担忧,尤其作为汽车产业的基础――汽车零部件工业仍很薄弱。没有独立强大的汽车零部件工业,就不会有独立完整和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汽车工业,汽车产业由大变强也将成为空话。

现状:数量多、规模小、研发投入少

从存在问题的表象看,企业厂点多、规模小、分散重复是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最明显、也是长期存在的问题。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目前拥有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1万余家,而实际全国到底有多少家企业,难以判断。据了解,江浙部分地区仅一个县就拥有汽车零部件企业几千家,因此保守估计,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数量至少在十万家以上。再谈规模,《美国汽车新闻》杂志近期公布了2013年度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名(根据供应商2012年配套市场业务的销售额进行排名)。而上榜最多的国家依次为:日本:29家;美国:27家;德国:22家;另外韩国也有5家入榜,其中现代摩比斯进入前10名。我国仅一家企业――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登榜,排名从去年的97名升至今年的92名,销售额为18.81亿美元。 博世为367.87亿美元,相差近20倍。值得庆幸的是我国已有汽车零部件企业进入世界百强名单,但遗憾的是位置仍很靠后并且仅有一家,这与我国汽车生产大国的地位相比极不相称。可能是渠道的问题,按配套市场业务销售额计算,我国也许会有其他自主零部件企业进入该名单,但其数量一定是凤毛麟角。据测算,我国能够超过20亿人民币销售额的自主零部件企业屈指可数,目前估计不超过30家~50家。但中国业务的超过同等数额的外资企业却大大超过此数量。

企业研发投入低,也是长期存在与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企业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研发投入只占销售收入的1%~1.5%,而欧美日的汽车零部件企业用于研发的投入占整个销售额的比例达到6%,甚至更高。仿制仍是自主零部件企业开发产品的主流,许多企业仍认为仿制即研发,因此尽管上述统计为不完全统计,但其研发投入用于仿制部分占较高的比重,因此,我国汽车零部件产品始终水平不高、同质化严重。这也是我国自主汽车零部件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汽车用户普遍有着进口车和国产化率较低的车是高品质车的概念,这意味着本土自主整车企业的产品质量还没有获得国内用户的认可,其根源是我们的质量还不尽人意,一致性、耐久性与外资产品均有很大的差距。反映在产品结构上,我国自主汽车零部件汽车电子在电控技术尤其涉及油耗、排放、安全等电控零部件技术落后,甚至部分领域是空白;没有真正掌握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高端产品被外资企业掌握,本土企业产品低档化,市场低端化;缺乏上游基础产业的有力支撑,相当部分关键原材料、元器件及工艺、装备等仍依赖进口。

“整零”关系不能协调发展是行业反映的一个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自主整车企业与自主零部件企业的关系上,由于采取竞争机制模式,普遍没有建立长期共同发展的合作关系。因此整车企业不能带动零部件企业发展,零部件企业也难以支撑整车企业的提升。

上述表象问题业界已反映多年,如何解决?没有很好的方案,因此也没能很好地解决。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做深入分析,找出真正的原因,病根找到了,正确下药也就相对容易了。

归纳总结这些问题,从行业自身看,主要包括企业自主研发水平的提高问题,质量、成本的控制能力――生产方式的改变,以及上下游产业合作问题;从企业的发展环境看,涉及行业自身的产业结构,以及政策、标准、法规,知识产权的保护、市场环境等等企业外部环境对企业发展影响的问题;另外,人才缺乏是共性问题,也是影响我国产业发展的最重要的问题。

影响研发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

自主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的问题很多,目前重点探讨影响我国自主汽车零部件企业研发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其他问题原因的探讨将在今后陆续展开。同时也希望引起行业的共鸣,有更多的同仁共同参与探讨,找出影响我国自主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的真正原因,使我国自主汽车零部件产业更好地适应整车的发展。

我国自主汽车零部件企业研发能力不足,缺乏创新能力是普遍的现象,具体表现为研发投入少、产品技术附加值低、企业以模仿为主、缺乏高端技术人才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

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开发上的投入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企业内部的资源量,即企业内承担开发的人员数量及水平,以及企业能够投入的资金有多少;另一个是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即企业能否获得收益大于其投资的市场环境,这一因素最为关键。

汽车零部件的市场就是与整车企业的交易,汽车零部件厂在开发上投入多大的力量,与同汽车厂家之间的交易关系状况有密切的关系,但是我国整车企业与汽车零部件厂家的关系存在很多问题。

我国汽车产品包含外资品牌与自主品牌两大部分,其中,外资品牌汽车产品是在国外设计、开发,零部件有自己完整的供应体系,采用的零部件多为原配供应商配套,本土自主零部件企业很难参与其原创设计,因此也很难通过在新产品开发与外资整车企业建立交易关系。尽管外资企业少部分零部件当地采购,但主要目的也是为降低成本;自主品牌汽车产品大部分为逆向设计,对零部件企业很少有原创技术要求;对于采用的大部分高端产品,仍主要依靠外资零部件企业;另外,由于我国自主品牌整车企业对汽车零部件技术尤其是高端产品技术没有完全掌握,很难在产品共同开发方面给自主零部件企业以指导,因此带动零部件企业提高创新能力也勉为其难;值得注意的是,本土整车企业面临提高质量、产品向高端发展的压力,其采购的零部件已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外资企业,目前许多企业又与跨国汽车零部件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今后其向外资企业采购零部件的品种及数量将进一步扩大;另外,确有本土自主零部件企业对我国空白的高端关键零部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并已研发出了产品,但由于受到品牌、成本(刚开发出的产品难以形成规模)等限制,他们面临着整车企业不愿或不敢采用的尴尬局面,市场很难打开。可悲的是:我国自主整车企业与配套的自主零部件企业尚未形成“共同发展”的长期合作关系,实行货比三家,将零部件价格压至最低,导致零部件企业没有足够的利润对研发进行投入。

零部件企业的开发能力是在与整车厂家的互动过程中培育起来的,如果没有来自整车企业的委托开发,或开发出的产品没企业用,或产品不能带来足够的效益,零部件企业的开发能力提升也无从谈起。

自主汽车零部件企业自身的开发方式也存在许多问题,其中仿制是最大的问题。总体来说,目前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仍处于跟随模仿阶段,因为相当部分整车产品设计为逆向设计,为其配套的零部件也只能靠仿制或来图加工;另外,我国出口市场及售后市场的零部件大部分也为仿制或来图加工,少有原创技术的要求。由于我国汽车市场需求旺盛,而仿制投入少,见效快,不少企业把仿制做主要手段,乐此不疲,还误认为产品核心技术靠仿制就可以掌握,所以重视制造设备的引进、更新升级,不重视研发投入, 因此出现高端的设备生产廉价低端的产品现象。因为不掌握核心技术,产品质量水平不高,很难达到合资品牌整车配套要求,多数企业只能进入低端市场。另外,仿制的技术门槛低,造成企业多、规模小、产品水平同质化严重,靠拼价格,形成同行的恶性竞争。

由于企业普遍采用仿制手段,因此行业内研发领域高端人才缺乏也成为必然。高端人才是在生产实践中不断锻炼、培养出来的,是随着企业的发展而成长的,我国自主企业对高端人才普遍采用“挖”的手段,同时,又担心人才的流失,被其它企业“挖”走,极少有企业下大力气培养自己的人才,因此造成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人才十分缺乏。这种状况不但表现于高端研发人才,同时也表现于高级蓝领人才等各个领域。

缺乏与上游产业的合作,尤其是与上游关键原材料、元器件企业的合作,也是影响我国汽车零部件开发能力的重要因素。我国目前普遍缺乏对基础产业的研究,尤其上下游产业缺乏合作研发,比如滤清器行业普遍反应最大的问题是缺“芯”,即缺少高水平滤芯用的滤纸。但长久以来,我国滤清器企业与滤纸企业合作开发高端滤纸的情况却极少,因此高水平的“芯”也不会自己跑出来。没有高水平的“芯”,高水平的滤清器也很难产生。

缺少行业公共检测机构、第三方认证机构等为行业中小企业服务的公共服务部门对我国自主汽车零部件企业形成开发能力影响较大。由于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很难拿出较高的资金来建立自己的检测机构,减少或取消新产品的试验、检测、认证等工作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在重要的子行业的专业领域建立公共检测机构、第三方认证机构等公共服务平台,用以引导、扶植中小零部件企业提高开发能力,将起着积极的作用。

上述问题为影响我国自主汽车零部件企业竞争力提升的主要问题,其它的影响因素还有许多,在此不一一列述。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上下游产业的合作问题,尤其整车如何带动零部件企业发展,以及零部件企业如何适应整车企业需求的问题,没有下游产业的带动,很难产生高水平的上游企业,其中产业的龙头――整车企业至关重要。

上一篇:相似专业大比拼 下一篇:法兰克福车展重磅车型品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