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引导小学生喜欢数学

时间:2022-06-16 03:44:19

怎样引导小学生喜欢数学

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的主流,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实施创新教育势在必行。课堂教学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认为小学生年纪小,思维能力尚不发达,处于提高数学素质的起步阶段,他们刚刚接触数学,究竟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喜欢数学呢?从事数学教学多年,下面是我从事数学教学多年的几点认识:

一、改进教与学的方式

我们要变传统的知识传授过程为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究过程。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注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局限在书本上、课堂上,忽视他们周围的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新鲜、新奇的问题。因此,要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有效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形成一种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教学方式。例如,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自学的方式等等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

二、多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小学生比较好奇、喜欢求知,希望被关注,这些都促其形成一种努力去探究的心理,所以在数学课堂上,应当恰如其分地使用表扬性、鼓励性、激励性和幽默风趣性的语言来鼓舞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计算“198+65”这道题,教师可问:“这是一道简便计算题,谁会?”当学生纷纷举手时,说:“那就试试,还要看谁的方法多、妙。”当学生列举了很多种方法时,立即肯定:“你们真能干,找出这么多不同的方法。”对待经常回答问题出色却一时没说对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体态语言,眼睛稍微瞪期待性的直视他:“是这样吗?”或“再想想。”既否定了回答又不伤自尊心。对于差一些的孩子,只要有勇气举手,即使回答出人意料时,教师还要大加赞赏。如此一来,课堂上用美的语言对学生进行熏陶,是对学生的信任,对促进学生展示自已的能量有神厅的功能,更能有效促进课堂气氛围的融洽。

三、多抓口算培养敏捷思维

口算对思维敏捷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准确迅速的解题是思维灵活的表现。抓口算基本训练,能提高学生应用法则的能力。口算时应注意两点:其一,不动笔,动笔计算不利于提高口算能力,亦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其二,计算时要有速度的要求,使学生有一种紧迫感,它非常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师要激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在学习乘法后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从0~9的数字卡中任意拿出4张,编成一位数乘三位数的式题,再算出来。看谁编得题多,算得又对又快,在活跃的氛围中,学生既巩固了新知,又活跃了思维,有了竞争意识。

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小学生的年龄小,学习往往不专心,听课时间短,学习起来也比较马虎。为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师在讲课时,要善于运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演示、形象的画图、启发性的提问,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师要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教师要让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学习数学。

五、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希望得到更大,更好的成功,他们总是想展示自己的才能,以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许。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不断地发展儿童从学习中得到满足的良好情感,以便从这种情感中产生和形成一种情绪――即强烈的学习愿望。”小学生如果在数学学习中经常获得了成功,就会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因此,我们要保护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给他们满足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成功。板演或提出的问题要让学生尽量体面、自豪地解答出来,课堂作业也要考虑大多数学生有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品尝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喜悦心情。

总之,教师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喜爱程度;让学生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从而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

上一篇:新生儿暖箱清洁与消毒的方法 下一篇:中国男子气步枪渐现集团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