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新教材的教学模式

时间:2022-06-13 03:11:04

浅谈初中语文新教材的教学模式

国家推出的初中语文新教材给教师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此次教材改革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而且要改变教师们习以为常的教学模式、教学行为。为此,我们必须对初中语文新教材的教学模式、教学行为有所更新。

1新教材向教师展示了新特点

初中语文新教材与旧教材区别很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新教材的编排方式和教学重点有了很大改变。旧教材从总体上看,主要是依照文章的体裁来编排的,强调系统的完整,注重典范传统,因此,许多有时代气息的佳文则被排斥于教材之外,而其培养重点亦嫌不够集中有力。而新教材则与其大相径庭,它是按照引导学生关注人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等新的原则来编排的,具体到每个单元都会有不同的主题,例如七年级下册新教材1~2单元分别以“成长”、“爱国”、“杰出人物”等专题来编排的,而在同一单元中编入同一主题而内容各异,手法不同的文章多篇,从教学重点来看也很集中有力,让学生在同一题材、同一主题,而内容与手法各异的文章中,感悟人生,受到教育,并学习多种高超的表达手法。

1.2新教材淡化了文体知识、语法知识。旧教材在附录中以文学知识短文的形式,集中介绍或讲解小说、散文等文学体裁知识的做法,在新教材中已经没有了。新教材强调通过阅读来感知各种文学体裁的特点,不讲究先人为主,不追求完整系统,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有意识地总结归纳这些体裁的风格特点,使其经历一个有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以达到思想飞跃,求得真知的目的。而对语法知识也不断专章列出。让学生在阅读中听老师分析加以自学掌握。

1.3新教材增加了文学作品的数目,强调了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与个性化的体验。新教材中陈旧的课文多被删掉,取而代之的是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时文、美文及哲理性的佳作。此外,还在附录中增设了“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等栏目,增加了新教材的文学魅力,给学生的课外阅读指明了范围和方向,使语文真正具有了多彩的语言风格,丰厚的人文色彩,绵绵的情思和深邃的哲理。这样的教材,内容丰富崭新,文字镌秀情真,课内课外的读物皆有,具有强烈的吸引人的魅力,学生往往不等老师讲解便抢先阅读了。

新教材每一册均强调学生对文学作品欣赏能力的培养,而且还强调必须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而旧教材则是在第五、六册才提到“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的初步能力”。二者对比起来,在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增强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方面,应该说新教材是优于旧教材的。

1.4新教材每课的练习题少而精有实际效应。从旧教材每课的练习题来看,每课题目太多,什么思考、问答、分析、作文应有尽有,看似全面,其实是多而杂。淹没了重点,这样做方方面面,杂杂乱乱,无明确目标,无鲜明的重点,要想让学生真正训练有效,恐怕是比登天还难。而新教材恰恰相反,每课训练题少,而目标一集中,题目具体明确,具有实际效应。鲁迅的《社戏》为例就可以看出新旧教材所拟定的单元题目不同:旧教材的练习有3个多页码,内容庞杂,兼顾方方面面,迫使教学必须面面俱到,学习重点难以突出,而且学生务广而荒也很难得到理想的效果。而新教材课后练习少而精,仅为1个页码,由原教材的8道题减为4道,删减繁琐,重点突出,注重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而且让学生有自由发挥的空间,能学到一些有益的东西。

2新教材向教师提出新要求

2.1新教材对教师的备课有了难度更大的要求。

2.1.1现成的重点、难点,课本上、教学参考书上已不再列出。需要教师通过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而且教学目标要全面,要涵盖“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由此看来,教师要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吃透教材,而这一关则是对教师阅读能力高低的实际考验。

2.1.2多数问题不再有现成、统一的答案。教材里开放性的问题比比皆是,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必须最大限度地占有资料,与学生、教材充分对话。备课不再是备课堂思路、教学环节设计而是怎样备教学材料,备对教材的独特见解,备出自己所感悟的东西。

2.1.3新教材要求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新方式。学生对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并非天生会用、如何使学生会用,乐用这种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备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去审视、研读文章,要洞悉学生心理和时代精神,构建适合学生智力发展的问题情境。备课时还要设计好切入点和提问方式,久而久之使学生形成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习惯。当然,并不是每个问题都能激发学生去用新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时要抓准问题,否则就会徒劳无益。

2.2新教材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1教师必须具备真正的民主意识、平等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与学生平等对话,大胆亮出自己的思想和学生交心交朋友,才能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言,大胆质疑,这样做才能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说实话抒真情,强化其语文素质。例如在学完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文时,针对其最后一句“而那过去了的,就成为亲切的怀恋”,我让学生举例说明这句话的含义,但学生都不愿意说。我就先说了自己童年时代一段寂寞痛苦的经历。老师的平等、坦诚打开学生的话匣子,他们开始了滔滔不绝的讲述,一种朋友般相知相惜的感情氛围弥漫在整个教室里。

2.2.2教师必须有激情,要具备一种浪漫主义精神。新教材中文质兼美的文章储藏了无穷的情感力量,教师就是要把其中的内涵化为自己的情思,化作课堂上的喜怒哀乐,给学生打开一扇窗户,为他们展示一个有吸引力的未知世界。例如读《紫藤萝瀑布》时要读出生命的蓬勃,教《行道树》要教出奉献的快乐,讲《春》要让学生如身入江南。总之,要以情感染学生,不应是板着面孔的条分缕析的理性分析,确切的说就是要有诗人的气质,要用诗人的激情去教学,使学生在教师独具特色的导语、情感多变的朗读、形神兼备的讲述、多样化的现代手段、师生欢愉的交流、言简意赅的小结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中潜移默化,从中受到思想感染和提高作文的表达能力。

2.2.3教师必须加强个人的文化科学知识修养,掌握最新的教育理论。为了使用新教材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由拥有“一桶水”向拥有“一条涓涓的小溪“的知识结构转变。古人云:“庸匠误器,器可他求,庸妇误衣。衣可别财,庸师误子弟,子弟可复胚乎?”可见,教师必须具有多方面的文化科学知识修养,掌握最新的教学理论。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发展迅速,处在这个时代的学生,他们眼界开阔,兴趣广泛,思维丰富活跃,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想,往往超出教师的专业知识领域,常常提出许多超出专业知识的新问题和新见解,要求教师予以解答。如果教师使学生失望,势必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进而影响教学效果。事实上,新教材所涉及的知识,不只是语文本身的知识,还涉及了地理、历史、数学、绘画、摄影、书法旅游等多方面的文化科学知识,即使语文本身,我们也还存在有某些薄弱的方面,例如,古代文学知识与写作实践能力,也亟待丰富提高。如此,教师就必须有广博的知识。丰厚的底蕴,这就要求教师力争创造条件,尽力做到“时文要度,广播要听,中外名著要看,名胜古迹要赏,山川河流要游,多方面的知识要学。如果能这样,那我们对初中语文新教材的教学,肯定会运用自如,教得成功。

上一篇:压力,教师心理健康的隐形“杀手” 下一篇:如何让初一学生从无知的泥潭中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