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艺术拍卖元年

时间:2022-06-15 10:02:16

中国当代艺术拍卖元年

2006年度,中国油画在全球市场的拍卖进入到了一个历史性的关键年份――早期油画名家精品屡创天价――当代艺术高调走红拍卖市场。其主要标志是:中国当代艺术品正式进入西方主流艺术品拍卖市场;内地开始将当代艺术作为独立专场来操作,且成交良好;当代艺术家精品之作价格迅速攀高并屡创天价。

从过去一年里纽约、伦敦、香港、北京四大中国当代艺术品拍卖市场春秋大拍的情况来看,中国当代艺术拍卖在这高歌猛进的一年里,虽然行情各异,但当代艺术成为主流的趋势已成定局。春拍时,四地的中国油画拍卖情况良好,而秋拍成交额及成交率皆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北京地区的下滑的幅度还较大。不同的是,香港市场中国油画拍卖在2006年里表现最为突出,苏富比、佳士得的春秋拍卖皆没有出现起伏波动的情况,更有许多画家精品创下了个人作品成交的历史新高,成为了中国油画拍卖的一个香港案例。

但是在当代艺术走热的同时,也成为了继中国书画之后,部分地区一个新的炒作目标。春拍时还普遍保持着的高成交率秋拍时的急速下滑,也说明了这一市场同样蕴藏着的巨大风险与泡沫成分。

2006年秋拍:香港北京油画行情差距产生

与春拍相似,2006年的中国艺术品秋拍仍然由香港富比率先敲响,该公司在国庆期间推出的两场名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专场,上拍的195件拍品成交170件,平均成交率超过84%,总成交额达18023.514万元。

苏富比这一良好的成交情况似乎寓示了香港秋拍中国油画的利好行情,在随后的11月26日,香港佳士得秋季大拍“亚洲当代艺术”及“二十世纪中国艺术”两场拍卖上拍的413件拍品,创下了5229.12万港元的总成交额,平均成交率88.5%,打破十余年来同类拍卖的最高总成交额世界纪录。其中“亚洲当代艺术”秋拍的成交额,比春拍创下的成交额高出一倍,成绩斐然。该公司亚洲当代艺术品部全球区域董事张丁元在当天拍后表示:“亚洲当代艺术以及二十世纪中国艺术拍卖,无疑地创下了此拍卖领域的新里程碑。这两场拍卖会,开启了亚洲艺术的新纪元,并确定了佳士得公司在这一领域上的领导地位。数项新的拍卖世界纪录更出现于今天的拍卖中,其中包括了:徐悲鸿的《奴隶与狮》这一杰作,以5388万港币成交,创下了亚洲油画的世界拍卖纪录。张晓刚的《天安门》,以1804万港币成交,再次刷新了早先于伦敦及纽约佳士得拍卖创下的画家拍卖纪录,成为了艺术家作品的最高成交价世界拍卖纪录。”

然而,香港两家艺术品拍卖大鳄的上佳表现并未给北京11月份中国油画的拍卖带来实质性的利好。

11月21日至25日,在短短5天里,北京地区秋季大拍中国油画一场接一场,中国嘉德(总成交额11503万元,平均成交率63.5%)、匡时国际(总成交额4392.52万元,成交率70%)、北京保利(总成交额19131.09万元,平均成交率72.67%)、北京华辰(总成交额4272.18万元,成交率54%)、北京诚轩(总成交额3123.54万元,成交率79%)5家大型拍卖公司相继敲响槌音,掀起了内地秋拍的第一轮高潮。但是当各家公司的拍卖尘埃落定后可以看出,与今年春拍相比,虽然总的成交额稍有突破,但是各家公司在这一板块上的平均成交率却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

与中国嘉德为例,春拍时该公司的中国油画及雕塑专场上拍了217件拍品,成交191件,成交比率88.01%,总成交价12264.8万元。11月份的秋拍,中国嘉德扩大了中国油画一项的拍品数量,增加了“中国当代艺术二十年”专场,上拍的188件拍品成交124件,成交率66%,成交总额5741.3万元,常规的“中国油画及雕塑专场”上拍的183件成交111件,成交率61%,总成交额5737.4万元。两个专场11503万元的总成交额尚未达到春季拍卖的数额,63.5%的平均成交率与春拍相比也下降了近25个百分点。

其他如北京保利、匡时国际、北京诚轩、北京华辰四家公司,虽然有的公司中国油画方面总成交额突破了春拍的数额,但是平均的成交率但大部份在百分之六七十。有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内地秋拍中国油画成交额及成交率下滑上存在多方面的原因:

其一是相比春拍而言,上拍作品的数量过大,导致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

其二是5家公司的拍卖全部集中在5天的时间里拍卖,时间安排过于密集,不利于卖家做出冷静与准确的判断。明显偏多的场次,分散了市场上的资金;

其三是与春拍相比,一些拍卖公司在秋拍拍品的选择和价值判断上明显有失水准,很多上拍的拍品不是估价过高,就是作品本身的价值存在较大的争议,最典型的莫过于出现了很多新人作品,而这些新人作品有的甚至是首次被推上大拍。香港佳士得秋拍两个专场上拍的作品仅413件,但是总成交额超过了北京5家公司的8个专场,这说到底还是一个精品意识。由此“也可以看出卖方市场与买方市场双方对此次秋季拍卖行情的判断上的差异,卖家要求的过高的估价与‘投资者’的现实利益产生了矛盾,压缩了他们的利益空间,致使好作品有人应价但无人接盘”;

其四是内地缺少真正意义上的油画收藏家。以杨飞云、王沂东、艾轩等为代表的实力派写实画家作品流拍的现象,使写实油画作品遭遇了“寒冬”,这虽然对于近年来价格一直处于上升中的写实作品,不可谓不是当头棒喝。但是同时也说明,内地真正在收藏中国油画的藏家数量太少,中国油画缺乏系统和坚实的收藏体系的支撑点。所谓的收藏者多数是投资者,否则当代艺术的走热,不会过多的侵占写实油画原来的市场份额。大部分购买油画的买家仍然停留在“艺术品投资”的较低层面上,短投机获利的愿望强烈。大量的油画买家对于如何判断一件油画作品的艺术价值及市场价值方面缺乏专业的知识,尚不能准确把握油画市场的行情走势。

早期油画成交TOP10

板块化的分区早在2005年已经成为了中国油画拍卖一个明确的界定,中国早期名家油画、“红色”油画、实力派写实油画、中国当代油画这四种分区已经成为了业界对中国不同时期油画作品的一个价值甚至是价格判断的依据。

从中国早期油画家成交TOP10的统计可以看出,在中国油画市场上,早期名家精品仍然是创油画拍卖天价的重要板块。(到记者发稿时,香港的秋季大拍已全部结束,内地除北京荣宝、北京翰海、上海崇源少数几家公司尚未进行拍卖,内地大部分重要的公司秋拍已经结束,从记者得到的消息来看,除北京翰海将推出的吴冠中创作于1973至1974年间的《长江万里图》油画长卷有可能创个人作品成交新纪录外,内地已少见具备冲击TOP10的实力油画精品。)

2006年进入中国早期油画家成交TOP10作品中,在内地成交的仅1件,其余9件皆由港台地区创出,其中香港占8件,台湾地区1件,由此也可以看出内地拍卖公司在早期油画精品的征集方面远远落后于香港地区。

今年的TOP10中,徐悲鸿、陈澄波、常玉、赵无极、廖继春5人的作品皆创出了个人作品的历史成交最高纪录。其中惟一一位进入TOP10的内地名家徐悲鸿的作品无疑是最大的赢家,入围的2件作品分别位居TOP1和TOP3。11月26日香港佳士得以5388万港币成交的《奴隶与狮》,改写了6月25日北京翰海以3300万元成交的《愚公移山》。《奴隶与狮》不仅创下了徐悲鸿个人油画作品拍卖的世界纪录,同时创下了亚洲油画作品的世界纪录。这件作品也是徐悲鸿此类题材在私人收藏中最大幅的油画作品,被誉为是画家早年旅居柏林期间的少数创作中最精彩的画作之一。画中所描绘的情境“取材自古代传说中的感人故事:古罗马时期,一名奴隶为逃避灾难而躲藏到洞穴,却遇上受伤的狮子,奴隶非常惧怕,但见狮子受伤遂救助之;及后奴隶与该狮子在斗兽场上相遇,狮子因报恩而不愿伤害奴隶。” 作品“代表了徐悲鸿掌握历史题材的深厚功力,完整地呈现出艺术、民族和历史性,更足见画家融合西方写实主义来突破中国水墨画的创新境界,在美术史上极具重要地位。”

常玉的作品在历年中国油画成交TOP10都是最具有竞争性的,2006年常玉作品入围3件,数量排名第一。香港佳士得春秋拍各成交1件,香港苏富比春拍成交1件。11月26日佳士得以2924万港币成交的《青花盆与菊》刷新了春拍时苏富比以2812万港币成交的《花中君子》,《青花盆与菊》也是当前世界范围内常玉最贵的油画作品,这件作品创作于1950年代,“据目前为止所整理出版的资料中显示,常玉50年代所创作的重彩花卉构图的大尺幅创作,约不超过20幅,而其中一半以上已为台湾历史博物馆作为永久典藏品,这些博物馆典藏品原先为常玉于1962年时,受当时台湾教育部的邀请下,回到台湾做第一次于亚洲举行的盛大个展所精心挑选的作品,其中展品名单,尤以花卉静物作品居多,可见常玉对此一系列花卉创作,感到相当的满意,并视为其代表之作。”2005年度常玉作品最高成交价保持者是以1636万港币成交的《四裸女》,由香港佳士得于11月27日成交。与2005年度有区别的是,今年的3件作品皆为花卉作品,而且曾全部收入了《常玉:油画全集》。

TOP2《淡水》是台湾本土艺术家陈澄波的重要作品之一,作品所描绘的是画家深爱着的台湾故土,“他笔下的淡水,无处不流露骠悍的生命力、迷人的异国情调、天然雕饰的乡土风情”,这件作品是他创作中最为完美的一幅,“全画用笔大胆、奔放,用色浓而艳,却又艳而脱俗,可以说是画家创作力达到巅峰的明证。”《淡水》曾多次参加了画家的重要展览,如《艺术家眼中的淡水》、《陈澄波百年纪念展》,1993年曾被台北苏富比推上过拍场。在此之前,陈澄波作品成交的最高纪录是以579万港币成交的《嘉义花园》,2002年由香港佳士得春拍创下。

群的《红雨村 白云舍》、赵无极的《构图第八号》分别排名TOP6、TOP7。以2441.51万港币成交的《红雨村 白云舍》是群首件成交过千万元的作品,在此之前,他的作品最高成交价为740万港币,即2005年香港佳士得秋拍的《秋意》。《红雨村 白云舍》拍前估价仅400万-500万港币,最终以超出估价6倍的价格成交,这件作品创作于1960年,被誉为画家早期的代表作品,有评论人士认为,此画“见证了群实践中国文人画中‘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最高境界,不仅借鉴于西方抽象绘画的精神,并融合了中国唐宋时期的美学思维,把诗、画、意境三者完美结合,这不仅是中国绘画精神的延伸,也是群创作中心思维的最佳例证。” 以2476万港币成交的赵无极《构图第八号》,也同样刷新了画家2005年以1804万港币成交的1985年作品《June-October》。《构图第八号》创作于1958年,是画家自1953末年开始全心投入抽象创作后50年代的重要代表作品。50年代,画家受古代青铜器上甲骨铭文的影响与启发而开始创作了一系列超凡精湛的作品,“运用点、线等元素,来分割出层次交叠的构图,再融入属于东方精神的符号及线条笔触,在画面留下恰似中国古代甲骨或金文的痕迹,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想像空间,而这便成了他此后创作上的一个起点。”

台湾本土画家廖继春1974年所作的《运河》及1970年作的《花园春景》分别排名TOP9、TOP10,自2005年开始,廖继春的作品成交开始突破千万元大关,2006年度这两件作品成交超过千万元,分别在台湾和香港成交。据《当代艺术新闻》统计,“二十年来,廖继春在市场上流通画作不多,几件重要精品若干年再出现拍场,成交价都比以往高出许多。” 以2030.96万元成交的《花园春景》“十年前的1996年10月20日台北苏富比秋季拍卖,这幅画便以929万台币高价成交,创下当时廖继春画作拍卖成交及台湾本土前辈画家最高价纪录。”

当代艺术成交TOP10

从中国当代油画TOP10中可以明显看出,刘小东、张晓刚无疑是2006年度中国当代油画家中最成功的画家,他们的作品也无疑是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中被商业运作最为成功的经典案例,这两位当代油画家的作品成交价目前已经直追前辈大师的精品力作。

与中国早期油画TOP10明显不同的是,中国当代油画作品的市场已经扩展到了欧美市场,在得到本土市场认可同时,他们的作品更得到了欧美市场的关注与认同,相对而言,是他们将中国的当代艺术带入了国际化市场的视野。

刘小东2006年度凭借2004年的巨幅画作《三峡新移民》夺得了年度中国当代油画的TOP1,2200万元的成交价不仅是中国本土当代油画的最高成交价,也是迄今为止走上拍场的中国当代油画尺幅最大的作品,同时也是全球范围内最贵中国当代油画。当中国导演贾樟柯凭借《三峡好人》在威尼斯捧起“金狮奖”的同时,三峡也成为了一个受世界人士关注的中国符号。俏江南集团董事长张蓝的巨资竞购,也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主体买方做了一个最好的注脚――中国艺术品要想获得更高的市场价格,企业界资金的介入举足轻重。而这件作品高价的成交,也意识着当前传统架上油画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给此前艺术界所流行的“架上绘画已死”的说法致命一击,中国架上绘画未死,只是缺少思想性、艺术性、当代性的重量级作品。

张晓刚2006年6件作品进入TOP10,这在十余年来的中国艺术品拍卖史上可谓个人画家作品成交绝无仅有的一次。2006年,从个人画家的作品来看,可以说是张晓刚个人作品独舞的一年。从其作品的成交时间顺序上,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张晓刚作品的“2006年发迹史”――

3月30日,《血缘:同志第120号》首次进入到纽约春季艺术品大型拍卖会,以97.92万美元创下张晓刚作品的最高纪录;

10月9日,《大家庭系列第15号》以874.4万港币在香港苏富比秋季大拍上刷新了97.92万美元的纪录;

11月26日,《天安门》、《父与子》分别以1804万港币、1468万港币成交,香港佳士得将张晓刚作品抬上了千万元级别,其中《天安门》创下了历史以来张晓刚作品的全球最高价。

TOP10中排名第4位的是陈丹青9月20日在纽约以147.2万美元(1217.344万元)成交的《街头剧院》(一对),这一价格将陈丹青作品首次提到了千万元。在此之前,陈丹青作品成交最高的是2006年4月29日北京中诚信以440万元成交的《情人》。这一价格也是中国当代实力派油画家作品在全球范围首次突破千万元样本。

TOP5是陈逸飞《玉堂春暖》,由上海新起的油画拍卖新秀上海泓盛春拍以1100万元成交。上海泓盛是2006年新成立的艺术品拍卖公司,以中国油画作为主营项目。《玉堂春暖》是该公司春拍的封面作品,此作品创作于1990年代画家回国后,是画家“海上旧梦系列”的精品力作,尺寸为169.9×242.5厘米,极为少见,此作曾于1993年现身于香港佳士得的油画专场。

TOP9是岳敏君1993年创作的《风筝》,由香港佳士得2006年11月26日以740万港币成交,这也是岳敏君油画作品的成交最高价。岳敏君作品自2005年开始成交价突破百万元,当年5月29日在香港佳士得《太阳》以144万港币成交,成为了其个人作品当年成交最高的一件。2006年5月28日,《醉人春光》以香港佳士得以482.4万港币(511.34万元)成交,首次突破500万元人民币。

成为独立专场的中国当代艺术

受纽约、伦敦和香港春拍当代艺术行情影响,到2006年秋拍时,内地的多家拍卖公司也开始跟风,狂推中国当代艺术,多家公司都不约而同地在中国油画雕塑专场里加大当代艺术的拍品数量,一时之间成为了北京市场一个热门的话题。

中国嘉德更将中国当代艺术作为独立专场推出,“中国当代艺术二十年”的命名似乎像是一个学术研究的课题,实际上从该专场的拍品选择和图录编辑上可以看出,中国嘉德也是试图从学术上寻找一种可以操作当代艺术拍卖的可能。专场从美术史的角度和轨迹设计,上拍的作品基本展现了“85新潮美术”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已走过风风雨雨20载的发展历程。在作品征集上也突破了“什么好卖就拍什么的”的观念。这一专场所推介的当代艺术拍卖的概念和拍品,在相当的一段时间里成为了业内人士谈论的焦点。该专场最终以66%的成交率落槌,很多拍前被拍卖公司看好的拍品成交价格远非到理想的价位,比如专场中惟一的装置作品――肖鲁创作于1988年的《对话》(唯一复制品),仅拍出了232万元,中国嘉德油画艺术总监刘刚明确表示对该结果的极大失望,“这完全可以卖到上千万的,中国当代艺术走向世界,就是靠当时的两声枪响。” 尽管成交率并不高,但是,对于中国嘉德的这种操作模式,我们抛开当代艺术学术层面的问题,回到市场来看,可以说这一专场基本上为市场和收藏投资人士提供了一个当代艺术品收藏的参照样本。

我们从早期油画作品成交TOP10与当代油画成交TOP10也可以看出,当前无论是早期大师精品,还是当代名家力作,都有令人惊异的相似性――即艺术的当代性因素。早期油画成交TOP10中,仅徐悲鸿的2件作品属于传统油画,其余8件上榜作品全部是现代艺术作品,而当代油画成交TOP10中,8件作品都属于当代艺术家作品。

遗憾的是,11月份北京地区几家公司的中国油画专场最终的整体成交情况远低于春拍,而且综合来看,当代艺术也并未续写香港市场创下的辉煌,当代艺术的买家普遍出手冷静,卖场上仍然是一个买涨不卖跌的局面,在欧美和港台市场屡创天价的画家作品不乏竞争者,但是一些在当代艺术史上有着重要意义的作品反而价格不高,很多小名家作品更乏人问津。有业内人士指出,当前当代艺术品刚刚找到一个可以正规交易的平台和突破口,虽然处在刚刚开始的阶段,但是过多的拍卖公司参与,已将当代艺术的拍卖推向了一个过热的状态,拍品数量、场次都已经过量,拍品价格也出现了虚高的情况,目前这一市场急需降温转入理性操作的阶段,否则持续过热,当代艺术亦将陷入中国书画的炒作泥滩。同时,受利益趋势,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将有相当数量的作品流入市场,2006年的秋拍时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很多“烂画”被拍卖公司推向市场,选择标准的缺失和差异,将对未来市场的走向和艺术家的创作产生重要的影响。

回到当代艺术品本身来看,是否当代艺术所表现的新观念和新思维,真的就非常契合当代人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价值观呢?

有业内人士指出,其实市场上所谓的审美取向和价值判断还只是一个概念,大部分的竞买者都不是收藏者,投资、投机的行为占绝大多数。他们之所以转向收藏当代艺术品,主要原因是目前中国书画市场行情不好,而相反当代艺术正处在上升的通道中。在这种市场环境下,2007年当代艺术的拍卖将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当前市场的当红艺术家作品价格继续高扬,名头较弱的艺术家作品价格回落,市场逐渐进入优胜劣汰的循环轨道。

实际上相对于传统写实油画而言,要想界定中国当代艺术是困难的,我们只能从某些角度去进行有限的解读。“85新潮美术”、“89人体艺术大展”、“89中国现代艺术展”以后,中国当代艺术在不同的时代语境中有着多种意义,其表现出来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这个概念甚至包括行为艺术、影像艺术、装置艺术,但架上绘画仍然占有主体地位。有评论人士指出,如果仅从油画着眼,当代艺术放弃了传统的写实油画真实的还原现实的主张,写实油画关注的是用作品客观真实的将对象表现出来,突出的是“真实性”,而当代艺术(油画)则注重在现实的基础上,用夸张、变形等手法创造和虚拟出一些形象,以适应画面所要表现的需要,突出的是“虚拟性”。

在当代艺术大行其道的同时,有评论界人士认为,当前的中国当代艺术在很多方面是值得反思的,比如“当代艺术是被市场化的艺术,市场的名与利对当代艺术家的创作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商业化、媚俗化的作品遍地皆是”,“当代艺术拍卖中炒作的现象严重”,“当代艺术近亲现象严重,艺术家作品之间模仿的因素非常明显,这是当代艺术家创造能力低下的一种直接表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收藏人士而言,如何使自己具备鉴别当代艺术家的精品之作与伪劣之作的能力,以及怎样识别哪一类作品是否被炒作就显得更加重要。

然而,尽管当代艺术自身仍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但从2006年度纽约、伦敦、香港、北京等地区所呈现出来的行情客观来看,当代艺术品的国际化身份已经被确定,已经成为了中国油画市场发展的大势所趋,这种趋势也可能就是2007年中国油画市场的大致走向。有专家认为,“面对当代艺术热潮,盲目乐观不可取,横加指责也并非理性的态度。”

上一篇:海南黎锦的图案和工艺 下一篇:齐白石的《小猪出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