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养成促品位提升

时间:2022-03-06 04:26:42

书籍是人类永恒的精神食粮,古今中外,大家都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在阅读中学会思考,获得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只有通过打造书香校园、书香家庭,逐步积淀校园读书文化,引导小学生及早进入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才能不断提高他们的整体综合素质,使他们更好地面对和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根据教科院《培养读书习惯,提高素质品味》总课题组的要求,学校教师着重在读书习惯培养机制方面进行探索。经过三年的实验研究,无沦是在制度建设上,还是在运行机制的有效操作上,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学生的阅读量得到了极大提高,阅读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推进读书制度构建

读书习惯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建立和完善一套与之相配套的管理制度。为抓好班级这个重要平台,首先制定了以班级为单位、以年级为时间段的《班级读书制度》。为增大书源,为让学生的读物流动起来,学校先后出台了《班级图书角管理制度》和《班级图书角借阅制度》。为进一步推动读书热潮的深入,学校先后制定了“书香班级”评比制度、“书香学生”评选制度和“书香家庭”评比制度,各项“书香”的标准做到了深入、细致,可操作性强。为给学生更多的展示和交流的空间,使各项活动再上台阶,制定了“春之声”广播站制度和校园小记者工作制度,每个学生的读书心得都通过不同的形式得到了展示。教师爱读书、会读书是学生读好书的基础,出台了《教师朗读水平测试评价的规定》和《教师读书水平测试评价的规定》,对教师的课上范读水平和读书的知识面,定期进行评价并纳入了教师业务考核。

促进读书机制完善

学校在课题实验初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由于大港八小和九小部分教师的合并,学校及时调整了课题组成员,重新成立了教科室。为加大课题组的统筹指导力度,每学期课题实验具体内容都经教科室、教务处、课题组共同研究制定,并由主管教学的校长统筹安排,形成了“点、线、面”于一体的读书管理机制。

落实年级读书目标

首先通过各种渠道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书源,当学生广泛阅读的热潮兴起时,组织专题汇报活动,以此来规范和提升全体学生的读书行为。如“我读书,我成长”心得交流体会、“共读一本书”交流活动,结合重大节日搞的专题活动,都将读书活动向纵深推进。其次,学校针对学生不同的知识结构特点,分层次制定了读书目标,推荐适合的读书篇目,提出相应的读书要求。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策略一:努力营造读书氛围,积淀书香校园文化 利用校园环境熏陶,逐步形成书香文化。书香校园的目标是:让人类的崇高精神润泽学生的生命,让阅读成为学生的生活方式。具体目标是:精心设计校园环境,尽心培育校园文化。学校将文质兼美的古诗词用不同的形式,书写到校园的各个角落,并尽量做到图文并茂。

策略二:广泛拓宽阅读渠道,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课内课外相结合,形成阅读生态链。语文课标中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底线要求,学校教师没有将其作为“软任务”而忽略。增设课外阅读课,促使阅读课程化。学校每周设专门的课外阅读课,从图书馆中选出大量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放在阅览室中供学生阅读,并定期更换。开展电子阅览课,推进阅读网络化利用校园网建立网上阅读资源库。

策略三:打造阅读教学模式,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生活语文”呈现大语文观,学校实践的“生活浯文”模式可以说是阅读教学的一次飞跃。“分层教学”体现差异发展学生之间有差异,学校教师努力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充分发挥,形成良好的人格与品质。“生命课堂”彰显生命光辉,学校倡导“做智慧教师,创生命课堂”。

策略四:开展读书展示交流,提升学生阅读素养 班级“周评优”活动。学校推行日有日评(每日佳句),周有周评(每周美文),月有月评(每月之星)活动。年级“月展示”活动。一个年级每月搞一次“阅读之星”评选,参赛的人选从各班“周奖”获得者中推荐,这样就有效激活了学生参与评选的积极性,也使评价过程更趋完善。校级“阅读节”活动。学校每年搞一次大型“读书节”活动,孩子们勇于展现自己的才能,敢于在大型场合表达和交流。

课题实验以来学校取得了很大的成果。2008年被评为天津市“书香校园”,1人被评为天津市先进个人,低年级语文组被评为大港区优秀教研组,20多篇读书论文在市区不同活动中获奖,在大港区第一届《培养课外阅读,提升文化素质品味》征文中多名学生获奖。今后学校将在整体层面上推进学生的阅读活动,进一步完善读书机制,落实实际的招法。在“读写结合”上进行大胆实践,力争让读书成为九小师生的生活方式,让写作成为深化读书活动的重要载体,逐步形成“作文特色”,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九小学)

上一篇:整合资源打造学校特色教育 下一篇:创建和谐校园文化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