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解决就业对口率问题的思考与实践

时间:2022-06-14 04:43:02

高职院校解决就业对口率问题的思考与实践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高等职业院校的就业对口率的现状,分析了本校的部分专业对口率低的主要原因,并通过采取一系列对策,从教学体系和学生自身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设性的措施。

关键词:就业;对口率;高职

一、高职院校就业对口率的现状分析

在目前,即使在金融风暴的冲击下各高职院校的初次就业率依然能保持95%及以上的水平,但是就业的质量却是让各院校头痛的问题。

中央电视台有关部门和“智联招聘”发起的“就业力――2006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曾经遭遇就业陷阱,专业对口情况不容乐观,只有17%的人选择了“完全对口”。从相关资料获悉在28所第一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立项单位的分析中发现:专业基本对口率都在80%以上,而专业完全对口率则很低,一般不超过30%。鉴于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的严肃性,可以确定学校上报的这个数据比较真实可信。

专科专业对口就业作为大学生多年教育投资向职业化转移的重要过渡是衡量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有效程度的重要指标,是保障大学生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的重要途径。

二、部分专业对口率低的主要原因

首先,部分学生专业技能不突出,这是由于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很多的学生很大程度上只是片面地从名称上去理解专业的方向,对专业的了解不够深入,直接导致入学以后无法融入专业的学习中,也就没有办法提高职业技能,最后只能放弃选择本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其次,学生们被动地在学校等企业来招聘,可是每个学校都有它专业发展的侧重,所以并不是所有对口的企业都会到学校来进行招聘,这样学生就不得不考虑相近专业;最重要的还是社会招聘时“有相关工作经验”成了学生的“硬伤”,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招人的想法非常实际,都是能够直接上岗,学生所有的实训项目在企业眼中都不能作为工作经历而论!

三、采取的措施

为了解决就业对口率低的问题,在教育部、学院教学精神的指导下,专业教师们经过调研、总结,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教学体系方面

1.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指导课程设置: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举办两届,其中,高职组赛项力求通过校企合作、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专业建设。由于校企合作,使比赛更彰显企业对院校培养人才的技能要求,在进行专业设置时就会有意识地加入所缺乏的技能学习,更贴进实际工作。如,在通信类专业中,很容易忽视的一门课程就是CAD,我院原来给学生讲的都是机械制图,而通信设计中需要的是绘制工程图的能力。根据这样的现实,在进行课程安排的时候,有意识地引入一线高级技师以及设计师来为学生讲学。所以职业技能大赛在课程的改革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开设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开设,努力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分析职业环境,指导学生确定职业生涯目标。虽然不是所有学生学习之后就会有醍醐灌顶的感觉,但是必然能让部分学生开始正视自己未来的发展。这些课程的设置,改变了学生被动地去听、去看的状态,让他们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主动思考,将自己的所学转化为生产力。这样,即使不能期望所有的学生都出色,但是,最起码他们不会再像入学前那样懵懂,对自己的将来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基于这样的情况,学生对职业的分析更加清晰,目的更明确。

3.进行职业教育:根据我院“职业化三级递进”的规划,让学生从“职业认知”、“职业认同”到“职业熟练”的三个过程,完整体会在本专业所需的各项技能是在何时、发挥何作用的。在新生入学第二个学期就有机会进入企业体会职业要求的岗位设置,让今后的学习对各个阶段技能的掌握能够更有方向性、目标更明确。这样的教育环节使得学生对今后课程的学习更有目的性,也会提供一个学习动力,让他们切实觉得是为自己的就业而在努力。

4.加强校企合作力度,直接聘请企业专家任课:我院先后与中国联通广西分公司、广西润建通信发展有限公司分别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更在学院电气工程系大二、大三各建立了一个润建班,这样与企业形成优势互补,达到资源共享,学院为企业提供场地培训职工、企业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同时企业还派出总工程师、项目经理等为我院学生授课,丰富了学生的工程知识,提高了解决设备问题、处理故障的能力。

5.在学院各专业立项研究:为了更好地完成专业定位、就业岗位,学院为每个专业设立了专门立项进行研究。立项后,各专业的建设都取得了明显的转变。为了通信专业女生就业,根据企业调查及毕业生跟踪调查,发现女生一般从事的是通信产品销售、后台监控、服务以及会计,于是开设了相应的选修课以满足就业的需要,拓宽了就业的渠道,让学生具备更多的工作技能。

(二)学生方面

1.努力使学生抛弃“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主动去适应市场需要,多形式、多渠道推销自己,努力寻求发挥自己才能的理想职业和工作。有部分学生会一直在学校等,希望直到等到一个满意的单位来校招聘为止,特别是在第五个学期,他们认为过了年再去找单位也不迟,这样的想法同时也令他们错失了很多的机会。针对这样的情况,学院从负责学生工作的系主任、专业负责人、班主任到辅导员都反复地在就业会议、就业指导以及班会上、课堂上通过历年的事例来引导同学们,希望大家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就业问题。只有去面对问题才能真正得到解决,回避终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2.放弃“我不是民工”的想法:很多学生认为“我读了三年的书,我是大学生,怎么可以跟民工干同样的事情”,给学生讲道理、摆事实,让他们认清严峻的就业形势,脚踏实地地工作,要求学生一定要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挖掘自身的潜力,充分认识到“是金子总会发光”、同样的起点并不是同样的终点的道理,“相信人人都有才,相信人人能成才”!

3.组织优秀毕业生座谈: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对前途的茫然,主要表现在不知道自己将来可以作怎样的工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院各专业每年都会请优秀毕业生回来与在校生进行座谈,让未毕业的各年级学生自由的与学长、学姐们交流,对行业、工作岗位有更深刻、更具体的了解。由于刚毕业的学生大家都不陌生,交流更亲切,对在校生也更有说服力。无形间也给他们树立了一个奋斗的目标以及学习的意义。

据2010年统计结果,我院的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8%,并获得了“2009年全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先进集体”,同时2010届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学生已100%联系到实习单位。但是,专业老师经过后期的毕业生跟踪调查,发现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是,学生们对工作条件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就业质量,使得在毕业后半年换工作岗位的同学有一部分已经选择了非对口的工作,这对院校及专业老师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冯俭.我国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现状分析[EB/OL],2008-12-10.

[2]贺伟,龙立荣.大学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指标体系的构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1):87-91.

[3]朱汝武.浅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多种渠道[J].教育与职业,2009,(9):98-100.

[4]冯进.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审视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30):76-78.

[5]刘双双.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的困境及出路[J].教育教学论坛,2010,(18):109-110.

上一篇:谈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数值计算方法课程的改革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