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上的交流

时间:2022-06-16 10:08:48

浅谈数学课堂上的交流

【摘要】本文从两个方面谈数学课堂的交流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及关于数学课堂交流一点思考.

【关键词】交流;高效

数学课堂的本质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以数学知识为介质而进行的一种交流.从这一点来讲,组建一个学习共同体,通过共同体内部的数学地交流,促进对数学的理解和掌握,是最好的数学学习方式,依托这样学习方式的数学课堂教学也是高效的.下面笔者对数学课堂的交流促进高效的课堂教学和读者交换一些看法.

一、学生与学生交流

同一个班级里的学生所处的环境相同,面临的任务相同,所以在学习方面最具有相互的感染力和相互影响力,往往一个知识点,教师提供的方法,学生记住了,但是不如学生之间从他们自己的角度交流一遍理解得深刻,效率会更高.

现在学校数学教学中,上述情况并不少见.原因主要是教学任务重以及考试压力下老师尽可能让学生见到更多的题型.所以为了提高课堂容量,往往课堂教学中只要达到了预定设计就“见好就收”.波利亚认为:“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与其穷于应付繁琐的题目,还不如适当地选择某个有意义但又不太复杂的题目,去发掘题目的方方面面,而在解题过程中,师生、生生交流能提高他们的才智与数学能力.”鉴于此,课堂上加强学生交流,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观点,在与教师或者其他同学的交流、争论过程中,不但他自己的能力、思维得到有效的发展和锻炼,而且其他同学也会潜移默化地得到提高,润物无声.

二、学生和教师交流

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已经是所有数学教师的共识,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从学习结果的评判员转变为数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合作者,转变为“平等中首席”.往往在课堂上有和学生精彩对话的过程,不但这名或者几名学生能从对话中直接受益,其他学生在听着教师与学生的观点碰撞的同时,也会不知不觉地思考评判谁对谁错,提高了对问题的认知和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向,间接受益,避免传统课堂“师对生”的单向传递,由于被动接受而产生的抵触情绪,造成“人在教室,心在球场”局面,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

上述的例子是抽象函数的对称轴问题,属于较难的部分,常规处理方式是:推导规律+练习,或者练习+总结规律方式.这样很多学生就是不理解,只是权威性地接受老师的观点,然后机械地记忆套公式,对锻炼数学思维和提高逻辑能力没有任何好处.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知识的教学.”因此,我觉得上述的教学方法虽然涉及的题目不多,但是却在老师和多名学生的交流中轻松地解决了这一类问题的解决方向,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数学交流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主人翁”意识不自觉地推动着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做到课堂高效.授人以鱼,更是授人以渔.

三、关于数学课堂交流一点思考

1.必要性

数学课堂上规划出大篇幅进行生生或者师生交流,能够让学生对不懂的地方或者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且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锻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能从交流中获益匪浅.因此在高效数学课堂上加强数学交流是必要的.

2.注意事项

(1)教师要提高自身水平.要有能力处理教师备课设计之外、学生思维之内的观点或解题方法,有能力评判此方法正确、错误或是否有缺憾,甚至是否有推广的价值,有能力编写或者找出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产生与他人交流欲望的例题.

(2)善于营造交流环境.不能为了交流而交流,减少“短平快”似的问题,交流形式多样化,减少单一的“师生”的单向交流,避免学生机械地、被动地、形式化地卷入交流之中,使他们个性得不到表现,久而久之,热情退去,兴趣荡然无存,产生厌学心理,这样就违背了“数学交流促课堂高效”的初衷.

(3)让每名学生都参与课堂交流.鼓励和调动不爱参与交流的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来,避免课堂成为少部分成绩好的或者头脑灵活学生的表演舞台,那些表现出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盲目附和的学生更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他们可能不能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但是可以让他们讨论“问题的奠基部分”,循序渐进,能不能完全作出不重要,关键是要他们积极参与课堂交流的态度和良好的思考习惯.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室.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1-1).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刘素珍.浅议数学课堂中师生对话的几个问题.高中数学教与学,2013(1).

上一篇:抗战时期的追忆与被遮蔽的解读 下一篇:周代乐舞教育的历史价值和当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