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诗坛双壁

时间:2022-05-14 03:07:02

【摘要】二 陈廷敬和王士祯被称为康熙诗坛双壁说明二者在创作方面有共同之处。在清初诗坛唐宋之争的潮流中,陈廷敬和王士祯两位台阁诗人都属于“宗唐”派。他们接受了明七子诗必盛唐的思想...

【摘 要】叶燮《原诗》云:“譬之地之生木,宋诗则能开花,而木之能事方毕。自宋以后之诗,不过花开花谢,谢而复开。”宋以后之诗人或崇唐音,或扬宋调。有些论者总以为渔洋用王孟家数来否定杜甫昌黎,用“神韵”反对“雄浑”。陈廷敬提倡老杜风格来否定“神韵”派清新自然的风格。其实不然,本文就从二者的诗学观来探讨他们诗歌中的“唐音”“宋调”以及转益多师,不拘一格的创作风格。他们的诗学观一扫当时生搬硬套古人或作诗刻板无文的弊端,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创作风气。

【关键词】诗坛双壁;诗学观;创作态度

陈廷敬,阳城(今属山西晋城)人。生于明崇祯十一年( 1638 ),卒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其在诗坛上占有一席之地。邓之诚曾说:“廷敬与王士祯、汪琬为友,而诗文各不相袭,诗名不及士祯,而工力深厚似过之。”。邓之诚认为虽然陈廷敬的诗名不如王士祯,但是作诗功力深厚胜过王士祯。

王士祯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人。官至刑部尚书,其家世仕途履历与陈廷敬相仿。陈廷敬与王士祯共同立朝数十年,常一起游观宴享,一起“砻砺切靡为学”。沈德潜说:“康熙初,公与西樵渔洋荔裳愚山顾庵绎堂诸公,时为文酒之会,号称极盛”。并且陈廷敬把王士祯引荐给康熙,后来才受到康熙的重视。

陈廷敬和王士祯被称为康熙诗坛双壁说明二者在创作方面有共同之处。在清初诗坛唐宋之争的潮流中,陈廷敬和王士祯两位台阁诗人都属于“宗唐”派。他们接受了明七子诗必盛唐的思想,却出现了分歧。其不合之处仅在于取法对象一为老杜,一为王孟诗派而已。陈廷敬“论诗宗杜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崇尚深厚朴茂。而王士祯则以“神韵”为宗,倾向于王孟诗派。然而在唐宋之争盛行的时代风气里,他们对师法的范本较为宽容,兼收并蓄,并非独尊一家。陈廷敬并非以杜甫独尊,他的作品中也有“多以丰神情韵擅长”的清新自然的诗歌。而王士祯也有取法宋代“多以筋骨思理见胜”的诗歌,非独尊王孟一派。陈廷敬诗学风格学习杜甫,最主要是他的“一饭未尝忘君”的精神。其在《将归杂咏十二首》中说:“出处两途宁为我,潜藏一饭不忘君”。对其为官为民,重民爱民的为官思想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又如《臣诗叠蒙圣恩奖赏每聆天恩,感激之下,涕泪零落累日愧悚恭纪以诗》中说:“一饭不忘如杜甫,平生无憾胜虞翻。”发挥了“夫文以载道,诗独不然乎。”的社会功用。陈廷敬忠君爱民,他在《午亭文编》中处处表达了这种思想,“盖天下之大,亿兆之多,其俗之美恶,由乎我者也。民之俗果美邪,是我之能为君子也,民之俗果未美邪,是我之未能为君子也。……既以民而致贤,复用贤而致民”。谈到君臣关系时,陈廷敬说:“人臣尽忠主事,岂得以希荣于宠为心?人君以礼使臣,固必有报德酬功之典”。这种思想在其作品中也有反映,如其《石榴诗》云:“风霜历后含苞实,只有丹心老不迷。”中就表达了对皇帝的忠贞不二赤胆忠心。陈廷敬不仅思想上尊崇老杜,他在诗作中也化用杜甫的诗句。如:“嗷嗷正值投林鸟,山鸟山花思友于。”(《题宋山言清泠图》)化自杜诗:“山鸟山花一友于”。陈廷敬诗的风格也和杜甫相似。《张东山少司寇宅观棋》一诗,沈德潜谓之曰:“东坡少陵语,一经熔冶,无限风神”。

又如《桑林午食二首》反映清初百姓家破人亡的景象,具有“诗史”之精神,颇有老杜之遗音。

陈廷敬的诗歌还体现宋诗“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的创作风格,这种风格都是由杜甫发端的。宋代特别崇拜杜甫,杜甫的诗歌创作一头连接着“唐音”,一头连接着“宋调”。陈廷敬受杜甫的影响,他的诗作兼有“唐音”“宋调”两种风格。其善于模仿的诗人一为唐代的韩愈,一为宋代的苏轼。韩愈和苏轼是比杜甫对宋人影响更为直接和巨大的诗人,陈廷敬一再说明其学诗途径是:“不学西昆学杜韩,也从曹植溯波澜。最怜时世新妆好,敢道风浪大雅残。”(《自嘲兼简内直诸公》)。陈廷敬的诗歌同样也模仿学习苏轼,其诗句中也可以寻觅到坡诗的痕迹。如《张东山少司寇宅观棋》曰:“古松流水幽寻后,清箪疏帘对坐时。”出自坡《白鹤观》诗序中的“独闻古松流水之间”一句,以及诗中语“楸枰对坐,谁究此理”。从容挥洒而酣畅,意兴超迈,风骨遒壮。担任过《康熙字典》《佩文韵府》《明史》《大清一统志》等大型典籍总裁官的陈廷敬,是一个精通文史和文字学的大学问家。在“以才学为诗”方面,他步武前贤,陈廷敬的这一类诗因为有才学而显得力大思沉,更接近“多以筋骨思理见胜”的宋诗,而同“多以丰神情韵擅长”的唐诗味道有别。《右军书乐毅论真迹歌》则是一首讲论书法史的诗歌。同时陈廷敬的诗歌还体现宋诗尚奇的特点,颇得杜甫韩愈之沉郁崩腾,坡之奔放恣肆。有雄奇艰险之境莽苍之气、拗峭之力。如诗云:

燕山蜿蜿如游龙,东将入海陵虚空。峦壑汹涌变形状,腾波赴势随飞虹。

长城枕山尾掉海,海楼倒挂长城外。地坼天分界混茫,山回城转横烟霭。

楼脚插入大海头,巨灵触捕海怒流。呼吸万里走雷电,崭凿中涌堆山丘。

――《澄海楼观海》

此类诗摹写物境,境中传神。字里行间充满了奥衍恢诡峻伟奇崛,似杜、韩之肆力。

陈廷敬的诗歌风格类型多样,不拘一格。有的诗歌呈现出清雅醇厚的“唐音”风调。其学诗途径决不仅仅是宗杜诗,而是广泛吸收前人诗歌营养,博取众长,转益多师。主要表现为:青年至中年学杜甫、韩愈、坡,诗风沉厚崛奇。随着晚年仕与隐矛盾的加剧,他迫切希望归隐田园,其诗风也趋于平淡自然,转而崇尚韦应物王孟等田园诗派。陈廷敬晚年诗风逐渐失去波澜壮阔之势,转为平淡自然,清醇朴茂如:

蹊回秋风温,径仄残阳闪。坡陀下高风,草木相掩苒。

填咽谷叶丹,山翠叠磨。流涧波丛林,清晖浓于染。

此诗和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诗有异曲同工之妙。静穆淡远,语意高妙,点染如画。注重动静的结合,色彩的搭配,宛然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动静相宜,色彩漾动。他曾经在诗中赞誉过韦应物的诗:“我观韦公诗,澹然生道心”(《韦苏州诗书后》) 。

陈廷敬的诗歌广泛学习古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其诗风既有奇崛恢诡的一面,又有清雅醇厚的一面;既有气格高古之作,又有淡远自然之风。诗歌中不仅有“宋调”还有“唐音”;(下转第234页)

(上接第232页)既有老杜的“沉郁顿挫”又有王孟的清新自然;既有唐诗的气象宏大又有宋诗的生新奇崛。

陈廷敬和王士祯二者被称为康熙诗坛的双壁,而王士祯的诗学成就略高于陈廷敬。其诗学理论主张“神韵说”,追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推崇清新自然,超然玄远的诗境。《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士祯论诗,主于神韵,故所标举,多流连山水,点染风景之词,盖其宗旨如是也。”王士祯作诗还主“性情”。“夫诗之道,有根抵焉,有兴会焉,一根柢原于学问,兴会发于性情”,“学力深始能见性情,此一语是造微破的之论”诗中抒写性情来表达缥缈淡远的诗美境界,具有空灵含蓄的审美意味。《真州绝句九首》其四曰:“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王渔洋的这种对心灵自由和自然美的不懈追求有其诗学渊源,这与魏晋玄学分不开的。玄学的精神主张要超越现实、张扬个性、喜好山水,这和王渔洋的诗学观相契合。王渔洋的“神韵”说很有点标榜个性,推崇天才的意思。

上一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实践和就业能力研究 下一篇: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实施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