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市场需在创新中求胜

时间:2022-06-13 08:15:59

养老市场需在创新中求胜

面对汹涌而来的“银潮”,中国人该如何面对“未富先老”的现实困境?近日,首届“沪上十大金融家”、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杜永茂先生在上海陆家嘴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

中国人养老应强化“二、三支柱”

杜永茂介绍说,我国的养老金储备严重不足。截至2012底,我国养老金储备只有4.6万多亿元,占当年GDP仅9%,人均3400元左右。

他认为,“二、三支柱”的弱势是我国养老储备不足的根本原因。国际通行的养老模式是三支柱,我国也采取了三支柱模式,第一支柱是社保,第二支柱是企业年金(在美国,称401k计划),第三支柱是个人养老(在美国,称IRA)。

未来10年,我国民间零散的以各种形式存在的养老储备、民间地下资金和部分储蓄都将会被吸纳到养老金储备中来,尤其是养老年金和养老金个人账户将有极大的吸引力。

投资收益能力决定养老金增值可能

“但想要在银发商机中觅得一杯羹,不是每家险企都可以天然获得的。保险公司想要在未来养老市场中取得优势,两大能力至关重要,包括投资收益能力和创新能力。”面对潜在的机遇,杜永茂显得很冷静。

“养老金储备主要靠投资增值,而不仅仅靠缴费。如果一个客户自25岁开始建立个人养老金账户,每月缴纳工资的8%,年收益率6%,60岁领取到80岁,则有个中国式的‘20:35:45’法则,即100元退休金中,他只需缴纳20元,退休前有35元的增值,退休后有45元的增值。”

但是,能否获得神奇的复利增值效应?老百姓能否从储蓄型养老转变成投资型养老?除了国家对“二、三支柱”的制度推动之外,关键是看商业性养老主体投资能力有没有得到提升。从近六年商业公司年金平均每年回报在8%的水平来看,养老保险机构投资远远好于政府社保约2%的水平。”

以投资、产品、服务的创新“险中求胜”

创新能力,则决定了险企今后能否在养老市场 “险中求胜”。杜永茂认为,这包括投资的创新、产品的创新和服务的创新。

第一是专业准备。商业养老金追求安全稳健和绝对收益,需要不断扩大投资范围,进行投资方式、产品、工具的不断创新。这些都需要保险公司提前做好人才、制度、风控等方面的专业准备。

第二是产品创新。随着社会老龄化、高龄化的发展,为规避长寿风险引致的养老金不足,必须改变目前养老金一次性领取方式,保险公司需要开发生命年金产品,使得人们能够分期、有计划消费,避免“人活着、钱没了”的尴尬。同时,为分享资本市场收益,确保最低保单利益,需要开发国际流行的变额年金产品。在企业年金领域,除缴费确定的DC型产品外,也要开发领取时收益确定的DB型产品以及DB+DC的混合型产品。

第三是服务创新。比如,如何把老年人的养老和医疗整合就可以有很多服务方面的创新。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即时通讯如微信技术,提供老年人养老医疗咨询和办理服务;利用大数据、云服务,做好养老和医疗理赔服务,利用科技手段和现代化管理降低医疗成本;利用快速支付如二维码、手机摇一摇提升养老支付和医疗续保、理赔时效;利用Siri应用和LBS定位技术提供客户服务等等。通过服务创新,让老年生活搭上现代技术的快车,这些都是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创新和现代科技运用逐步推出的养老服务项目。

上一篇:怎样确认股市底部 下一篇:网络舆论环境对政府公共管理工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