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识魏晋

时间:2022-06-14 08:37:32

看图识魏晋

引文:

魏晋时期无论男女着装都以飘逸为尚,追求一种道骨仙风的风度,《高逸图》、《洛神赋图》历来都是分析魏晋服饰的经典素材。不止于此,两幅作品背后的故事与人物性格也典型的魏晋风度,令人唏嘘。

正文:

小标题:魏晋时期的男人们

魏晋南北朝加在一起最出名,最扎眼的男子某过于竹林七贤。七人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虽然他们的思想倾向不同。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起码表象上看是这样的。他们每个人都有让人叹息的佚事,每个人都让自己看起来远离俗世。但是事实上,最后证正是仕途让他们分崩离析。嵇康、阮籍、刘伶等仕魏而对执掌大权、已成取代之势的司马氏集团持不合作态度。向秀在嵇康被害后被迫出仕。阮咸入晋曾为散骑侍郎,但不为司马炎所重。山涛起先“隐身自晦”,但40岁后出仕,投靠司马师,历任尚书吏部郎、侍中、司徒等,成为司马氏政权的高官。王戎为人鄙吝,功名心最盛,入晋后长期为侍中、吏部尚书、司徒等,历仕晋武帝、晋惠帝两朝,在八王之乱中,依旧能稳稳的做他的官。

司马家看重他们的名声,魏晋可以说是史上最注重品藻的时期,无论是闲言碎语还是八卦都会得到正经士大夫的重视。且不要说品行为人诟病,在魏晋南北朝长相猥琐都是要被毫不留情的嘲笑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有和司马家抗衡的资本,最后这七个人的结局是: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朝廷不合作,嵇康被杀害,阮籍佯狂避世。王戎、山涛则投靠司马朝廷,竹林七贤最后各散西东。

阮籍最著名的故事就是穷途末路而痛哭,遇到自己不喜欢的人无论官职如何,是否有生杀大权,都会送他一个白眼。前一个故事发生在司马家发动“高平陵”篡夺政权之后,他常常自己驱车,任意游走,行至路穷处便放声大哭。阮籍的性格算是人们心中典型的竹林七贤形象,放荡不羁,情之所至,避世而不得志。

嵇康被司马家压到断头台之时,说了一千古名句,“《广陵散》于今绝矣”。世人都觉其不食人间烟火,好友山涛劝他辅佐司马家,他写了那篇著名的绝交书。但有趣的是,嵇康临刑前,对儿女最放心的安排是,叫他们投靠山涛。

山涛虽在竹林七贤年龄最长,可是很晚才开始为官嵇康写了与他的“绝交书”, 在嵇康死后,山涛确实也一直悉心照料并抚养着他的儿女,算是君子和而不同。而且嵇康的儿子嵇绍后来也是由山涛举谏而进入仕途的。嵇康在死前给山涛的评价也颇为有趣,“巨源(山涛)在,汝不孤矣。”

酒、药、音乐、玄,算是竹林七贤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刘伶占得最多的就是一个酒。《晋书・列传十九・刘伶》载其:身长六尺,容貌甚陋。放情肆志,常以细宇宙齐万物为心。澹默少言,不妄交游,与阮籍、嵇康相遇,欣然神解,携手入林。初不以家产有无介意。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以他的相貌,如果没有那句“死便埋我”,怎么也不能在魏晋被认同。

王戎的性格在七人里算是独特的,少年聪颖,他是七人之中最小的。小时的王戎曾与同伴在路边玩耍,见道旁有结满李子的李树,其他人争相去摘,只有王戎不动声色,别人问他为何如此,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验之,果然如此。

但有意思的一方面在于此人贪财到令人汗颜的程度。家中有棵很好的李树,王戎欲拿李子去卖,又怕别人得到种子,就事先把李子的果核钻破。王戎之女嫁给裴时,向王戎借了数万钱,很久没有归还。女儿回来省亲时,王戎神色不悦,直到把钱还清才高兴起来。王戎的侄子要成婚,王戎只送了一件单衣,完婚后又要了回来。王戎早年在荆州刺史任上就曾私派部下修建园宅,因此被免官,后来出钱赎回。据说王戎经常与夫人手执象牙筹计算财产,日夜不辍。

但也正是这样一个人说出那句“情之所钟,正在吾辈。”王戎的孩子夭折了。山涛的孩子山简去看他,见他这么悲伤,劝慰道:“那是一个还不懂事的小东西,何必悲伤到这种程度呢?”魏晋谈玄,谈超脱生死的气度,但是王戎回答说:“太上无情,太下不极情,情之所钟,正在吾辈。”

回头来再看人物服饰,公元3世纪至6世纪的中国处于空前混乱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和民族大迁徙使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碰撞、交流,传统服饰的机能性在这一时期得到加强,在美学风格上则是追求“仙风道骨”的飘逸和脱俗。

魏晋时期的人们崇尚道教和玄学,因为祈望长生不老,所以炼制丹药服用的情况较为普遍。服食丹药后常使身体发热,不适合穿紧身的衣服,加之当时的人们大多追求“仙风道骨”的风度,所以这一时期的人们喜欢穿宽松肥大的衣服,世称“大袖宽衫”。

裤褶是实际上一种上衣下裤的组合,它的基本款式是上身穿大袖衣,下身穿肥腿裤。裤褶原来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传统服装,到了南北朝时期,这种服装开始在汉族地区广为流行,裤口也越来越大, 为了行动方便,人们用一米左右的锦带将裤腿缚住,称为“缚裤”。后来衣袖和裤口愈加宽大,时称“广袖褶衣”、“大口裤”,一时之间成为南北朝时期盛行的服饰。

魏晋士大夫不少喜欢松松垮垮的宽袍大袖,喜欢旧衣服,更有人不爱穿衣服,喜欢裸袒。对于此原因,鲁迅写过一篇文章,认为这是因为吃五石散的缘故,魏晋的人不能穿新的、厚的衣服,会比较舒服。五石散是五种矿石合起来,再加上其他的东西配成的一种药方。那个时代的人认为,这种药能提神、延年益寿,还能增强性能力。五石散在魏晋时代非常流行,但它有毒性,多吃以后,皮肤非常敏感,容易溃烂。

小标题:魏晋时期的女人们

魏晋时期画女子最多的就是顾恺之,或者说流传于世最多的就是他。顾恺之(348― 409 )算得上是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他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可以算作中国画论的基础。目前保存比较好的是《洛神赋图》,来源于曹植写的《洛神赋》一文。曹植所爱的女子甄氏,在他的父亲曹操的决定下,为他的哥哥曹丕夺去。甄氏在曹丕那里,没有得到稳固的爱情死得很惨,她死后,曹丕把甄氏遗留的玉镂金带枕给了曹植。曹植在回归他自己的封地的路上经过洛水,夜晚梦见了甄氏来会他,悲痛之余作了一篇《感甄赋》,塑造了洛神(传说伏羲的女儿,在洛水溺死后为神)的动人形象,甄氏的儿子曹将它改名为《洛神赋》。画面中岸边的曹植表情凝滞望着洛神,算是魏晋时期“情之所钟”的一个故事。画面中洛神和曹植的形象一直都是魏晋服饰研究的重要材料。

这一时期老庄、佛道思想成为时尚,“魏晋风度”也表现在当时的服饰文化中。这不仅表现于男子的服饰之中,女子也一样。女子的服饰长裙曳地,大袖翩翩,饰带层层叠叠,表现出优雅和飘逸的风格。魏晋时期的女子在深衣的下摆部分要接上重重叠叠的三角形装饰布,又在腰上系围裳,从围裳下面再伸出许多长长的飘带。由于使用了轻柔飘逸的丝绸材料,所以这两种装饰使女子在走动的时候,更加富有动感和韵律感。后来,这两种装饰逐渐合二为一,这就是杂裾垂服的造型。杂裾垂服使魏晋的女子充满灵动、飘逸的气质。衫裙也是魏晋女子的常服,上衣的衫紧身合体,袖子宽肥;下边的裙子多折裥,裙长拖地,宽松舒展。这种上俭下丰的造型,加上丰盛的配饰,能够展现出魏晋女子潇洒俊美的风度。这也是中国传统女装的经典造型。

魏晋的女子流行使用假发梳妆发髻。有的在头顶梳十字形发髻,余发下垂,称“十字髻”;有的将头发反复盘桓,然后做髻,称“盘桓髻”;还有的将头发梳理成凌空摇摆的发环,称“飞天髻”。魏晋女子使用假发是为了增加发髻的高度,追求危、邪、偏、侧等妩媚的风姿。

其实从《世说新语》来看,这一时期更推崇睿智、果断的“奇女子”。《世说新语》记载:汉成帝幸赵飞燕,飞燕谗班婕妤祝诅,于是考问。辞曰:“妾闻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修善尚不蒙福,为邪欲以何望?若鬼神有知,不受邪佞之诉;若其无知,诉之何益?故不为也。”

山涛和嵇康、阮籍一见面,就情投意合。山涛的妻子觉得丈夫和这两个人的交往非比寻常,就问他怎么回事,山公说:“眼下可以作为我的朋友的,只有这俩人了。” 妻说:“ 从前僖负羁的妻子也曾亲自观察过狐偃、赵衰,我也想看看他们,可以吗?”有一天,二人来了,妻子劝山涛留他们过夜,给他们准备了酒肉。晚上,她越过墙去观察这两个人。后来山涛问:“你觉得这二人怎么样?”妻说:“你的才智情趣比他们差得太远了,只能以你的见识气度和他们交朋友。” 山涛说:“ 他们也总认为我的气度胜过他们。”魏晋的女子与男子一样崇尚的是一种敏锐的判断力,崇尚美貌与风度。

上一篇:大为的大时代 下一篇:收藏家如何看待王鲁炎的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