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辅导对提高大学生自信和自尊水平的研究

时间:2022-06-15 04:50:26

团体辅导对提高大学生自信和自尊水平的研究

摘要 目的:探索团体辅导提高大学生自信水平的效果,为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工作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对实验组进行七次团体辅导,对照组不进行辅导,运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统计评估。结果 :团体辅导前后,实验组总分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团体辅导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自信水平,同时自信团体辅导也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自尊水平。

关键词:团体辅导;大学生;自信;自尊

【中图分类号】G640

自信作为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大学生心理素质研究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依据团体动力学,人本主义和相互作用理论的观点,试图采用团体心理辅导模式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心水平,以促进大学生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同时,本研究证实了提高自信水平可以同时提高自尊水平,为阐释自信和自尊的关系提供了实证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通过贴海报和在校园BBS上发帖子的形式招募成员, 根据大学生自信量表、个人评价量表(PEI)、自尊量表及开放式问卷的结果,选出自信水平低、希望通过团体辅导结合自己努力提高自信且有时间坚持参加团体辅导的39人作为实验组,其中男生11名,女生28名(有1名是研究生),平均年龄为21.3±1.2岁;另外选出自信水平低但不能保证坚持参加每次辅导的36名同学作为对照组,其中男生7名,女生29名,平均年龄为20.8±1.4岁。

1.2 团体辅导方法 将实验组分为三组分别在每周周五、周六、周日晚进行为期7周,每周一次的团体辅导,时间为每次120-150分钟。其中第一组人数为11人,第二组为15人,第三组为13人,三组指导者专业水平相似,辅导方案相同。辅导采用游戏、角色扮演、讨论、行为训练、场景模拟等形式进行。

1.3研究工具

1.3.1 大学生自信量表 ,该量表含有70个题项,包括整体自信、学业自信、社交自信与身体自信四个维度。每个题项为4级评分,其中"1"代表"极不同意","4"代表"非常同意",分数越高,越自信。其中,Cronbacha系数超过0.83;

1.3.2 自信改变量表

利用半开放式问卷询问实验组被试,对该团体辅导进行总体评价并对自己自信水平打分(1到10分,分数越高,代表越自信)。该问卷作为评价该方案的主观指标。

2 结果

2.1 实验组辅导前后和对照组前后测结果比较

团体辅导前后,实验组在大学生自信量表的学业自信、社交自信以及整体自信三个因子、PEI总分及自尊得分上均有极其显著的差异(P

组别

项目

辅导前

辅导后

t

实验组

学业自信

58.89±8.88

70.56±12.06

-3.93

社交自信

35.54±6.64

41.35±7.28

-3.01

身体自信

54.89±6.42

58.15±7.49

-1.71

整体自信

52.29±6.40

62.62±8.68

-4.93

PEI总分

131.74±5.50

136.46±7.29

-2.66

自尊

25.89±1.82

27.58±1.70

-3.47

对照组

学业自信

57.08±7.20

60.33±10.05

-0.94

社交自信

35.83±5.69

35.28±7.56

0.21

身体自信

56.75±6.34

53.40±6.29

1.37

整体自信

51.75±5.32

52.73±7.30

-0.39

PEI总分

132.83±3.27

130.87±6.79

0.98

自尊

26.67±1.83

26.07±1.87

-0.56

该结果表明,实验组经过团体辅导,自信和自尊水平有明显提高,而对照组未经过团体辅导,自信和自尊水平没有显著提高。

2.2 辅导前实验组和对照组测验结果比较

项目

实验组前测

对照组前测

t

学业自信

58.89±8.88

57.08±7.20

1.26

社交自信

35.54±6.64

35.83±5.69

-0.19

身体自信

54.89±6.42

56.75±6.34

-1.67

整体自信

52.29±6.40

51.75±5.32

1.46

PEI总分

131.74±5.50

132.83±3.27

-0.67

自尊

25.89±1.82

26.67±1.83

-0.96

该结果表明,正式进入团体辅导之前,实验组成员的自信和自尊水平与对照组成员相当,属于同质群体。

2.3 辅导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测验结果比较

团体辅导之后,实验组成员在学业自信、社交自信、整体自信三个因子及自尊得分上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且平均数均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3.1 团体辅导的有效性

3.1.1 被试选择合适

雅各布斯等认为,团体辅导过程中组员要相互配合得宜,才能产生效果,被试需要甄选。因此本研究筛选被试时,在已有量表的基础上加入了自编开放式问卷,通过开放式调查,了解到报名参加者的问题类型、问题程度、以前的咨询经历、参加动机、个人期望等,最终结合量表测验结果,选出整体自信水平低、希望通过团体辅导及自己的努力提高自信且有时间坚持参加团体辅导的同质成员组成小组。

3.1.2 活动设计和组织合理

首先,活动设计方面。整个团体辅导方案以"认识自信-建立自信-发展自信"为大目标和步骤,辅导过程分为开始、过渡、工作、结束四个阶段,具体活动形式设计了针对完善认知、疏导情绪和塑造行为的游戏、角色扮演、讨论、行为训练、场景模拟等多种形式,力求使成员在轻松的氛围中有所感悟、有所提高,并且能将学到的理论和技术迁移到具体的场景中。

3.2 评估方法的得当性

由于单一的客观测验可能会因为指导者期望效应、参与者情绪影响、现场气氛影响等因素造成测验结果不真实,本研究采取了主观评价与客观量表测验相结合的综合方法来评价团体辅导的有效性,这样可以使评估效果相对而言较全面、可信。

4 参考文献

[1] 车丽萍. 大学生自信与成就动机、综合测评成绩的相关研究. 心理科学,2004 ,27 (1) :51 - 54

[2] Erwin T D , Kelly K. Changes in students self - confidence in college.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s. Personnel , 1985 , 26 : 395 -400

[3]陶新华,王椿阳. 大学生自信与成就动机的现况与干预. 心理科学,2008,31(1):245-247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与多媒体结合的有效性 下一篇:探析班主任工作的“五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