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记录——个性男生

时间:2022-06-14 04:29:00

观察记录——个性男生

观察方式:分阶段随机观察

观察对象:李一鸣;性别:男;出生:2007年11月

观察时间:2011年9月——2011年11月

一、个案基本情况

1、来自于教师的观察。

一鸣——本学期我班新来的最小的一名小朋友,记得他才来幼儿园时的情景,使我们老师都感到头疼。其表现为:

(1)一鸣来到幼儿园,还没进班就使劲拽着妈妈的衣服往后拉,当妈妈要走时,一鸣就嚎啕大哭,使妈妈无发离开。当老师要去抱他时,他脸上的表情是惊恐的,挣扎得就更厉害了。妈妈也非常难过,只好再陪他一会儿。妈妈一边安慰他,一边给他讲道理,但总是不见效。

(2)一鸣不喜欢幼儿园,不喜欢老师,就是进了班里也是独自做在一旁,一声也不吭。当别的孩子玩游戏时,他也从不参与。

(3)老师让一鸣拿玩具去玩,他总是摇着头,眼泪汪汪地看着老师,对老师说:“你给我妈妈打电话,让她来接我吧。”

(4)一鸣有时虽然和小朋友做在一起,乖乖地听老师讲课,但他的注意力明显不集中,做着做着又突然性地大哭起来,也严重影响了其他的小朋友。

2、来自于家长的观察。

一鸣以前上过爷爷奶奶家附近的幼儿园,一直表现挺好的,老师经常夸他,他和小朋友玩得也很好。后来生病了,在爷爷奶奶家住了很长一段时间,再没上过幼儿园。这学期转来我们幼儿园,由妈妈接送。在家说得好好的,“爸爸妈妈去上班,一鸣上幼儿园,到了幼儿园不哭也不闹,听老师的话,和小朋友好好玩,不打架,有事情找老师,请老师帮助。”可是到了幼儿园就不行了。

二、个案生活背景

一鸣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爸爸工作忙,经常出差,不常回来,妈妈做个体生意,也比较忙,照顾他的事几乎全部落在爷爷奶奶身上。爷爷奶奶非常疼爱孙子,孙子走到哪儿,爷爷奶奶就跟到哪里,怕孩子磕着碰着,身体稍一不舒服,就在家里呆着,哪儿也不去,光在家玩,平时很少和别的小朋友接触。以前去的幼儿园送得晚,接得早,老师和小朋友都熟悉,所以不哭。送了不长时间,就不送了,爷爷奶奶又保护得过于小心,与外界接触较少,孩子慢慢变的依赖性强,适应能力差。到了新的幼儿园,孩子离开了熟悉的环境、熟悉的家人,独自面对新的生活环境、新的老师小朋友,心理上难免会造成恐慌。另一方面,孩子在家里,家长可能比较宠爱,为孩子所做的事比较多,对孩子让步也比较多,而在幼儿园老师有直接的相对严格的常规要求,没有家人的帮助和呵护,一切都要靠自己,孩子内心存在的不安全感和对家人的依赖心理使他对新的环境无所适从,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

三、指导设想

1、做好家长的工作。

(1)使家长知道,孩子总是要长大的,总是要学会独立面对新环境的,这是一个过程。要求家长首先不能太焦虑,起码不能让不良情绪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否则会影响孩子的情绪。

(2)对孩子的哭泣等行为不要过分关注,让孩子知道上幼儿园是他目前应做的事,没有什么退路,哭泣是改变不了什么的。

(3)家长要给孩子一定的锻炼机会,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孩子能做的事要让孩子自己去做,父母可以及时表扬他做得好的地方,也可以指出他做得不够好的地方,给予纠正并使他明白怎样做更好,鼓励他下次做好。

(4)父母尽量多挤出一些时间和孩子游戏,带孩子接触户外环境或去别人家玩,创造机会让孩子多与同龄小朋友接触。

(5)每天去幼儿园接孩子,都要表扬他上了幼儿园。

2、幼儿园教师的工作。

(1)教师给予一鸣多一些的关爱,以鼓励表扬为主,帮助他尽快熟悉新环境,熟悉老师小朋友,喜欢新班级。

(2)教师多观察一鸣,抓住教育契机对他进行随机教育。

(3)用微笑迎接一鸣的到来,用微笑给他带来安全感。

(4)让一鸣自由选择活动内容,给予他较宽松的活动空间及氛围,让他精神放松。

(5)发现一鸣的每一点进步并给予表扬,离园时,鼓励他明早高高兴兴地来幼儿园,老师在门口等着他。

四、观察与教育记录

阶段一

1、行为记录:

开学了,我班开展了“我爱我班”、“我和朋友”等活动。为了让一鸣尽快熟悉新的生活环境,我让班上的小朋友积极主动的带着他一起活动、游戏。可他却总是茫然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谁也不理。嘴里总是不停地唠叨着:“老师,给我妈妈打电话吧!”

有一次,我带他去领物品,别的班老师问他:“你叫什么名字?”“我叫王一鸣。”“是不是你特别能干,老师才叫你来帮忙的。”“嗯”。他点点头。我问他:“你能帮老师把这两样东西拿回班里吗?”“能。” 由于物品较多,我们来回搬运了好多趟。回到班里,我在大家面前,摸着他的头说“这孩子真能干!”全班小朋友为他鼓掌。一鸣露出了略带羞涩,却掩饰不住欣喜的笑容。晚上妈妈来接他的时候,我再一次表扬他“一鸣真了不起,帮老师拿东西,拿了好几趟。”“真的!妈妈都想不到一鸣这么能干。”

2、行为分析:

对于一鸣来说,这个环境对他是陌生的,内心深处有一种不安全感。老师带他出去走走,使他的情绪得到了放松。通过帮老师做事拉近了与老师的距离,减轻了他内心焦虑感。在集体面前表扬他,让其他孩子感觉到老师对一鸣的关注,从而使孩子们也从内心里发出想和一鸣交朋友的愿望。

3、教育措施:

(1)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拉手,让一鸣对新环境有全面的认识,体验老师与同伴对他的关爱。

(2)多关注一鸣,发现他的每一个闪光点,在集体面前进行鼓励表扬,让他知道老师与小朋友是喜欢他的,使他高兴来园。

(3)在家长面前表扬一鸣,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行为表现及每一点进步,使家长放心并安心工作。

阶段二

1、行为记录:

一鸣已能自己进班了,但在班里,他从不主动和别人交往,上课不举手、不发言,班里的一切活动都和他无关,整天一个人呆呆的坐着。

一天数学活动时,我请一鸣在黑板上进行分类计数的操作。没想到全班小朋友异口同声地说:“老师,他不会。”我心里不由得一紧,走过去,蹲在他跟前,拉着他得手说:“一鸣,我知道你很聪明,你一定会,是吗?”。在我的鼓励下,他终于走了上去,虽然动作慢,但他做的完全正确。我和全班小朋友齐声鼓励他:“一鸣,你真棒!”这时的他虽然有些腼腆,但他的眼睛亮亮的,充满了满足和快乐。

2、行为分析:

一鸣虽然勉强进班,但孩子对班级活动的漠然,反映了他对班级环境的不信任感依然存在。这次数学活动老师用她的真诚与尊重进一步拉近了他与老师与全班幼儿之间的距离。集体的认可对他的改变起了很大的作用。

3、教育措施:

(1)不断的鼓励他,并努力发现他的优势,同时给他展示的机会,以提高他的自信。让他知道老师相信他是一个非常聪明能干的孩子。

(2)创造机会让他体验成功的快乐,帮助他找回自信。

阶段三

1、行为记录:

那天,一鸣开心的跑来跑去,不小心摔了一跤。他捂着摔疼的额头反复说:“流血了!”我很惊奇,他不过轻轻摔了一下呀!我告诉他没有流血,并拿镜子让他自己看,但他仍坚持说:“额头流血了,嘴里也流血了。”他坐在座位上,不停地问我:“老师,我会不会好,我什么时候好?”当我提醒他上厕所时,他竟然说:“我的脑子摔坏了,不会走路了。”看着他那惊慌无助的样子。我忍不住心疼的拉着他的手,柔声说:“一个人从小到大都会摔跤,摔跤并不可怕,老师也摔过跤,你看老师不是好好的吗。你站起来走走看。”他相信了我,站起来走了几步。发现自己竟然还会走路,忍不住笑了。看着他天真无邪的笑容,我的鼻子有些发酸。

2、行为分析:

一鸣是由奶奶带大的,奶奶对他关爱有加。出于安全考虑,事事由奶奶包办。上幼儿园还让奶奶背着。他长这么大,还从没有摔过跤。难怪他摔跤后一脸的恐慌。

3、教育措施:

以后的日子里,我常有意识的接近他,跟他聊天,陪他搭积木,不时的拍拍他的肩膀、摸摸他的小脸。组织活动常常让他回答问题,让他感到自己是被接纳的。

生活中给予他更多的关爱及时发现他的优点,让他在小朋友面前充分展示自己。使她在体验成功的喜悦中建立自信。

阶段四

1、行为记录:

我发现一鸣有了显著的变化,他的目光时时追随着我,不时看着我笑,我望他时他便立刻羞涩的低下头。配班老师也很惊奇:“一鸣这两天变活泼了。开始参加游戏和小朋友一起完了。”他奶奶也说:“这孩子最近特别喜欢上幼儿园,每天都催着我早点送他,说要得第一名。”一天吃完早点后,我发现一鸣的桌子上沾了好多奶油,我边顺口说:“真难擦呀!”没想到他马上站起来说:“老师,我以后再也不这样了。”我心头一热,多可爱的孩子,他是怕失去老师的爱呀!

2、行为分析:

一鸣是个敏感的孩子,老师的自言自语使他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过失。关爱是相互的,老师的爱,同样也换来了孩子对老师的爱。

3、教育措施:

(1)耐心教会他一些如:叠被、穿衣、系鞋带等基本生活技能。鼓励他解决生活中一些难题,帮助他提高自我服务能力。

(2)指导他用商量的方法与小朋友交往,安排他作值日生的迎宾工作扩大他与周围环境交往的界面。提高了他大胆表现的勇气。

阶段五

1、行为记录:

这天,我上晚班,来园时,孩子们大都吃完饭了。我发现平时吃饭较快的一鸣边吃饭边看着我,“哦!一鸣也没吃完饭,要快一点哦。”我摸摸他的头,回给他一个鼓励的微笑,王老师告诉我“今天吃饭,一鸣老抬头张望,一点儿也不专心,吃饭就落后了。”一鸣吃完饭送碗时,在我跟前站了一会,“侯老师我吃完了。”“好。”过了一会儿,他又走到我跟前,“侯老师,我帮你送桶吧?”“行。”一切都整理好了,一鸣还在我身边转悠,我看看他,他热切地望着我说:“你看,我穿新鞋了”。哦,怪不得他老在我跟前走过来,走过去,原来症结在这里呀,我看着他的新鞋“嘿,真好看。一定很舒服吧,那你今天做操是不是特别精神?”对呀!“他骄傲的说。

2、行为分析:

一鸣因为观望着我的到来,吃饭就慢了,之所以在我跟前走来走去,就是为了引起我的注意,看他的新鞋,这一行为说明了一鸣已经把我当成他信任的人,有了高兴的事愿意告诉我和我一起分享他的快乐,并渴望得到我的肯定,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这一天的活动他都比较主动,做事格外认真、用心,愿意帮老师做事,还帮小朋友摆放小椅子。

3、教育措施:

(1)我也给予一鸣特殊的关爱,多观察他,对他的行为给予暗示性鼓励、表扬。

(2)离园准备时,我用贴小贴画的方式在集体面前表扬了一鸣今天的每一点进步,并请大家一起为他喝彩,并轻轻地在他耳边说:”你进步真大,老师越来越喜欢你了。“

幼儿现状

现在的一鸣每天都来得很早,人没到声先到:”老师,我来了。“我们看到的是一张灿烂的笑脸,还主动要求帮老师做事。在活动中,我们也能看到踊跃举手的一鸣了。在游戏活动中他也变得泼辣、有勇气了,俨然一个小男子汉。遇到事情也会和同伴商量了。一次,他正在活动区玩得很投入时,老师让值日生去整理床铺,他还想继续玩,于是就对旁边的唐昊辰说:”你帮我做值日行吗?明天我帮你做。“ 唐昊辰痛快地答应了。王一鸣与刚入园时相比在各方面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与其他幼儿相比还有一些差距。相信在这个充满爱的大家庭里,他会变得更加开朗自信,快乐向上!

反思:

我们总想让孩子自信,于是常把一个孩子一下子推到构建自信的最前端。让他大声说话,大胆地做;使用贴画、小红花等物质激励的手段,却忽视了建立自信的最基本的前提不仅仅是成人鼓励的话语和激励的手段,还需要成人的接纳。让孩子感到自己被接纳,因而逐渐的大方、自信起来。特别是对那些内向的孩子,更要用你的行动接纳和支持他们。当然,还要有耐心。我想:教育的魅力不在于成功的灌输,而在于深层的理解!

参考文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上一篇:班级心理委员队伍建设初探 下一篇:让新型家长会成为家校交流的新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