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词背诵教学浅析

时间:2022-06-14 12:32:56

初中古诗词背诵教学浅析

【摘要】那些能够被后世所传诵、流传千古的诗词大部分都为读者创造出一种非常独特的意象,能够表现出一种含蓄之美。教师在进行诗词教学时一定要引导学生学会体会这种诗词意境,真正走进诗词作者的内心,这样才会容易达到背诵状态。诗词的主旨往往就是作者写作目的,如果让学生在学习诗词时认真体会,用心分析,心灵就会得到净化,自身道德修养也能得到提高。这同时也实现了学习古诗词的最高境界,实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背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学过程开始大力强调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广大语文教师也往往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为学生分析诗词,要求学生达到背诵的状态,可是学生似乎看不到老师的良苦用心,他们对古诗词的学习态度很淡漠,也不愿意背诵,因此古诗词的背诵也就成了学生的一大难题。那么教师如何才能摆脱古诗词教学的困境呢?学生如何才能乐于背诵古诗词,使古诗词成为提高学生修养的重要力量之一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简单谈一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

一、花样朗读,激发兴趣,唤醒心灵

在诗词教学中尤其不能忽视“读”的重要性,教师要丰富“读”的形式,不能使学生局限于某一固定的形式,只有朗读、泛读、齐读、配乐读等多种朗读形式一起使用,学生才不会感到枯燥。这样才能够营造一种活跃的学习气氛和高涨的学习热情,最终实现熟读成诵的目的。谈到这里,要特别指出教师泛读的重要性。教师的泛读往往带有很深的思想感情,能够为学生读出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如果教师在泛读的时候能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所描写的寿镜吾老先生那样,能够自我陶醉其中,才能使自己被感动,最终使学生被感动。笔者不提倡多媒体泛读,因为多媒体的泛读尽管十分专业,十分完美,可能会使学生感悟到其中的内在美,可是正由于它太完美,才不容易模仿,使学生感到模仿是不可能的事情,这样会大大挫伤学生朗读的热情。朗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诗词的感情基调,向学生介绍作者的经历、生活背景等内容,要求学生独立揣摩诗词所营造的意境,除此之外,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朗读技巧的引导。比如,朗读时要注意语速,诗句的最后一个字要略微拖长,以实现朗朗上口的感觉,培养学生感悟古诗词语言美的能力,掌握基本的语言规律,这样才不会在古诗词默写中,写上一些“牛头不对马嘴”的错误诗句。

二、走进意境,展开想象,陶醉心灵

我们已经知道诗词为我们塑造了一定的意象,诗中所表现的含蓄之美也借助于意象来展现。意向融合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为读者展现出生动的生活场景,融合了诗人的审美情感,营造一种独特的艺术境界。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一点,引导学生去感受诗词中的意境,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背诵的状态。当教师带领学生学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要求学生罗列出诗句中的意象,接着教师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来体会,同时教师用一种缓慢而深沉的语调为学生描述诗句中所描绘的场景,使学生感受到作者旅途的辛劳。我国的特级教师毛荣富说过,不能把语文课上得太像语文课。因此,教师不妨要求学生在纸上画出诗中所描绘的场景,表达出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有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诗词用简笔画的形式描绘出来,有的时候也可以要求学生试着将诗词用其他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在学习《石壕吏》《花木兰》等诗词时,都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这时候,学生在背诵诗句的时候就会同时联想起诗中所描绘的画面,提高了背诵的效率。

三、品味语言,立足主旨,放飞心灵

诗人所使用的语言一般十分简练,即使是一个字,也要反复琢磨。这样的诗人不在少数,比如贾岛有“推敲”,杜甫有“语不惊人死不休”。如果教师要求学生用心体会诗句语言的巧妙,有利于学生提高背诵的效果。再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直”和“圆”的用法,“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见”用法的精妙,等等类似的诗句还有很多。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一起分析诗句的精妙,让学生一起感悟语言文化的丰富,进而提高自己运用语言的能力。诗词中的主题思想往往是作者的写作目的,只有让学生用心体会,才能够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净化,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教师要求学生与古诗词中的主题产生良好的情感共鸣,共同回顾作者的心灵历程,使学生的心灵得到真正的放飞。所以,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不能简单停留在背诵的层面,必须成为学生内心深处的东西,与学生心灵融合在一起,实现自身修养的提高。

四、背诵形式多样化,鼓励创新,快乐心灵

背诵形式如果单一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如果将背诵的形式多样化,学生一定能够从中感受到无穷的乐趣。比如,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展示的机会,为学生营造充满竞争,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提高背诵的效率,并要求学生一定要懂得及时复习,提高背诵的效率。比如,如果属于要求学生能够背诵的诗词,教师提前要背诵熟练,这样才能在分析诗词或者指导背诵的环节为学生做出表率作用;教师可以采取学生指名背诵、竞赛背诵、分组背诵以及全体学生一起背诵等多种形式;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开动脑筋,探索创新性的背诵方法,比如有的学生用流行歌曲的曲调帮助记忆诗词,也有的学生采用联想法背诵,都取得了不错的背诵效果。

如果学生张嘴就是名言佳句,不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就是“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再也不是从前的流行歌词了,那么学生的心灵肯定也会受到影响,会不自觉地从内心升起一股积极向上的勇气,那么古诗词的作用也能够得到真正的体现,成为净化学生心灵的重要力量。

古诗词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加强古诗词的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气质,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古诗词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廖芳华.加强积累,让心灵之花灿烂绽放[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3).

[2]庄颖.找准切入点,读懂诗情[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3).

[3]白富念.波澜曲折的情节,鞭辟入里的分析――探析赤壁之战的叙写艺术[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3).

[4]崔平.高效文言文,自学“五重奏”――浅谈初中生文言文自学能力的养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4).

[5]黄克林.语文,离生活很近――在读写结合中与生活对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5).

上一篇:“心声”尽情流淌,“妙语”方能“生花” 下一篇:找回被丢掉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