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人如何进行举重运动?

时间:2022-06-14 06:11:51

中国古人如何进行举重运动?

4.中国古人如何进行举重运动?

在中国古代,举重运动颇为流行,主要的有扛鼎、翘关、武刀、举石等。关于扛鼎,大家都很熟悉。现主要说说翘关、舞刀和举石。

所谓翘关,据《文选·左思》李周翰注:“翘关扛鼎,皆逞壮力之劲,能招门开也。……招与翘同。扛,举也。”“翘”是举的意思,“关”是关城门用的大门柱,一般长四五丈,重几十斤至上百斤不等,翘关的意思即指用双手举起很重的门柱。翘关曾是中国古代最为普及的练力活动之一,据《列子》卷八记载:“孔子之劲,能拓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可知孔夫子也曾是这一练力运动的参与者。又据《新唐书·选举志》云:“其外又有武举,盖其起于武后之时。长安二年,始置武举。其制,有长垛、马射、步射、平射、筒射,又有马枪、翘关、负重、身材之选。翘关,长丈七尺,径三寸半,凡十举后,手持关距,出处无过一尺;负重者,负米五斛,行二十步,皆为中第,亦以乡饮酒礼送兵部。其选用之法不足道,故不复书。”这说明翘关还曾经是唐代武举的科目之一。

除扛鼎、翘关外,古代举重项目还有舞刀等。舞刀,实际上是举刀,当然这种刀很重,而比赛花样有单手举、双手举和舞花刀等。可见,这些举重项目的区别主要在于所用器物的不同。

在中国古代举重的历史上,翘关、扛鼎都是较为古老的举重活动,至唐宋以后,由于石制品制作方便、成本较低,且易于抓举,举石便替代翘关、扛鼎而成为举重比赛中的主流项目。在中国古记、小说中,常有对举石比赛的记述和描绘。如小说《水浒传》第二十八回中,就有关于武松举石的描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宋代的情况:“武松把石墩略一摇,大笑道:‘小人真个娇惰了,那里拔得动。’施恩道:‘三五百斤的石头,如何轻视得它。’……武松便把上半截衣裳脱下来,拴在腰里,把那个石墩只一抱,轻轻地抱将起来,双手把石墩只一撇,扑地打下地里一尺来深……武松再把右手去地里一提,提将起来,往空一掷,掷起去离地一丈来高。武松用双手只一接,接来轻轻地放在原旧安处。”从中可见,武松所举为石墩,且此石墩有三五百斤。在清朝的武举科目中,专门有举石一项,亦称为“掇石”,石重分为200斤、250斤、300斤三种。实际上,举石作为一种举重活动,主要还是作为武术训练的一个辅助项目,而且以举石担和举石锁为主,石担两头的圆石块甚至还专门被制作成不同的重量,以适应不同的人群及不同的训练目的。

上一篇:烘云托月,以此显彼 下一篇:痕迹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