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的住房为什么叫“洞房”

时间:2022-06-16 06:29:29

新人的住房为什么叫“洞房”

相传远古时,陶唐氏有个明君,叫做尧。他称王之后,很关心族人的疾苦,经常到手下的牧民那里嘘寒问暖。

这一天,他走到牧场,忽然前面传来阵阵幽香,尧王抬眼一看,来的是名女子,她的手上拿着火种,像仙女一样飘了过去。

尧王立刻问旁边的牧人,这个美女是谁啊。牧人说此人是鹿仙女。从此之后,尧王犯上了相思病。一天,他决定要下山寻找仙女。他带着手下4个大臣走向了“仙洞沟”,但是很久都没收获。

突然,前面出现了一只梅花鹿,是从不远的姑射仙洞出来的。尧王认定,这就是鹿仙女。还没等尧王上前,旁边的草丛中窜出了一条大蟒。尧王吓得手足无措。恰好鹿仙女出现了,用手一点,大蟒就浑身颤抖,夺路而逃。

尧王长得相貌堂堂,又对鹿仙女情有独钟,很快两人便成了情侣,于是两人便在姑射仙洞里完婚。入洞当天,满天祥云围绕,百鸟为他们歌唱,一团神火更是降在了洞顶,光华夺目。从此之后,新人居住的屋子,便叫做了“洞房”。而新婚之夜,便被美称为“洞房花烛夜”了。

远古的房子和“洞”是有联系的。流传下来史料说明,古人最初的居所就是洞穴,“穴居”是最原始的居住方式。

像我们比较熟悉的山顶洞人,就是生活在洞穴之中的。据现在的考古发现,山顶洞分为上下室、下窨和洞口4部分,这种洞穴虽然是半天然的,但也寄寓着远古人的智慧在里面。像下室就是深约8米的葬地,而上室则被当成居住室、烤肉间。

那古代的穴居建筑,又是怎样发展成现在的居所呢?

北方的黄土地带,是穴居建筑的发源地。穴居建筑,很大一部分是半天然的,它应该算是较早的土木混合结构。黄土质地较为坚硬,不容易坍塌,用木头做横梁,便能加固洞穴。那时候的穴居房子可以按照条件,随地建洞。

人们有了穴居的经验后,便试着改变它的外观,慢慢由最初的“横穴”变成了袋状的“竖穴”。但是“竖穴”开口是向上的,一旦下雨,那么整间屋子就成了“水帘洞”。于是,人们便在它的上面盖上茅草。茅草后来又用“顶盖”来代替,实际上就是比较坚硬的屋顶。“竖穴”后来又演变成现在的草屋,随着经验的积累和建筑技术的提高,人们开始在屋内加上了立柱,用来支撑整个房子。这样房子才从黄土中解放出来。

当然了,“横穴”并没有消失,相反地它成了西北人们喜爱的居所,这就是“窑洞”。如今,西北的人们如果在窑洞里举行新婚仪式,可以算作真正的“入洞房”了。

(摘自金城出版社《中国文化中有关衣食住行的100个趣味问题・衣食卷》 主编:李由 作者:默石)

上一篇:胡萝卜:价廉物美的“小人参” 下一篇:生气之后 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