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物流成本的管理

时间:2022-06-16 01:41:34

论企业物流成本的管理

【摘要】针对目前我国物流成本管理的现状,我国企业要从健全企业物流管理体制入手,加强物流成本的核算,树立现代物流成本管理的观念,加快物流资源整合,构筑现代信息系统,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物流成本;降低;管理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增加企业利润有扩大销售和降低成本两种基本方法。对物流企业来说,降低成本往往比扩大销售(物流量)更有效,因为这样不仅可降低成本,而且有助于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从而扩大物流量。因此,控制物流成本在企业的物流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

一、企业物流成本概述

(一)企业物流成本的概念

企业物流成本是指企业进行采购、销售、生产等与物流相关活动的成本总和,主要包括运输成本、存货成本、仓储成本和管理费用等。物流总成本是企业管理物流运作的重要指标,如何在不降低服务水平的前提下,降低物流总成本是企业的一项经营目标。

(二)企业物流成本的分类

1.供应物流成本,是指为生产企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或其他物品时,物品在提供与需求者之间的实体流动成本。

2.生产物流成本,是指原材料、燃料、外购件投入生产后,经过下料、发料,运送到各加工点和存储点,以在制品的形态,从一个生产单位流入另一个生产单位,按照规定的工艺过程进行加工、储存,借助一定的运输装置,在某个点内流出,始终体现着物料实物形态的流转过程所需要的成本。

3.销售物流成本,是指企业出售产品时,物品在供方与需方之间的实体流动所需要的成本。

4.废弃物流成本,是指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等,并分别送到专门处理场所时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所需要的成本。

二、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意识和理念落后

目前,我国绝大企业物流成本管理观念较淡薄,企业对物流的理解大多仅限于运输、仓储等低增值业务,而对物流系统设计、物流合理化、开发信息系统等高增值业务缺乏应有了解。没有树立现代物流意识,没有充分认识到现代物流管理是降低产品总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缺乏现代物流是“第三利润源”的理念,没有将物流看成为优化生产过程、强化市场经营的关键,而将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大多数企业将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采购、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部门,没有纳入一个部门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的规划和统一管理。

(二)物流成本经营管理效率低,库存、运输成本高

我国物流成本大大高于国外发达国家。2009年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物流企业运营成本在所统计的国家中最高,英国、美国、日本、新加坡、我国大陆地区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为10.1%、10.5%、11.4%、13.9%、16.9%。这与我国物流企业基础设施落后有很大的关系。宏观方面,国家财政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不够,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交通运输矛盾日益突出。我国物流产业一直缺乏现代运输及物流配送的网络技术系统,与发达国家相比,货运的空载率高达60%,仓储量则是美国的5倍;同时,物流基础建设布局不合理,54%分布在东部,30%分布在中部,16%分布在西部,也是物流运输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微观方面,我国物流行业内部设施落后,大多数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兴建或配置的,大部分陈旧、老化,装卸搬运机械化水平低,难以适应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物流企业基础设施落后,导致物流行业运输效率低下,企业运输和仓储现代化水平不高,专业或操作程度较低。

(三)国内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

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还处于发展初期,整个第三方物流市场还相当分散,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小,管理水平不高;物流信息技术水平低,信息反馈有限,互相之间沟通不顺畅,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重基础设施建设,轻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缺乏标准化的运作程序,无法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目前国内真正能提供全方位、全球服务的物流企业寥寥无几;客户满意度很低,据估计,使用第三方物流的客户中有30%以上的客户对物流企业不满意。

(四)物流基础设施落后,成为物流的“瓶颈”

我国物流赖以存在的基础设施落后,物流不畅导致全社会物流成本上升。比如我国铁路总里程大约占到世界铁路营业总里程的6%左右,但却完成了世界约25%的运量。即便这样,铁路货运目前大体只能满足60%的能力需求。公路方面,至2010年底,全国等级公路里程约100多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约80%,但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比如我国和美国的面积相仿,但高速公路只有后者的1/3。全国沿海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4000多个,随着我国能源、原材料等重点物资运输增长迅猛,国内干散货船舶运力趋紧,进口原油、铁矿石接卸能力和煤炭装卸泊位能力不足,众多港口经常出现压船压港现象。因此,运力不足、不平衡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影响物流效益的短板。

(五)企业的信息技术落后

我国传统物流经营模式是以仓储、运输、装卸和养护为重点,不重视对商品配送、流通加工、企业内部的信息化改造,物流技术的引进,物流信息的搜集、处理及。目前,大部分物流企业电子化水平低,信息加工和处理手段落后,信息处理水平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由此造成了企业物流环节的成本居高不下,从而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

三、完善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若干策略

(一)树立现代物流理念,健全企业物流管理体制

首先,要从健全企业物流管理体制入手,从企业组织上保证物流管理的有效进行,要有专司物流管理的部门,实现物流管理的专门化。其次,要树立现代物流理念,重新审视企业的物流系统和物流运作方式,吸收先进物流管理方法,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寻找改善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的切入点。

(二)加快物流设施的建设

首先,国家应把物流作为扶持产业,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加大对物流产业、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增加对物流企业技术改造的资金投入;财政部门应根据当前企业实际运营能力,给以减免税优惠,减少企业遗留债务负担;统一管理物流资源,合理布局物流网络,将物流企业纳入网络范围,合理运筹物流过程。其次,物流行业要吸引国外投资者向国内物流领域投资,加紧改造年代较久的物流仓储设施,重点发展现代仓储、保管、运输等各个环节实现电子化智能管理,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另外,要实现企业设备现代化。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新设备被广泛用于物流业,如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条形码及识读技术、电子数据交换、射频识别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广泛使用,能推动物流企业的反应快速化、操作规范化,有效地降低库存和交货不及时的现象,从而提高运营效率。

(三)提高物流企业管理水平

首先,要加快物流企业人才建设。我国应尽快完善教育体系,建立物流专业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多层次的物流人才教育培养体系,通过培训等途径提高现有物流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同时对物流企业员工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加强素质培训,大力普及和宣传物流知识,培养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现代知识的专业人才和综合性物流管理人才。其次,实现物流企业信息化。物流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电子数据交换和计算机等方面技术完成诸如网上交易、网上结算、售后服务等。同时,网络化建设可以把同行业及不同行业的物流企业联系在一起,形成人力、设备、技术、信息共享的规模化格局。此外,物流企业在网络的作用下,可将生产商和客户联系起来,做到双向服务,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国际、国内任何区域的物流业务,从而大大优化物流企业的运营过程。

作者简介:张晓明(1972―),女,山西闻喜人,中级会计师,现供职于山西省太原第三监狱财务科。

上一篇:创建节约型央行机关的实践与思考 下一篇: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