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实施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2-06-16 05:10:29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实施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摘 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作为继“取消农业税”“农业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之后的又一惠农创举,它的实施对于农村人民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村家庭的养老负担、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有利于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等等。但是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很多农村居民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了解不够、认为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不够广等一些问题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推行过程中显露出来,如何结合实践不断发展、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满足更多人对新农保的需求以及让新农保惠及更多的群众,真正实现农村地区的“老有所养”。

【关键词】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意义;问题;惠及

一、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新农保)是以年满60周岁的农村老年人为主体,通过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财政补贴三种渠道筹资,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形式的保障配套使用,养老待遇由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由政府同意实施,旨在保障农村年老居民的基本生活,是国家社会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筹资渠道广、支付结构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两部分构成。

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实施的意义

1、有利于减轻养老负担,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养老支出占农村居民的家庭支出比重较大,60岁后身体各方面的疾病也凸显,看病就医是一大笔支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施行后年满60周岁的农村老年人都会领取到一定数额的养老金,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家庭的养老负担。人们可以把原来用来养老的那部分钱用于其它方面,这样一来农村居民的家庭可支配收入就增多了,这样不但有利于减轻农村居民的养老负担还有利于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改善。

2、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快速的发展。新农保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由全民共享,虽然城乡养老保险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距但是新农保的实行体现着国家高度重视农民的养老问题也正在着手解决城乡差距。只有把农民养老问题解决让农民不再为养老发愁、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水平才能有利于社会稳定集中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发展经济。

3、养老保险积累起来的庞大稳久的资金,有利于国家的宏观调控。发展农村养老保险,农村老年人每月领取一定数额的养老家以符合入保条件的家人缴纳保险费为前提。这样一来可以国家社会保障资金又多了一项收入来源,这是一项具有长远发展的利民、惠民项目。同时资金不断地积累有利于资金在资本市场的运作,有利于保障和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力度,对于促进和维护市场的稳定、发展将会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4、有利于大家小家的繁荣稳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老有所养”。在我国流传的一句俗话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金,清官难断家务事。在很多农村地区很多家庭矛盾的起因是老年人的赡养问题。因为老年人不但不能为家里创造财富反而很多老年人在年老时由于身体等各方面的原因却还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从古自今,家和万事兴就是我们所希望的,愿家人和睦,不要搞得家破人亡,亲人反目成仇,这些都是我们不愿看到的,家里和睦了,子女才能更好地工作学习为家为国做更多的贡献。但现实很残酷,婆媳关系不好,老人是负担等问题不断出现,而且这样的家庭着实不少,究其原因,钱是首当其冲,尽量改变传统的“养儿防老”的观念,让老人不依靠自己子女的经济支持靠养老金养活自己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很实际的办法。

5、有利于缩小城乡二元体系,促进区域公平发展。由于各种原因一直以来,城市居民就享有比农村居民更好的保障和福利条件,城市居民在经济、收入等水平上本来就优于农村居民加之一系列的保障政策让城市居民生活越过越有保障同时这也无形扩大的城乡二元体系的差距。农村养老保险的施行对于农村居民来说又是一项伟大的福利工程,这项制度的实施在经济方面减轻了农村居民的负担,减少农民的养老支出,从而有利于缩小城乡二元体系,促进城乡区域的公平发展。

6、新农保的施行有利于促进小康社会的形成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三农”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城乡经济发展差距呈扩大趋势。然而这一现象不但不利于共同富裕的实现而且还会对经济的发展产生有害的影响。新农保政策的施行对农村、社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2012年10月12日,在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保工作表彰大会上指出,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加快健全中国特色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除了以上意义外,养老保险基金在保险范围内通过制度的统筹安排,达到横向和纵向的收入再分配等等。简而言之新农保的推行对于减负、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深远且重要的影响。

三、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2009年的下半年,国务院主导在全国的部分地区开展新农保试点,2011年正式启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2011上半年,在全国所有县级行政区全面推行。至此我国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基本建立。新农保在全面推广后得到迅速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在这方面没有现成的经验可照搬、地区差异大发展不平衡等特点,新农保在推行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

1、很多农村居民觉得养老保险金过高。保险成本过高成为很多家庭没能购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阻碍。这样导致确实需要养老保险的家庭因没办法购买保险而享受不到新农保的福利。如果农村居民由于经济原因没能购买保险那么这与新农保施行的初衷有所背离,为了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惠及绝大部分农村居民还需要适当的拓宽优惠的范围、降低支付额等。

2、养老保险待遇水平低、城乡差距大。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是购买保险后每个月给付一定数额的金钱给老年人,新农保的范围较窄、给付额较低等不能够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养老保险的需要。并且养老保险在城乡实行的是两套标准,相比较来说城市居民养老保险的范围要广、养老金较之农村居民们来说也相对较高。所以即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在老农保的基础上改善了很多但是相比较城市养老保险来说还存在很大差距,也不能满足农村老年人多方面的要求。

3、新农保宣传力度不够、部分家庭因信息闭塞没能参保。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在推广过程所采用的媒体一般是新闻报道、上级通知下级等方式而没有采取比较贴近农村居民的宣传、推广方式保证农村居民都知道有这么一回事。这样就导致了很多人因为不知情而错过了购买新农保的时机。因此也就无从谈及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给他们带去的福利。

4、传统思想阻碍新农保的推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推行是为了让农村老年人能够安度晚年,解决他们的养老难题让那部分因年龄部分丧失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而又无其它收入来源的老年人“老有所养”。然而在很多农村地区由于受传统思想影响颇为严重,老年人把他们的养老寄托在儿女身上。因此他们觉得没必要购买养老保险,这种思想的存在严重影响到新农保的推广的覆盖范围。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推广对于农村、社会、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对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巨大的推动力;对于实现共同富裕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在实施后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在其逐步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这就需要党和政府不断探讨和借鉴国外经验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农村养老保险道路,建立和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养老保险管理格局。让人民共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真正实现人民群众“老有所养”。

作者简介:孙正翠(1991―),女,傈僳族,云南腾冲人,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0级行政管理专业学生。

上一篇:康熙诗坛双壁 下一篇:以德为先 创先争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