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D制图强化训练营教改模式的探索

时间:2022-06-14 05:10:02

CAD制图强化训练营教改模式的探索

【摘 要】真刀真枪地进行CAD技能训练、真刀真枪地进行项目设计,以项目带动教学,让教学参与项目,处理好“基于工作的学习”和“基于学习的工作”的关系,防止实践教学简单肤浅和低水平重复的弊病,得出适合于高职技能型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强化训练营。

【关键词】制图 强化 训练营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2-0022-01

高职毕业生就业,拿什么去和本科生、研究生竞争?拿文凭?拿理论?拿研究?都不能,高职生唯有拿技能、拿技术去竞争,才能取胜,相应的高职院校也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使命,并将之落实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之中。

如何在高职教育期间培养出大批复合型、创新型、发展型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工作者在具体的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引入新理念、新方法,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为此,我们课题组选择了建筑装饰设计专业的主干课程CAD制图课作为教改试点。

一 教改的目的

教改的目的是按照培养“三型”人才的要求来展开新一轮说专业、说课程、说项目的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完善教学设计方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各种技能,而且要让学生具备对某种技术的举一反三的应用能力,让学生在高职三年中亲自参与一项具体的包含项目案例、参与项目实施、完成项目的教学过程,学生毕业后可以马上加入到项目中,参与生产的全过程。

二 教改的要求

高职教育不仅要强化技能训练,而且要强化技术训练,作为CAD制图课程的实践教学不仅要再现生产过程或工作过程中应知应会的职业岗位要求,而且要体现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中“高”的属性。除了强调要进行CAD技能训练之外,还强调要进行项目设计,以项目带动教学,让教学参与项目,处理好“基于工作的学习”和“基于学习的工作”的关系,防止实践教学简单肤浅和低水平重复的弊病。

三 教改研究的内容

教改过程中,主要考虑以下四方面的内容:

1.社会需求与现行课程体系设置的吻合

加强产学研结合,处理好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生产实践对理论形象化,确实消化课堂知识。帮助企业完成一定的工作量(如方案图、施工图、竣工图、工程预算、结算等)。

2.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和教学内容的整合

整合重复的教学内容,使课程更加精炼;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市场需求适时增设新的教学内容;学习社会培训机构的强化训练方法,以职业能力(知识点)为目标编写实用型校本教材,在某个时段采取魔鬼式强化训练营的方式,加大作业量,大量地模拟训练、练习,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提高实用技能。

3.编辑具有地方特色、行业特色、通俗、明了、直观的校本教材

通过对所调整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严格把握、控制以及选择编写合适的教材,从实际出发,教学生能直接用的、岗位就业需要的知识。

4.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实用性、强化性

改变过去课堂为主、理论为先的教学方法,找出开放的教学模式,可以课堂与工地交叉、作业与项目结合、分段学习与集中学习交错、全能型与专业型合二为一。

为此,通过对社会培训班、常规高职教学体系的调查、分析、对比,得出了集社会培训教学方式与传统高职教育方式于一体的CAD制图课程强化训练营教学模式。

四 强化训练营教改效应

通过对连续四届参与CAD制图课程强化训练营教改学生、未参与CAD制图课程强化训练营学生的追踪调查和分析对比,前者在毕业实习阶段就能介入到生产项目的工作中,提交的工作作品能满足生产需要,可以较早地独立承担生产任务,相对比较受企业的欢迎;后者则需要六个月至一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介入到项目中,而且提交的工作作品不规范、较肤浅、不全面。因此,更加坚定了对强化训练营教学模式的信心,同时继续探索将此模式引入到其他课程中。

强化训练营教学模式的研究本着先培养动手能力、后提高素质的创新教学理念,采用学校教育模式与社会培训模式相结合、艺术类专业教学模式向工程教学模式转变,建立以项目工作流程和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项目导向型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采取教学内容的标准化与教材学材化、教学过程的程序化、教学方法的模式化、课程体系的项目化,编写实用型校本教材等教学改革方式,对CAD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分析、总结,最终得出了强化训练营的教学模式是行之有效的,希望能推广之,将其应用于相关专业的教学,对高职教学或学习的群体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田莉坤.CAD制图教学方法探索[J].轻工科技,2013(5)

[2]吴菲菲.对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问题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9)

[3]傅劲松、苏正猛.浅谈信息化建设中CAD制图的标准化问题[J].水利水电技术,2007(12)

[4]周F、邓学雄. CAD三维技术与高校工程制图的发展[J].肇庆学院学报,2003(2)

上一篇: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研究生教育项目分析 下一篇:新形势下商贸流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