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五步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时间:2022-06-16 06:20:46

特殊教育五步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改革的缘起

晋中市特殊教育学校于1965年建校,现有教学班21个,在校学生340余人,教职工102人,是晋中市唯一的集盲、聋幼儿康复、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在多年的特殊教育教学实践中,学校教师深切认识到特殊教育承担着促进残障儿童少年全面发展的使命与职能,为使他们掌握一定的生存技能,能够独立地融入社会,学校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和残障儿童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来实施教育教学。传统的特殊教育教学,重视单一的、注入式的文化课传授,忽视职业技术与实践技能的训练与操作,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特殊教育发展的需要。

残障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呼唤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学校的残障学生大多来自晋中12个县(区、市)偏远的山区,他们自身存在生理、心理缺陷,思维单一,性格暴躁固执多疑,很难与家庭、社会相融,导致他们文化知识较为肤浅、片面,实践动手操作能力、职业技能不强,尤其是在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个人良好品质的培养上难度较大。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交往能力、生活质量,又直接关系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及就业、生存和发展。为使这些残障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使其掌握必备的基本知识和独立生存的实践本领,学有一技之长,全面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学校教师必须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教师专业化成长呼唤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学校部分教师是从普校调入,年轻教师的结构比例偏大,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特殊教育专业培训。为了加快教师对特教理论与专业的学习与掌握,加速他们的专业成长,使他们从规范课堂走向有效课堂,从共性发展走向个性发展,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改进,研究实践,轻松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凝练鲜明的教学风格,作为教育者必须大胆进行规范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新课程改革呼唤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国家统一编配的聋校教材内容相对简单、陈旧,不能很好地适应学生的知识需求,不能满足他们升学和就业的需要。2004年改用普校教材,而普校教材相对于特校学生来说太难、太深,难于理解掌握。目前,两种教材均不适合残障学生的学习需求,教材的不适应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为了解决这一实际问题,构建特教高效课堂,形成办学特色,打造品牌学校,学校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探索。

“五步课堂教学模式”内容

“五步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是“问题导学、自学探究、交流展示、点拨解惑、练习实践”五个环节,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充分体现“主体参与、分层优化、激励评价、及时反馈”的有效课堂教学思想。它关注的是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关注的是教学环节的根本性改变及课堂教学的真实有效性,关注的是课堂评价对有效课堂教学的推进作用。

第一步:问题导学。其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自学什么,怎样自学。

第二步:自学探究。包括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两个环节。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学生进行自主阅读、问题思考等。

第三步:交流展示。以不同形式交流展示自学过程中的思维方式、解题方法等,共享学习成果。教师要善于组织互动交流,促使学生积极思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四步:点拨解惑。即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无法解决时,教师及时加以指导、点拨、解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认真探索,找途径、想办法,解决问题,理解所学知识,进一步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掌握文化知识的同时,养成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步:练习实践。在学生理解新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内容的难易程度、学生的个别差异,通过巩固练习等形式,以反馈学生接受情况,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学有所乐、学有所获。

“五步课堂教学模式”应用

“五步课堂教学模式”赋予课堂结构以新的生命,是学校课堂教学的一次重大改革,也是学校教育教学长期研究的课题之一,它拓展为学校以学生成长与发展以及得益多少为评价标准的教育科研之路。

学校积极围绕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业务考试四种形式分阶段实施推进。

理论引领,调查研究(2007年9月―2008年1月) 学校开展“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特殊教育课堂教学”的专题问卷调查、教师访谈和学生座谈等活动,认真践行“活力教育、魅力校园、智慧课堂、出彩人生、幸福师生”的教育教学新理念,确立了“主体参与、分层优化、激励评价、及时反馈”的有效课堂教学思想,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

成立由校长为组长的课程改革领导组,教导处、教研室等相关人员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各尽其能。

2007年9月,由教导处和教研室牵头,组织各学科骨干教师,经过半年的努力,编制出了《晋中市特殊教育学校课程计划》,填补了特殊教育没有课程标准和课程计划的空白。

组织召开教学改革研讨会,经过中层领导、教研组、学科组、个人访谈等多层次的研讨,初步制定出课堂教学改革方案。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论、教改动态、专家讲座和课堂教学实录,使广大教师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式。

初步探索,提出模式(2008年 2月―2009 年 1月) 第一,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学校制定的《“五步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经校委会、教代会反复讨论修改予以通过,开始实施。

第二,规范推行方案。为了便于教师熟悉“五步课堂教学模式”,学校印制固定格式的教案,要求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统一按“五步教学模式”进行备课、授课,课后及时进行总结反思。

第三,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每学期至少订阅2-3种报纸杂志,至少阅读2-3本专业书籍,用先进的理论指导“五步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每人每学期提交一篇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论文,由学校精心选编,统一印制成册。

第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精心制作了“五步课堂教学模式”的版面;科学规划设计了校园文化、走廊文化、橱窗文化、教室文化;创设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文化濡染、文化育人的功能。

精心实施,形成典型(2009年 2月―2010年1月) 首先,上好研究课,同伴互助共进步。教研室组织开展教研组和校级公开课活动,不同年级之间进行听课交流,及时发现问题探讨研究。

其次,上好观摩示范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各子课题组成员逐步掌握“五步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学校评选出各门学科的高效典型课进行展示,从而使更多的教师认识到“五步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价值。

再次,有效课堂教学四十五字教学艺术诀窍。“多激励,用爱心,施情感;多活动,低起点,小步走;多耐心,分层次,扫障碍;多参与,快反馈,强矫正;多循环,抓落实,常反思”。

搭建平台,绿色评价(2010年 2 月―2011年 7月) 其一,统一要求,常规落实。各班各学科按照“五步课堂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每学期期末,每位教师针对“五步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情况交回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论文各一篇,在全校统一展评。

其二,搭建平台,人人出彩。学校教导处、教研室制定计划,按照市教育局推出的教师三年大练兵活动要求,围绕“五步课堂教学模式”全员参加,人人参与说课、教课等活动。

其三,绿色评价,激励鼓舞。将课堂教学改革的参与情况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之中,参与课题研究以及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的教师,不仅获得了成功的喜悦,而且提高了工作的积极性,并与评优评模、晋升职称等挂钩,激励鼓舞了全体教师积极践行“五步课堂教学模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总结反思,示范引领(2011年 9月―2014年 3月) 一是总结成果,反思问题。结合学校实际,对全校课堂教学改革情况进行总结,聘请名校专家点评指导,不断完善适合残障学生学习且具有学校特色的“五步课堂教学模式”。

二是交流经验,推广模式。开展专题讲座、研讨会、制作学习简报供教师和全省特教同行学习借鉴。为兄弟学校提供经验支持和帮助,先后有阳泉、忻州等地的特殊教育学校携手联合,推进“五步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让更多的特殊学校和残障学生受益。

“五步课堂教学模式”效果

“五步课堂教学模式”变革了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 “五步课堂教学模式”是先以学生自学为主,之后教师参与点拨,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该模式带来了课堂教育教学形式和内容全新的、革命性的变化,学生参与课堂的情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进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成绩、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显著提高。

“五步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五步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都在教师的全程监督、帮助、指导下有序进行,使学生能够进行充分的展示,确保了各环节的有效完成,大幅度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学校教师获市级以上优质课17人次,市级以上教育教学论文获奖218人次等。在2013全省特殊教育学会论文评审中,学校有9名教师荣获一等奖,9名教师荣获二等奖。学校申报的《少教多学“五步课堂教学模式”在聋校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研究》课题被列入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学校被命名为实验学校。

“五步课堂教学模式”彰显了学校教学特色,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促进了学校的整体发展 由于学校在课堂教学方面的改革措施得力,目前,职业教育、艺术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质量新的增长点,成为推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新高地。2011年1月学校被教育部、中残联授予“全国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基地”; 2012年12月,“山西省提高特殊教育学校课堂教学效率研讨会”在学校举行;2013年7月,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教育厅领导到学校进行调研;2013年12月,山西省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大赛在学校举行; 2013年10月,学校荣获首批“山西省特殊教育课程改革特色学校”称号; 今年,学校即将承办全国信息技术讲课比赛。中国教育电视台、新华网、山西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对学校进行了宣传报道;榆次、忻州等兄弟学校纷纷前来观摩学习、携手推进“五步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学校的办学声誉和知名度日益提高。

“五步课堂教学模式”反思

“五步课堂教学模式”是学校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探索出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随着课改的深化,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和完善。尤其要探索研究特殊教育教学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有机整合,凸显和强化残障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技能培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人人掌握一技之长,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复合型实用人才。

今后,学校要潜心研究“五步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认真审视存在的问题,认真学习钻研与“五步课堂教学模式”相关的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思考在不同课型背景下实施“五步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堂结构、具体策略、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探索总结规律性的指导意见。为适应残障学生的发展需求,学校将逐步研究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残障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 山西省晋中市特殊教育学校)

上一篇:好书推荐 2期 下一篇:师德如海:助力学生的生命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