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改革思路思考

时间:2022-06-13 07:41:04

企业改革思路思考

自1978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工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批转财政部《关于国营企业试点企业基金的规定》的两部重要文件出台,标志着作为中国经济改革重要组成的国有企业改革的正式拉开序幕。纵观国有企业三十年改革之路,充分体现出国有企业改革从认识上从粗浅到深化的过程,从思路上从的简政放权减税让利制度到核心的产权改革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伴随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探索的艰难历程的,还有对国有企业改革方式的社会各经济学界的争论。目前,国有企业三十年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影响国有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因素还很多,国有企业改革仍处于攻坚阶段。了解了国有企业改革30年的历程,针对国有企业改革思路和具体措施,结合自身参与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实践,提出一些粗浅的见解。

一、国有企业三十年改革思路

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推进历程和中国当期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紧密相连,在中国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体路线下,针对国有企业不同阶段存在的实际问题,确立基本改革思路,采取针对性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简政放权、减税让利,增强国有企业活力。这个改革思路从1978年持续到1986年,国有企业普遍实行扩大经营自改革,旨在调动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从计划制定、产品销售、利润存留等方面给企业一定权力,引导企业向“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市场经济要求过渡。

(二)转换经营机制,实行以承包制为主体的多种经营方式。这一阶段自1986年到1993年年底,重点强调政企分开,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大量国有企业采取承包经营的方式,一少部分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此时,国有企业改革从放权让利阶段转到转换企业机制的轨道上来,减少政府对企业下放权力时的随意性,国有企业改革向前进力一步。

(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抓好大企业,放开搞活小企业。重点体现在“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十六字方针上,这一改革主线从1994年开始实施到**3年,1999年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有企业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注重国有经济的数量更要注重国有经济的质量,国有经济的控制力要通过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和国有参股来实现。同时,《企业公司法》颁布实施,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

(四)建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3年以来,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建立和完善,在此体制下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加快和规范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

二、国有企业改革思路浅评

从30年国有企业改革思路的基本历程看,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一样,采用“试错法”,也就是说“摸着石头过河”,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探索不同的改革思路和措施,取得的巨大成效,但也经历曲折和失误,社会各界的争议。

(一)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历史发展中的自然历程,国有企业改革思路变化是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国有企业改革初期,国有企业改革思路是向企业简政放权、政策的调整,在中国经济体制转型初期,指导国有企业改革理论及其薄弱的情况下,不可能谋求一步到位消除原有经济体制弊端,而是在1994年以后,承包制的弊端已明显暴露,国有企业负担沉重,经济效益低下,国有企业改革面临新的问题和困难,国有企业改革脱困已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十四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围绕企业制度创新、经营机制转变及产权制度改革。

(二)国有企业改革思路上的选择在研究现阶段实际工作中的突出困难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指导性意见,指明正确方向。1984年后,国有企业以承包经营责任制被普篇实行,出现马胜利承包“百家造纸厂”等诸多典型事例,但是随后承包制存在企业分配向个人倾斜,包盈不包亏,企业重生产、拼设备的短期行为,到90年代初,企业承包制已经处于半停顿状态,一大批承包制的典型企业难以为继,承包制改革难以继续推行。1993年春,国有企业改革思路转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公司制改革。

(三)国有企业改革基本思路是在话题上不断争论、实践中不断总结中逐步得到深化和明晰,改革措施不断创新。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探索的过程,同时相关的争论也从未停止过,1994年国有企业改革方向争论以来,**4年夏末秋初的“郎顾之争”更是引起席卷全国,引起政府高层、学者、经营者、职工的参与和关注。这场讨论不仅是国有企业改革方式的讨论,还是国有企业分配方式的讨论,更是对国有企业改革成果分享问题的讨论。党的十七大以后,党中央国务院再次明确国有企业改革的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方向,同时要求对国有产权管理进一步规范,加强国有控股股东的行为管理,确保上市公司股份有序流转和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行为进行规范。

国有企业改革思路在探索中创新,在复杂、艰巨的情势下进行选择,坚持了渐进式的改革道路,总体方向正确,是切合实际、符合经济规律的。

三、国有企业改革未来之路的问题思考

国有企业改革之路到今天走了30年,取得的成效举世瞩目。今后,党中央国务院就国有企业改革,提出加快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步伐,进一步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目前,国有企业改革面临更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依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如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发展基础不稳固,国企监管方式和效率待进一步改进,社会保障体系等制度法规不健全,严重制约着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因此,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然而,如果把目前国有企业改革定为攻坚阶段,那么国有企业改革究竟要走到哪一步?试想已经走过30年,还要多少年的路程要走?再过30年改革发展的将处于怎样状况?因此,从落实基本思路和制定具体的改革措施角度,探讨解决主要问题:

(一)进一步解决对国有企业的认识和定位作用问题。今后阶段,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新任务是推进国有经济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在此框架下,需要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是不是国有企业限定在这些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发挥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其他行业属于一般竞争性领域,需要全面退出。我们不必担忧国有企业的减少会影响我国公有制的主题地位,因为从总量上加上金融类资产、自然资源类资产、非经营性资产的总量仍然占绝对优势,在此思维逻辑下,如何认识这些国有企业呢?这些企业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对国家人民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首要考虑的是国有企业社会价值,其次或者忽略国有企业创造的经济价值。在制定国有企业改革具体改革思路上,一是处理好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企业与形成一批拥有自主产权和国际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的关系,二是处理好国有企业社会价值和市场化运营的关系。

(二)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改革基本思路选择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建立信息快速反馈和纠偏机制。国有企业改革思路选择的明显特点是自下试点,自上肯定,得以宣传推广。社会经济理论界、学者对国有企业改革思路的可能结果进行研究,褒贬不一。国有企业改革思路选择以时机和实践操作的为取向,而国有企业改革极其复杂,随着社会环境变化,难免会出现不适用。因此,需要对国有企业改革思路进行反思,不断树立新的改革观,实时调整改革思路。

(三)经过30年国有企业改革历程,分析推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主要仍然需要推进政企分开。目前,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一大难题是企业社会职能、离退休人员移交、企业生活区移交困难,这些问题都应是政府应该承担的责任义务。既然政府、企业的权责义务很明确,落实起来如此困难,甚至自己责任不承担还理直气壮。这种不正常的现象,长期影响国有企业改革思路和进程。

(四)**3年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是在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进行,各级国资委把握出资人的职责定位,以全新思路开展国有企业改革,5年来有效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但国资委履行出资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难以完全统一到位,正在酝酿《国有资产法》,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又提出了新的思路,因此,国有企业改革思路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上一篇:中央企业发展思考 下一篇:机关人力打造一流监管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