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薪炭林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时间:2022-06-14 08:41:17

我国薪炭林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摘 要:文章介绍了我国薪炭林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薪炭林;现状;问题;发展趋势

【分类号】:S700

一、我国薪炭林现状

据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全国林分总面积12919.94万hm2,其中薪炭林为445.17万hm2,占林分总面积的3.4%;全国林分总蓄积1008564.23万m3,其中薪炭林蓄积为8751.43万m3,占林分总蓄积的0.9%。从培育方向来看,全国人工林面积为4666.69万hm2,其中薪炭林面积为60.07万hm2,占人工林面积的1.3%。就全国活立木总蓄积消耗量而言,年均消耗量为37075.18万m3[1]。据1993年全国林木资源消耗量调查,全国烧材占林木消耗总量的29.8%,其中云南、贵州、陕西、四川等省烧材分别占全省林木资源消耗总量的54.1%、49.0%、48.2%、46.1% [2] 。大量木材作为能源低价消耗,造成了巨大损失,严重制约着森林资源的增长和林木的合理利用。目前薪材消耗已大大超出了森林资源的合理承受能力,这不仅使森林资源遭到巨大破坏,同时也加剧了水旱灾害!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进程,并由此导致生态状况恶化。

二、我国薪炭林存在的问题

我国每年薪炭消耗约占当年森林资源消耗的1/3,而在森林资源中薪炭林的面积仅占3%,蓄积量不足1%,平均产量为每公顷65.94m3,居各林种之末。毫无疑问,无论从定性还是从定量角度而论,现有薪炭林根本无法承担当今薪炭的消耗,薪炭的消耗只好由用材林、防护林等非薪炭林林种的超额采伐来实现。结果是尽管薪炭林在森林资源中所占比重微不足道,但所有的森林资源又都成为薪炭的主要来源。人类要生存必需解决温饱问题,而解决燃料自然成为首要问题。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是解决燃料的主要途径。薪炭林因面积小、蓄积量少和单位产量低根本无法成为薪炭源的主流和农村燃料的主体,人们只有选择农作物秸秆、畜粪等物质和森林资源作为燃料。这样,由于农田、草地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被破坏,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恶化、污染不断加剧,加之人口不断地增长及人均占有自然资源种类和数量下降,结果形成了恶性循环―生态效益越来越差,经济效益越来越低,甚至出现负值,社会效益则无从谈起,使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每况愈下,一年不如一年。造成如此后果的根本原因,是过去经济体制弊病和指导思想错误取向及林业经营方针的失策。在这种特殊的背景下,薪炭林经营处于这样一个被动局面:一方面薪炭林提供的薪炭对于农村需求的燃料只是杯水车薪,根本无济于事。为了解决燃料之需,把本来可以用作饲料、肥料、木料、原料的农作物有机物当作燃料烧掉,结果严重影响了农、林、牧、副、渔各业的发展;把本来可以提供木料、肥料、饲料、原料的用材林、防护林、特用林、经济林和竹林的森林资源则被降低标准或失去原有价值当作薪炭林砍柴采樵使用。但因这些林种根本不具备薪炭林所具有的耐修剪、强度采樵和萌蘖力强等特点,而被毁于一旦。另一方面,薪炭林的经营处于无章可循、无计可施、无度可量、无路可走和无事可做。并由此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薪炭林在森林资源中所占比例严重失调和不足,薪炭林投资机会与其他林种相比根本不均等,薪炭林生产与薪炭消耗绝对难于平衡,薪炭林投入产出最不经济合理,薪炭林规章制度与薪炭林经营生产根本不配套,薪炭林的生产经营和科研仍处于萌芽阶段。薪炭林建设停滞不前严重阻碍了林业向前发展,最终严重影响了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和保护森林、发展林业目标实现。

三、我国薪炭林建设的发展趋势

今后随着生产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农村能源消耗量将越来越大,供需矛盾必将更加突出。这是发展薪炭林的必然趋势。根据上述情况,有关部门已经制定了森林能源的发展规划,到21世纪把薪炭林作为重要林种纳入国家能源规划,同时积极开展此项研究和推广工作。以便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村对能源的需求。

我国农村人口占80%,据80年代末统计严重缺柴户(指1a中缺柴达3~6个月)占47.7%。黑龙江省地域辽阔,物产资源丰富,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对农村能源重视不够,致使农村生活能源问题愈来愈突出,已到了必须解决的地步。在全省的368万农户中,缺柴竞达225万户,其中严重缺柴近百万户。所以,解决农村烧柴已是非常迫切的问题,必须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否则,就会使农田肥力减退,森林、草原遭到破坏,生态失去平衡,阻碍农林牧各业的全面发展,造成生态和经济的恶性循环。

薪炭林作为一种可再生的生物能源,是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最廉价的方式,同时还能起到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改善气侯,促进生态平衡的作用,具有适应广泛, 经营简便、使用安全、成本低、收益大、可再生、不污染环境等特点。如果能对其进行合理的经营管理和利用,不仅可以缓解长期以来农村生活能源短缺的矛盾,而且又改善了生态景观,美化了环境,实是一举数利、青山常在,永续利用,造福子孙的事业。正因为薪炭林有其他诸能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即使在矿物能、电能、风能,地热能得到大力开发,并以突飞猛进的速度发展的今天,薪炭林这种既古老又年轻的能源,在解决农村生活用能中,仍占有重要地位。尤其黑龙江省地处高纬度,冬季漫长而严寒,取暖期长达6个月之久,依据全省的能源分布现状和目前的财力、运输状况,把更多的矿物能源供给农村是不现实的;沼气、太阳能在冬季取暖方面又受到技术和经济条件的限制,所以农村生活用能应从现有条件出发,发展薪炭林不仅是解决农村能源的长久之计,而且也是正确处理农、林、牧三者关系,使农村经济持续、稳步、协凋发展的基本措施。因此,大力发展薪炭林,意义重大深远。

薪炭林是人们熟悉和利用最早的林种,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利用有余,研究不足。随着人口的增加,工业的发展,矿物能源越来越紧张,薪炭林的研究才被重视起来,但到目前为止,尚未获得重大突破,现在世界各国发展薪炭林,都极其重视引种、选种、短轮伐速生能源林的经营工作,以期用最少的投资和较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81年我国开始有计划的薪炭林建设,至1995年10年间,全国累计营造薪炭林494.8万hm2,其中“六五”完成205万hm2,“七五”186.3万hm2,“八五”103.5万hm2。根据这些年全国造林成效调查,薪炭林成林面积和单位面积年生物量测算,薪炭林年增加薪材量2000~2500万t,对缓解农村能源短缺起到了重要作用。

薪炭林在解决农村能源危机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要解决农村能源短缺,降低低价值消耗,有效保护其它林种,就必须大力发展薪炭林。近几年来,世界营造薪炭林的规模在扩大,速度在加快。例如:印度把营造薪炭林作为发展农村能源的战略重点,在20世纪80年代,印度就提出了新能源的构想。一方面大力发展新能源(沼气、太阳能),一方面大力发展薪炭林;韩国、土耳其等国家也进行了大规模造林。这些国家薪炭林在农村能源供应方面起了重要作用[3]。而我国薪炭林的发展速度慢,年均新造的薪炭林面积仅占人工造林面积的1.3%。所以在今后的营造林模式中,应加大薪炭林的比例,积极营造速生、短轮伐期的薪炭林,坚持谁造谁有,谁经营,谁受益的政策,鼓励单位和个人承包或租赁有偿使用荒山荒地营造薪炭林基地,结合封育、管护,使这一洁净能源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点,从而有效地保护其它林种。

参考文献:

[1]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 全国森林资源统计(1994-1998)[J],2000.

[2]张志达等 中国薪炭林发展战略[M]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3]关百钧 世界森林能源现状与发展趋势[J] 世界林业研究2000,13(6):(1)6.

作者简介:佟铁臣(1962―),男,辽宁凤城人,工程师,现从事造林绿化苗木培育工作。

上一篇:浅议胡枝子的生态、经济应用价值 下一篇:我国电解铝产业现状及企业发展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