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社会工作者在志愿活动中专业性的缺失

时间:2022-06-15 02:29:31

浅析社会工作者在志愿活动中专业性的缺失

摘要当今高校大学生由于各种原因,纷纷加入到志愿与实习的行列中去。这种志愿活动往往被定义在一种普遍的原始观念中,现今来讲,志愿活动的类型已经变得多种多样。并且,大学生群体的专业性与多样性并没有体现在他们所从事的志愿服务中。本文将通过经验总结与交流,来讨论当今高校志愿者在志愿活动中专业性的缺失

关键词 志愿者 高校大学生 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C912.21 文献标识码:A

Lack of Professional of Social Workers in Volunteering Activities

LI Yuening

(School of Humanil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1)

AbstractBecause of all kinds of reasons, many college students have joined the ranks of volunteers and practice. This voluntary activity is often defined in the universal original concept, now, types of volunteer activities have become diverse. However, the professionalism and diversity of the student is not reflected in the volunteer service which they are engaged in. This paper will summarize and exchange experiences, to discuss professional loss of today's college volunteers in volunteer activities.

Key wordsvolunteer; college students; operating mechanism

1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志愿服务现状

美国的志愿服务活动从其出现之日起就始终以学校和在校学生为主要参加者和支持者,美国大学的志愿服务活动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发展、成熟,到今天已经形成了比较健全的招募机制、培训机制、评价机制和保障机制。正是这些机制的完备和完善才使得美国大学的志愿服务在实践中运行良好,并使得志愿服务本身不断取得进步与发展。

欧洲的志愿服务主要由非政府组织承担,因此志愿者的培训直接关系到志愿服务的成效,例如英国一个最大的非营利、非政府志愿者派遣组织,他们会对志愿者展开一系列的培训,除了最基本的需求技能培训,还有适应海外生活和工作的心理培训,这样可以是志愿者的专业技能在新的工作环境下可以发挥最好的作用。

香港的志愿服务主要是“政府统筹,社团管理,公民参与,法律监督”。在社会福利署的资助下成立的一个非政府组织――义工发展局,义工发展局专设义工培训和拓展机构,专门负责义工的各项技能培训。香港对志愿者的培训模式十分多元,为义工的推广给予了很大的培训支持,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

从以上对国外各个国家和香港地区的志愿者运行机制和培训模式的分析综述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完善的培训体制对于志愿活动的开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并且这些国家和地区基本上都是有大部分的政府支持和保障的。

2 从社会工作角度下对志愿者制度问题的现状分析

高校青年志愿服务作为我国志愿服务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推动着整个活动持续发展,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着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发展,下面我们来以社会工作专业为例,对比一下我国在进行志愿和活动的过程中,有哪些专业性的缺失和不足。

2.1 志愿服务专业精神缺乏,志愿者招募来源需保障

志愿服务中高校志愿者有时出现为了完成学校或机构要求的硬性工作指标,便出现了所有同专业的实习生或志愿者扎堆到各种相关机构的走访当中,在走访见习中,我们并不能够很好的诠释自己的专业特长,也难以发挥志愿服务的精神。有时我们的要求会与机构的要求有所偏差,机构对我们的理解也并不全面和规范,所以就导致了机构给我们提供的志愿岗位,难以让我们达到专业成长的需求。

2.2 志愿服务知识缺乏,机构需提供相关培训

大学的专业类别十分丰富,且理论性和实践性参差不齐,并不是都能直接应用于志愿服务。但由于高校学生本身的知识还不扎实,技能还不全面,用人机构往往要求志愿者用专业知识来进行工作,但是用人机构往往忽略了我们作为高校大学生的实际能力。

而绝大多数机构没有能力为志愿者提供相关方面的培训,政府也没有这方面的资助和要求。因而造成了一些志愿服务活动仅仅是做杂活,志愿者往往只能做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这样便失去了本身专业性的价值。

2.3 志愿服务缺乏有效的后期评估

后期评估可以有助于志愿者及时的得到肯定,了解自己工作状态,调整心态和行为,有效提高能力素质,更好进行以后的志愿服务,增强志愿者的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推动志愿服务活动的发展。

目前高校志愿服务缺乏前期的需求调研,后期效果的科学评估,也没有建立相应的反馈机制,导致服务对象单一化,服务活动形式化,无法保证志愿服务活动持久有效地开展。

2.4 志愿服务动力不足,缺乏有力的后续保障

志愿者在参与服务活动时,由于没有掌握明确的助人规范和目标,助人自助的愿景没有得到规划、开发和满足,从而挫伤了志愿者参与服务活动的积极性和持久性;志愿服务活动因为在质量上没有得到受众人群的充分认可,也没有得到用人机构的充分认可。有些机构由于学生不能提供连续时间的志愿服务而拒绝其实习要求,导致了很多志愿服务活动无法让志愿者以最好的状态来完成工作。

2.5 志愿者有些问题难以及时解决,缺少专业的社工督导

在志愿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以督导的身份出现,能够发挥组织管理、知识提供和资源支持的功能。若这个用人机构没有好的督导,那么志愿者的这些问题就有可能得不到解决,或者会将这些思考和情绪带到项目之外去,带到个人生活中去,这会给志愿服务后,出现问题或思考的志愿者带来很大的困扰,会影响志愿服务的积极效果。

3 基于专业性缺失所提出的改进措施

首先,从招募机制来看,我国的高校志愿服务在现阶段的发展还存在着招募对象单一、招募渠道单一等不足。在招募之前对各个专业志愿者的考虑设计与规划得并不充分,致使招募标准缺乏针对性。借鉴美国志愿服务的招募机制,我们各大高校应拓宽志愿者的招募渠道,针对具体项目的特定任务和志愿者的不同专业,来进行事前的宏观调配。

其次,从培训机制来看,我们应该借鉴美国志愿服务的培训机制,并与我国高校实际相结合,我国各大高校和组织应努力将培训的中心移至志愿者本身,将目的定位于为志愿者未来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同时增强培训的专业性,除了培训志愿者所做任务的相关培训,还需要完善志愿者本身的全面能力。

再次,从评价机制来看,我们应该引入专业社工督导机制,提升评价的专业性和公平客观性,在对评价标准上坚持能力与成果并重,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并适当采取奖惩措施,以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最后,从保障机制来看,我国对高校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的保障力度正在加强,但个别志愿服务组织侵犯志愿者权益的事情仍屡见不鲜,我国与志愿服务相关的政策法规还亟待完善,需尽快加强志愿服务的立法建设,对志愿者的合法权益进行保障。通过政府扶持增强志愿服务项目的有效性和合法性,促进志愿者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华民.论志愿服务的社会工作督导模式.中国青年研究,2010(4).

[2]刘新玲,谭晓兰.国外及我国香港地区志愿服务培训机制研究及启示.中国青年研究,2010(10).

上一篇:网络教育中的《行政管理学》理论体系与应用模... 下一篇:我国农业保险立法的初步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