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从导入开始

时间:2022-06-16 07:43:09

高效课堂从导入开始

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很感兴趣,但他们大多对游戏感兴趣。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时常会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心不在焉、对教学内容毫不重视、整个课堂缺乏活力而苦恼。如何有效地利用好课堂的每一分钟,如何在一开始就将学生的无向注意变为有向注意,如何让课堂充满活力,这是每个信息技术教师都在努力思考的问题。

一、课堂导入的原则

1. 针对性原则。教师对教学体系应该非常熟悉,要读透教材,能够合理把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点和转折点,能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自然、平滑的链接。教师还应该非常熟悉学生,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了解学生的需求,如果教师对学生不了解,所选择的材料、所讲述的导语就不能吸引学生,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 趣味性原则。充满情趣的导入,能变平淡为热烈、变枯燥为生动,妙趣横生、引人入胜,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学习终究是要付出艰苦劳动的,教师在导入中要让学生以新知识发现者的愉快心情把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内在动力,这才是导入趣味性的上乘佳作。

3. 启发性原则。课的开始是否能启发学生思考,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前提。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如设置悬念、创设情境、巧妙设疑等方法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保持高昂的情绪和振奋的状态。

4. 多样性原则。在进行导入设计时,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对象,灵活多变的采用各种方法,做到巧妙、新颖。如可以欣赏作品导入、从教师故意所犯的操作错误导入。还可以采用多种媒体辅助进行导入,如录像导入、动画导入、歌曲导入、诗词朗读导入等。

5. 简洁性原则。导入只是一节课的“引子”,不能过分占用大量时间,以致影响整节课的学习。一般来说,导入时间控制在3分钟左右为最好。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导入语,做到导语简短易懂,讲述精彩有效。

二、信息技术课堂导入方法

1. 温故导入法。例如学习文字处理“新建与保存”,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习“画图”时用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对比与尝试。又如,学习用金山演示制作幻灯片作品时,教师可以从学生已学过的金山文字软件入手,对比两个软件的界面构成,让学生找出相似和有区别的地方。这种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导入法,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很好的效果。

2. 情境创设导入法。这种方法对事例的选取要求较高,并不是每一节信息技术课都能找出最合适的例子,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和生活中注意这方面素材的积累。在教学中发现最为妥当的例子,就可以大胆使用,但不可生搬硬套,使事例缺乏说服力。例如一节画图工具的课“选定与移动之搬家总动员”,教师可利用学校新学期对各个班级环境的打造,通过图片对比,让学生观察班里面的变化,引入课程知识,学生非常感兴趣。

3. 悬念设置导入法。例如“动物园探秘――曲线工具”,笔者设置了问题:将广阔的山地改造为野生动物园,游览火车来到了山的前面,没有路了,怎样才能穿过山洞呢?引出本节课的知识点“曲线工具的使用”。然后通过“曲线工具如何使用”“怎样确定曲线的位置与弧度”等问题层层深入,不断地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4. 趣味导入法。例如“处理表格数据”一课,笔者制作了一个关于考试的动画,复习了在表格中输入数据的知识点,并引出处理表格数据的知识点。学生对动画很感兴趣,整节课也因为动画的串联、故事的发展显得非常有序,并始终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三、对课堂导入的反思

1. 过分注重导入形式,忽视导入实效。在“文件与文件夹”一课中,一位教师创作了一个动画,说的是猪八戒取经后被委任当官,但他乱放文件导致工作效率降低。设计的原意是通过类比,告诉学生电脑上的文件不要乱放,要分类放入对应的文件夹。实际的效果是,学生都被动画的情节吸引了,注意力完全不在知识点上。这节课的导入可以说只起到了热闹课堂的效果,没有促进课堂的有效性。

2. 课堂导入可贯穿于整节课。课堂导入不仅仅是课堂开始的导入,还包括课堂上的过渡,其功能不单是吸引学生,还应该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引到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中去,解决课堂上学生的水平差异问题。在“基本绘图工具”的一节课中,笔者设计了巩固练习“画出不同的人物与小丸子一齐庆祝生日”,该部分有三个等级,分别是妈妈、花伦、小玉,画这三个人物需要综合运用之前学过的工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浏览学习网站,完成练习。

上一篇:走文化育人路,铸狮山中心魂 下一篇:让阅读学习走进小学信息技术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