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五型”农民培育的思考

时间:2022-06-16 05:09:46

对“五型”农民培育的思考

摘要 阐述了培育“五型”农民的内容以及具体措施,指出了农民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总结了农民教育培训的特点,以期促进新型农民的培训。

关键词 “五型”农民;内容;具体措施;问题;特点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8-0323-01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特别是江苏省要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各级地方政府围绕着农业现代化的指标体系,培育持证职业新型农民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内涵是人的现代化。培育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是新农村建设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淮安市淮安区耕地面积7.3万hm2,人口117.68万人,农业劳动力22.686 1万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着力培育“五型”农民队伍。

1 培育“五型”农民的内容

1.1 培育道德标杆型农民

结合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化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培训,培育美德型农民。以弘扬艰苦奋斗为主题,充分利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节日文化活动,用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加强道德、科学方面的学习,反对迷信,崇尚文明,提升农民道德素质。实施“文化兴区”战略,组织开展评选先进、读书竞赛等活动,加强乡、镇文化站、文体活动室、村科技书屋等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大力培植 “文明村民”、“星级文明户”等文明型农民。

1.2 培育知识技能型农民

充分发挥和利用区“农民培训工程”百人讲师团成员的作用,根据各村自身产业发展需要,制定培训内容新菜单,讲师团成员深入到田间地头,根据各村需要采用专家和技术人员进村开班讲座,发放技术明白纸等方式,实施面对面、手把手的培训,通过举办科技培训班、现场指导会、理论讲堂等形式,对农民进行“菜单式”培训。截至目前,全区共举办农业专项技术培训班270场次,发放农业实用技术明白纸5万余份,《新农村实用技术手册》5 000余册,培训农民2万余人次,举办职业农民培训9期共960人,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

1.3 培育艰苦创业型农民

紧紧围绕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总体目标,按照促进农民增收和围绕产业发展的原则,加大农民的创业培训力度,拓展农业内部的就业空间,提高农民创业技能,培养出一批具有较强创业能力、较大生产规模、较高专业技能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

1.4 培育市场开拓型农民

结合现代科技技术,强化发展能力教育培训,培育经营型农民。根据产业发展现状和不同产业发展主体技能要求,以支柱产业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为重点,采取举办专题培训班、印发资料、巡回宣讲、现场咨询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强化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突出抓好以蔬菜规模种植、水产规模养殖、畜禽规模饲养等为主的特色产业开发新技术推广培训,以沼气能源建设为主的发展循环经济技术知识培训,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无公害生产为主的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群众运用农业科技增收致富的能力和水平。

1.5 培育致富带动型农民

深入开展“请能人,找能人”活动,注重农村能人的培训,使一批年富力强、有一技之长的 “田秀才”、“土专家”成为科技致富的领头雁,鼓励农民搞科技创新,引导农民以新产业致富、用新技术种田、靠新观念务农,着力培养一批农民创业带头人和致富领路人。

2 培育“新型”农民的具体措施

“十二五”时期,是淮安区全面实现小康并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时期,也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关键阶段。农民的知识化、职业化是此阶段发展的重要特征。按照省委、省政府新一轮农村实事工程总体要求,贯彻落实国家、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省农村工作会议、农业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淮安区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大力实施农民培训工程,加强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加快推进淮安区农民职业化进程,为淮安区现代农业、高效农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农业农村实用人才支撑[1]。

2.1 开展职业农民培训

“十二五”期间每年培训职业农民5 000人左右,主要对现有50周岁以下、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种养专业户、种养能手、农业园区和基地从业人员以及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的初高中毕业生、在乡农村青年等,以集中学习24学时、生产实践30学时、考试考核和跟踪指导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开展相关产业知识培训和技能训练,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和经营水平,确保每位受训学员获得江苏省职业农民资格证书,初步构建一支职业农民队伍。

2.2 开展农民创业培训

每年开展农民创业培训1 000人左右,主要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农民经纪人、村组干部、农业园区、农业基本地、农业企业负责人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人员等,实行实践考察40学时、集中学习32学时及跟踪指导服务相结合的培训方式,采取能力模块结构的培训模式,进行相关专业最新技术、农业创业基本技能、农产品营销和质量安全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等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示范带动能力、专业服务能力、创业兴业能力,促进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和水平的提高。

2.3 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每年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5万人左右,结合农时关键环节,提高广大农业从业人员主要是兼业农民的实际需要,通过进村举办专题讲座、远程教育网络终端、送科技下乡、发放技术明白纸等多种途径、多形式广泛开展手把手、面对面的农业生产新模式、新品种、新技术培训,提高新成果推广应用的覆盖面。每次培训不少于3 h,全年每位受训农民不少于2次的集中培训。

2.4 开展农业信息技能培训

每年培训400人左右,主要面向村组干部、种养大户、农民经纪人、合作经济组织骨干、乡村农技人员、返乡人员和远程教育终端点管理员等,采取集中培训40学时、分散辅导与个人自学相结合起的形式,开展计算机及互联网的基本知识与操作使用培训,提高农民利用互联网获取和农业生产经营信息的技能。

3 存在的问题

3.1 资金投入和技术力量不足

一是培训的经费投入不足。区、乡2级财政没有把农民科技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没有专项经费投入。二是农民科技培训缺乏设备投入。目前,农民科技培训仍然以田间地头面传口授、举办培训班为主要形式,一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方式还没有普及,特别是村一级,大范围开展声像教育困难很大,更谈不上远程教育、微机网络。三是科技培训技术力量不足。目前,区、乡、村技术力量分布不均,乡村技术员比较少,大部分技术力量分布在区一级。

3.2 农民科技意识不强

一是乡村干部工作热情不高。少数乡村干部对先进的农业实用技术仅为应付上级督促检查而展开工作和完成培训任务,没有积极主动地宣传。二是农民自身意识不强。农民受传统小农经济思想的束缚,认为种植养殖副业不需要花精力去学习农业技术。

3.3 农民文化素质偏低

目前,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还不能够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据调查,目前全区农村劳动力中,大专以上文化的仅占0.7%,高中及中专文化占6%,初中文化占56.7%,小学文化占32.5%,文盲或半文盲占4.1%,其中受过正规专业技能培训的不足5%。农村缺乏一批懂技术、有文化、觉悟高、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很多新型实用技术没有得到推广应用。

4 农民教育培训的特点

4.1 农民培育的实效性、季节性、针对性

农民学习的目的很明确,因此培育必须从满足农民的需要出发,遵照用能致富、现学现用、学以致用的原则[2]。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教育内容方面,要紧密结合生产季节、环节、科学安排教学计划。农民知识与技能、文化程度差别较大,需要的种、养、加、经贸知识与技术也不一样,必须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教育培训[3]。

4.2 讲求培训效果

农民教育培训的目的是要取得实效,引导和促进农民创业是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希望[4]。为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好的环境,使培训达到效果,要把技能培训和思想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培训作为带动群众科技致富的主要手段,把事关农业结构调整,优势产业发展,转移就业、创业等作为培训重点,从实际出发,解决实际问题,使引导性培训农民掌握1~2项实用技术,使技能性培训农民掌握一项在社会中谋生技能,使有气魄、有创劲的农民更新观念,掌握创业谋事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受训农民生活明显改善,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5-6]。

4.3 提高认识、强化落实

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事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继续弘扬“不怕困难、勇于创新、奋发向上、不断超越”的精神面貌,扎实做好各项农民培训工作,确保淮安区全年目标任务顺利实现[7]。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扣目标,细化分解,严格程序,狠抓关键,规范操作,做细、做实、做出成效,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努力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

5 参考文献

[1] 王福祥,赵黎.蓬莱市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现状及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13(3):154-156.

[2] 马芳,刘娟.中宁县农民教育培训存在问题及对策[J].宁夏农林科技,2013(1):51-52,62.

[3] 马建国,王静,刘彦敏,等.曹县新型农民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农业,2013(2):106.

[4] 王瑶,钱晓刚.贵州新型农民培训培育的对策建议[J].贵州农业科学,2012,40(5):218-221.

[5] 程干明.金寨县梅山镇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的主要做法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11):339,344.

[6] 邢安刚.新型农民创业培训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山东省苍山县为例[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1):1-4.

[7] 李红敏,张金才,冯艳芳,等. 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吉林农业:学术版,2011(8):12.

上一篇:基于物联网的水产养殖水质监控集成技术 下一篇:二维码在农产品溯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