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成果为基础探索实践产业化发展之路

时间:2022-08-27 01:24:57

以科技成果为基础探索实践产业化发展之路

【摘 要】随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拥有众多科技成果的科研院所如何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实现所创造的科技成果的价值,日益成为融入市场后的科研院所面临的严峻问题。本文在以合肥院为代表的开发应用类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探索科研院所在不同时期如何有针对性地选择产业化发展模式的规律,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创新。

【关键词】科技成果 产业化实践 模式探索

随着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科研院所如何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实现所创造的科技成果的价值,不断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保持健康持续发展,日益成为融入市场后的科研院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以下简称:合肥院) 是原国家建材局直属的重点科研设计单位,有60多年的历史,1999年转制为国有企业,现隶属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90年代末,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发展高科技,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成为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发展方向,合肥院和其他两百多家科研院所一起从国有科研院所转制成为融入市场、参与市场竞争的科技型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宏观背景下,探索实践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模式,走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道路成为科研院所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1.科技成果创造和管理——科研院所产业化发展的基础

合肥院始终立足于建材行业的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部门重点项目等在内的研究课题近四百项。为规范管理,先后制订了《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科学技术成果鉴定管理办法》、《科学技术成果奖励管理办法》、《科研开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专利工作管理办法》、《青年科技基金项目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同时加强制度引导和目标考核,将新立项目数、鉴定/验收项目数、在研项目完成率、申请专利等进行量化,明确各类成果的申报条件,严格规范评价标准和程序,构建适合自身特点的科技成果激励机制。合肥院先后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一百多项,众多的科研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主持或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二十多项,获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近百项,为实施科技成果产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产业化模式的适应性选择——科技成果产业化成败的关键

面对科技体制改革的宏观形势和融入市场后的变化和需求,合肥院采用SWOT分析法,适时对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和条件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把握产业化发展中面临的机会和威胁,不断实践探索适合自身发展实际的科技成果产业化生产和管理模式。

①初始进入阶段的产业化模式选择

在最初尝试技术转移型产业化模式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的情况下,合肥院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对这个时期的内外部环境和条件进行了全面梳理,合肥院产业化发展初始进入阶段的内在条件和外部环境分析详见(表2.1)

经过全面分析和科学判断,合肥院有选择性地在部分专业领域采取了自办产业的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合肥院把一些加工难度较低、制造较容易、投资小、分包易泄密的技术产品,自办厂生产加工。自办产业经过不断完善和发展,生产条件和加工能力以及技术和管理水平也得到了逐步提高。合肥院生产的提升机设备、计量设备、环保设备、耐磨耐热材料等都是通过自办产业加工制造,现已成为合肥院科技产业群中的支柱产业之一。

②成长阶段的产业化模式选择

合肥院科技成果产业化取得初步成功后,产业化发展进入了成长阶段。在这一阶段,产品类别逐步增多,生产规模不断加大,市场定位也由区域市场向国内行业市场转移。合肥院产业化发展成长阶段的内在条件和外部环境分析详见表(表2.2)

基于成长阶段的内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分析,合肥院适时采用组装厂模式和轻资产的虚拟企业模式发展科技产业。

为了满足市场对优势产品的大量需求,合肥院充分利用社会加工企业的优质资源,通过将图纸分交多家具有较强加工能力的企业进行零部件加工,由合肥院统一组装。采取组装厂模式实施产业化的过程中,合肥院坚持追求质量第一、成本优先的原则,对外协企业实行准入制,组织对外协企业进行现场考察、评价,建立合格外协企业名录,同时加强监督和管理,及时调整和修改合格外协企业名录,确保选择的外协企业能够符合要求。如立式磨等大型装备均采用组装厂模式加工,目前这些大型高科技装备已经成为合肥院的重要支柱产业。

轻资产虚拟企业模式是合肥院在成长阶段产业化发展过程中探索实践的又一种模式。合肥院将一些加工难度大,建厂投资多,进入门槛高的产品,采取将图纸分交多家企业进行零部件加工,然后委托一家企业进行组装,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优势互补,实现大规模生产。合肥院自身把重点放在产品的技术研发、打造品牌和市场开拓方面,同时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通过提高技术准入度、申报专利等保护自主知识产权,尽可能选择院控股或参股的企业进行组装生产,构建利益共同体。如辊压机、破碎机、篦冷机、预热器分解炉、燃烧器等装备在虚拟企业生产模式下已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成为合肥院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又一大亮点。

③成熟阶段的产业化模式选择

经过成长期的发展之后,随着产品在市场中影响度的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合肥院产业化发展迈入成熟阶段。这一阶段,合肥院产业化产品种类多、生产规模大、知名度高、竞争力强,自有品牌逐步成熟,且品牌的含金量高、产品销售量大、利润高。这一时期,合肥院的经营管理机制已经逐步规范,市场定位不仅在国内市场,还开始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合肥院产业化发展成熟阶段的内在条件和外部环境分析详见表(2.3)

基于成熟阶段的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分析,针对产业模式多,产品类别复杂、企业分散、产业规模、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等实际情况,为了把科技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使合肥院的科技产业迈上新的台阶,合肥院适时实践探索出这一阶段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建立科技产业园,将分散在外的产品加工企业汇集到园区内,按照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实行规范化管理,在对产品开发、采购、生产和安装等流程控制的同时,不断探索园区内企业间的协作,实现优势互补,为树立自有品牌搭建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科技产业园的建成,不仅使合肥院在装备制造能力、生产规模和企业管理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也是合肥院科技产业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它标志着合肥院科技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

3.产业化模式选择的规律

产业化模式在科研院所产业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特定的适应性,每个阶段未必选择单一的产业化产品生产模式。

基于合肥院产业化发展实践及各种产业化模式的特点,结合科研院所自身的资源禀赋条件,总结出科研院所产业化模式选择的规律:

①在产品类别少、投资小、市场定位在区域市场的发展阶段,科研院所可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和条件,采取自办产业的模式。

②在产品类别增加、生产规模加大,市场定位在国内市场的发展阶段,科研院所在这一阶段逐渐积累了一定的市场经验,产业化模式开始注重市场需求的要求和变化,同时,处于这一阶段的科研院所在市场供应链方面,从原材料供应到产品生产各阶段,已经有了一些合作伙伴,这一阶段科研院可选择组装厂模式。

③在产品类别多、生产规模大、市场定位在全球市场的发展阶段,科研院所在产业化实践中面临产品大规模生产的问题,同时需要解决产品生命周期短、产品生产投入产出周期的问题,这一阶段的科研院所的产业化宜采取轻资产的虚拟企业模式。

技术转移型模式-传统产业模式-组装厂模式-虚拟企业模式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科研院所在产业化过程中应循序渐进,但并非每个阶段都是科研院所在产业化实践中必须经过的,在企业内外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跳过其中一个或多个阶段,实现跨越式发展。

4.结束语

合肥院多年来坚持科技创新,以众多科技成果为基础,不失时机地探索产业化发展之路,企业规模由小到大,竞争实力由弱到强,逐步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和影响力,走上了做大、做强和健康、持续发展的道路。

合肥院产业化实践和管理的经验以及对科研院所产业化模式的探究,不仅对丰富科研院所产业化理论具有一定的意义,同时对科研院所,特别是应用开发类科研院所,在科技创新、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的适应性选择和管理方面均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启君,2003.对国内外科研机构模式及产业化方向的探讨[J],决策参谋.3:2~9

[2]刘书庆等2005.开发类科研院所战略变革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5:11~12

[3]雒泽华.2006.科研院所的市场化挑战[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3:1~1

[4]韩金祥.2004.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推进高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J].科学与管理.2:6~8

[5]余谦等.2006.我国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宁夏社会科学.1:64~66

(作者单位:1.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48;2.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安徽 合肥 230051)

上一篇:关于泰安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思考 下一篇:浅谈企业变革管理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