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苗情监测在水稻生产中的指导作用

时间:2022-07-05 04:41:41

浅析苗情监测在水稻生产中的指导作用

摘 要:为准确掌握水稻生产动态,增强水稻生产指导的科学性,提升水稻生产的整体水平,芜湖县自2007年起开展水稻苗期监测工作,掌握水稻主要品种的生长规律,及时了解不同品种不同播期水稻生长发育进度,以及群体发育动态,为指导芜湖县水稻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水稻;苗情监测;指导作用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7-37-02

1 苗情监测概况

为掌握芜湖县水稻生产动态情况,准确分析水稻生产形势,增强指导水稻生产的科学性,提升全县水稻生产的整体水平,自2007年起,针对芜湖县水稻种植区域、特点和规模,合理布点,每年在中籼稻种植区建立6个苗情监测点,通过开展10大类监测工作内容,进行定期和灾情应急监测,建立报告制度,对监测数据科学分析,及时制定针对性的田管措施,监测简报,科学指导全县水稻生产。

2 水稻苗情监测在生产中的作用

通过苗情监测工作的开展,全面了解和掌握全县单季稻的品种布局、茬口、栽培方式和播栽期。根据监测结果进行科学分析提出田管意见,对提升我县水稻综合生产能力起到了促进作用。在水稻生长关键时期,除进行常规监测外,为应对灾害性天气,及时调整监测项目和时间,开展苗情应急调查,对低温冷害、高温热害和干旱等灾害的发生情况和损失提出减灾救灾技术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灾害损失。

2.1 筛选确定适应品种 近年来我县种子销售单位多,品种杂,给农民购种也带来了很多困难,自2008年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实施以来,通过在高产创建示范区开展苗情监测工作,对各个品种共计36个监测点数据实时记载,考察各应用品种的生育动态和生物性状,通过产量、效益、安全性等方面比较,筛选和确定了一批适宜我县种植的品种,如丰两优四号、丰两优香1号、两优6326和Y两优1号等超级稻品种。

2.2 监测秧苗素质 确定适宜的栽插密度和基本苗。通过连续9a监测苗期苗情,系统考察我县主导品种的秧苗综合素质,确定单季稻最宜播种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适宜移栽叶龄为6.5~7.5叶,合理栽插密度为1.3~1.5万穴/667m2,栽插基本苗为6.5~7.5万个;机插秧播种期在5月中旬,适宜机插叶龄为3.5~4.5叶,株高为16~18cm,合理机插密度为1.5万穴/667m2。

2.3 监测水稻叶龄动态,掌握生育进程 通过苗情监测,实时监测水稻不同生育阶段的生长发育动态,掌握水稻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拔节叶龄期和穗分化叶龄期这3个最关键的叶龄。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的叶龄通式为N-n(N代表主茎总叶数,n代表伸长节间),拔节期(第一节间伸长)的叶龄期通式为N-n+3叶龄期,或用n-2的倒数叶龄期表示,穗分化叶龄期的叶龄通式概括为叶龄余数3.5(倒4叶后半期)―破口期。根据监测结果,确定我县中籼稻丰两优香1号、两优6326、Y两优1号等超级稻品种主茎总叶数为16叶,有效分蘖临界期的叶龄为11叶,拔节期的叶龄为14叶,幼穗分化叶龄为倒4叶后半期。

2.4 应用水稻叶龄模式,指导测土配方施肥,改进肥水运筹 应用水稻叶龄模式来精确定量最少作业次数、最佳作业时间,改进肥水运筹。人工移栽水稻基肥一般应占基蘖肥总量的70%~80%,分蘖肥20%~30%,以减少N素损失,分蘖肥在秧苗长出新根后及早施用,一般在移栽后1个叶龄施用。机插秧移栽后因吸肥能力低,基肥占基蘖肥总量的20%~30%为宜,70%~80%集中在新根发生后做分蘖肥用。机插秧在机插后长出第2、第3叶龄时分2次集中施用,第一次667m2追尿素5kg,第二次追尿素10kg。

为实现水稻高产的目标,必须在适宜基本苗基础上,促进有效分蘖,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前够苗,之后控制无效分蘖,在有效控制无效分蘖基础上,通过适时适量施用穗肥,主攻大穗,协调足穗与大穗、大穗与提高结实率的矛盾。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N-n)够苗后叶色开始褪淡落黄,667m2施穗肥氯化钾7.5kg,配方肥7.5kg(倒4叶露尖、抽穗前25d左右),追施保花肥尿素3kg(倒1叶露尖)。

按“时到不等苗、苗到不等时”的原则,当叶龄期在N-n时断水搁田或群体苗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0%左右,都要及时排水晒田重烤,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在拔节叶龄期(N-n+3)达高峰苗期,高峰苗为预期穗数的1.2~1.4倍,此后分蘖逐渐下降,至抽穗期完成穗数,此时群体中存活的无效分蘖应在5%左右。

通过苗情监测结果分析,我县人工移栽水稻搁田的叶龄期在11叶,667m2茎蘖数达15万~16万,机插秧叶龄在9叶(约机插后25d),667m2茎蘖数达17万~18万。

2.5 群体叶色变化的叶龄模式 通过苗情监测,观察记录各生育期的叶色变化,选择合适的群体结构。在有效分蘖临界期(N-n)以前,为促进分蘖,群体叶色必须显“黑”,反映在叶片间叶色的深度上是顶4叶深于顶3叶(顶4>顶3)。到了叶龄期够苗N-n(或N-n+1)时,叶色应开始褪淡(顶4=顶3),可使无效分蘖的发生受到遏制。到了无效分蘖期至拔节期,即叶龄期N-n+1(或N-n+2)至N-n+3,为了有效控制无效分蘖和第一节间伸长,群体叶色必须“落黄”,顶4叶要淡于顶3叶(顶4>顶3),群体被有效控制,高峰苗少,通风透光条件好,为施氮肥攻大穗制造良好的条件。

2.6 确定最佳病虫防治时期,及时开展统防统治 通过监测苗情,掌握水稻的生育动态,大田期要在7月下旬主治纹枯病、二代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抽穗期要做好穗颈瘟和稻曲病的防治,重点是破口前10~15d稻曲病防治和抽穗期前后的混合用药,进行总体防治。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针对“两迁”(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害虫的危害习性,对田间湿度大、氮肥施用过晚或过多的田块要注意加强防控,抽穗至扬花期田间群体过大、通透性较差的田块要加强稻飞虱、纹枯病的防治。

2.7 开展应急监测,制定技术防御措施规避自然灾害 通过苗情监测,总结我县中籼稻高温热害发生多集中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上中旬,此时正处水稻抽穗扬花期,高温热害对水稻的抽穗授粉结实构成极大威胁;我县过境台风集中在8~9月份,此时正值水稻灌浆到成熟期,极易造成水稻倒伏;为规避自然灾害,我县最佳中籼稻的播种期,应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选择早中熟品种,并在水稻拔节期通过增施钾肥等方法提高植株的抗倒性,针对应急监测内容及时制定有效的田间管理措施,将因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降至最低,确保水稻的安全生产。

3 结语

(1)水稻苗情监测是一项基础性、专业性的工作,工作的开展不仅为指导我县水稻安全生产提供了科学的依据,而且随着芜湖县农技中心近年来新生代的不断补充,通过参与苗情监测工作,了解并掌握苗情监测技术,农业科技人员的业务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2)通过开展水稻苗情监测工作,为农技人员开展水稻生产技术服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同时,苗情监测作为县级农技推广部门开展技术服务的重要抓手,为各种农业科技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如在水稻高产创建、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和超级稻推广服务等项目中进一步扩大了服务范围,以技术培训、编印技术明白纸和进村入户指导等进一步扩大服务形式,充分发挥苗情监测在水稻生产中的指导作用。

(责编:吴祚云)

上一篇:污水除磷研究现状与磷资源回收 下一篇:红色纳米硒在水稻和柑橘上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