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不通则痛”对推拿临床的指导作用

时间:2022-06-15 06:43:14

浅析“不通则痛”对推拿临床的指导作用

摘要:"不通则痛"是中医对致病机理的一种概括。中医所言痛证,多由外感、内伤、外伤及病理产物积聚致经络脏腑气血运行受阻所引起。推拿的作用在于调理脏腑、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理筋整复。临床中灵活运用"不通则痛"的原理,有助于更加准确认识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以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不通则痛;推拿;通则不痛

1 不通则痛的含义

"不通则痛"是中医对致病机理的一种概括[1]。中医的痛证多由外感六淫,七情内伤,跌仆外伤或病理产物等引起的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津液代谢失常等所致。但究其主要病因最终还是由于"不通"所致。如东汉张机在《金贵要略》一书中指出:"千般M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 由"不通"所引起的痛证多属实证,主要表现在脏腑气机不调,经脉气血不通。《素问・举痛论》中提到: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猝然而痛"。由此不难看出,痛证由于邪气阻络,经络气血不通所致,故曰"不通则痛"。

2 "不通则痛"在推拿临床中的应用

2.1指导认识病因病机 临床上疼痛病症有虚实之分,"不通"所致的疼痛属实证,多因风寒湿邪侵袭、跌扑损伤、或内生痰湿瘀血致脏腑经络气血壅塞而痛,如《素问・调经论》:"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以及《素问・举痛论》中讲到:"热气留于小肠,腹中痛,D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 而"不荣"所致的疼痛属虚证,多因大病久病、年老体虚等多种原因所致的气血生化不足,或消耗过度,致脉络空虚,经脉脏腑失于濡养所致的疼痛。该理论可以追溯到《素问・举痛论》"脉泣则血虚,血虚则通";《医宗金鉴》中亦提到:"损伤之证,血虚作痛";清代《锦囊秘录》也讲到:"足于精者,百病不生;穷于精者,万邪蜂起"[2]。再如《七松岩集・腰痛》"然痛有虚实之分,所谓虚者,是两肾之精神气血虚也……所谓实者,非肾家自实,是两腰经络血脉之中,为风寒湿之所侵,……不通而为痛[3]"。疼痛虽有虚实之分,但虚证所致疼痛多因不足或消耗太过而引起,由于这种相对不足,致气血运行缺乏动力,经脉失于濡养,时久可因虚致瘀。比如,肩周炎后期的患者,由于肩部病久气血亏虚,进一步致气血不通失于濡养,加之筋脉关节活动不利,可引起局部肌肉组织的板结和钙化。故 "不通"与"不荣"是相互关联并可相互转换的。

2.2指导临床治疗原则 "不通则痛",顾名思义,"不通"及壅塞之意,治法当以通为主。"通"及流通、畅通之意。《易经》云"往来无穷谓之通","推而行之谓之通"。中医所讲之"通"是针对郁、滞、结、壅等"不通"而设,当以"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而通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为:宣通郁滞、通利二便之法。广义通法是指疏通脏腑经络气机,消除体内壅塞,宣畅气血津液的各种方法[4]。正如高秉钧的《医学真传・心腹痛》曰:"所痛之部,有气血阴阳之不同,若概以行气消导为法,漫云通不痛。夫通则不痛,理也。但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通也;下逆者使之上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使通,寒者温之使通,无非通之之法也,若必以下泄为通,则妄矣"。

2.2.1 疏其经络,通其血脉 针对"不通则痛"所致的痛证,临床多采用"寒者热之"、"结者散之"、"坚者削之"、"盛者泻之"等实证治法。如《素问・举痛论》中提到"寒气可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按之则血气散,故按之痛止"。以及"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泣,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由此可得出:推拿具有散寒行气、活血的作用[5]。比如曹锡珍老先生治疗足踝部软组织伤,先以椒盐酒或洗剂、揉剂在患处揉或洗熨,选用承山、绝骨、商丘、仆参、京骨、束骨、解溪、申脉、昆仑等穴,手法以点、揉、掐捏为主。先轻擦伤处,再重揉,然后用拇指推(泻阳经-在外侧向上推;补阴经-在内侧向上推),接着用掌根揉,然后施以拨筋手法,最后轻揉皮肤。曹老先生先以酒剂或揉剂揉患处,意在醒穴,再远近取穴,通调经脉,如仆参穴为足太阳与阳跷之会,而阳跷脉主下肢运动,按揉仆参,能通调两经,起到良好的通经活血,消肿止痛的功效。正如《医宗金鉴》中的讲到"按其经脉,以通郁闭之气";及《厘正按摩要术》"按能通血脉","按也最能通气"。

2.2.2补其不足,补中求通。临床中痛证有虚实之分,对于"不荣则痛"所致的虚性痛证,治疗当以补中求通,补,即滋补,补气血津液之不足、脏腑机能之衰弱,遵循"虚则补之"和"扶正祛邪"的原理。《素问・离合真邪篇》"不足者,补之奈何?……推而按之"[5]。比如推拿手法治疗虚性眩晕病时,除了局部选穴和对症选穴外,还可以加按揉足三里,擦命门、腰阳关等手法。补益类方法亦包括温法,多用于虚寒病症,手法主要包括:摆动、摩擦、挤压类等手法。因此治疗虚寒病时,如遗尿,可加揉外劳宫,以温经散寒,升阳举陷。亦可加用推三关,用以治疗一切虚寒证。如《幼科铁镜》中讲"寒热温平,药性四性,性与药同,用推即是用药。推上三关,代却麻黄、肉桂;退下六腑,替代滑石、羚羊……"。

3 小结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这是中医对病因与治法的概括。导致痛证的原因有实有虚,不通与不荣均可引起疼痛。准确认识痛证的机理,有助于更好辩证论治,设计更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以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临床治疗时,通过理气以调血,或调血以顺气方式,以达到通的效果。下逆者可导之上行,中结者可诱之旁达,这样也达到通的效果。对于体虚者帮助他疏通,而寒者用温之的法则使其通畅,无非连贯畅通的方法以达成疗效,若必把下泄认为是通,则是临床的误会了。临床应用疏其经络和通其血脉的方法,使得寒气可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进行疏导,但若疏导不利,或小络急引,患者也会产生痛感,只有对症诊治才能做到血气散,而按压没有疼痛感。但还应注意临床中痛证还有虚实的区别,对于其中不荣则痛的症状,所导致患者的虚性痛证,治疗时通常是以补中求通,所谓补,是指滋补气血,以及津液之不足,以安抚脏腑机能之衰弱。中医理论认为按照虚则补之的原理,以及扶正祛邪的治疗理念。能够针对虚寒病进行治疗。同时还可以通过加用推三关的治疗方法,来治疗临床遇到的虚寒证。中医药典《幼科铁镜》提到:利用寒热温平,将药性四性,因势利导后,使其性与药同轨,以达到用药的功效。

综上,中医临床通过将不痛则痛的原理,灵活应用进临床治疗当中,以对患者个体化病因和病机进行辩证施治,通过调息脏腑和舒经活络等措施,实现了促进血运、修复经络的的作用,进而使得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有效增值。

参考文献:

[1]雷龙鸣.试论中医"不通则痛"理论对推拿医学的指导意义[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0(09):23-25.

[2]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62.

[3]郭克栩.论"痛则不通,不通则痛"[J].辽宁中医杂志,2005(11):1137.

[4]姜惟.中医通法浅析[J].中国中医急症,2012(03):417.

[5]罗才贵.推拿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01):01.

上一篇:高血压病社区健康管理现状及研究分析 下一篇:评价中药理肺益肾方治疗慢阻肺缓解期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