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水利规划与建设的思考

时间:2022-06-13 01:07:32

加强农村水利规划与建设的思考

摘要: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对于水利工程的需求是非常大的,是农业的命脉。因此,加强农村水利规划与建设是建设新农村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在实际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基于此,文章对农村水利规划与建设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提供一个借鉴。

关键词:农村水利;规划;建设

中图分类号:G812文献标识码: A

1.农村水利建设的内容

水利建设的内容包括大坝、堤防、水闸、泵站、水电站、船闸、涵洞、水库、蓄(滞)洪区、坎儿井、水窖、水井、渠道、河道等等。农村水利建设的内容包括“沟渠”、“围堰”、“水窖”、“水库”、“塘坝”等,这些水利设施都可以在发生水灾时进行防洪、排水、分洪、泄洪等工作,尽量减少洪水对群众、财产的威胁。在农村发生旱灾时,这些水利设施也可以将周围地上水源或者地下水源进行合理的家庭供水和植物引水灌溉,尽量减少干旱对养殖牲畜和农作物的影响,保障居民生活用水和粮食产量。

1.1沟渠。是人工挖出的水道,主要用于引水和排水,在农村中,也可以用于分洪和灌溉。

1.2围堰。是防止泥沙和水进入水利建筑物的临时挡水建筑,也可以用于排水。施工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围堰避免发生进泥、进水等情况,从而导致工程被破坏或者延误工期。

1.3水窖。水窖是一种地下蓄水装置,是中国农业长期发展的结晶,可以大量储存泉水和雨水等分散的水源,主要用于植物的灌溉。

1.4塘坝。是一种在山沟或低洼处建设的小型蓄水设施,用来储存泉水或雨水等分散的水源,农耕时,可用于植物的灌溉。

1.5水库。是一种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使用的拦洪和蓄水设施,可用来养鱼、灌溉、发电、防洪等,一般在河流或山谷的峡口处建设,通过拦截的水流形成天然的人工湖泊。

2.农村水利面临的现状

2.1农业产业结构需要调整,水利配套设施不齐

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为了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农产品市场需求、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以前该县农业生产主要注重粮食产量,种植种类单一,主要以水稻、小麦、油菜、玉米为主,所修建的水利工程也是为了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要.随着现代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除了传统的农作物外,现已种植了花卉、苗木、大棚蔬菜、瓜果等。特别是芦山“4.20”地震后,原来种植水稻、小麦的农田上已修建了很多工业园区和农业产业园区。原来修建的一些小渠道已不能满足农业产业园区的灌溉和工业园区排水的需要,加之现代的新兴农业(种植花卉、苗木、瓜果、蔬菜、观光农业等)对水质、水量的要求都很高,原有的渠系配套设施明显不全,需要更进一步完善。

2.2水利法制意识淡薄,工程设施管理困难

农村水利工程设施数量多而分散,工程施工管理非常困难。由于农村部分群众法制意识观念不强,为贪图小便宜而违规在河道滩地和渠道边墙旁边(工程管护范围)违规种植农作物;对一些农村供水管道不爱护,常常是刚修好不久的水管时间不长又被人弄坏,造成有限水资源的流失。另外,一些工程管理范围不明确,私自侵占国家和集体水利工程管护范围的事时有发生。一些提灌站无专人看守管理,大大缩短了这些提灌站的使用寿命。

2.3组织实施形式发生变化,工作难度加大

过去,实施农村水利土方工程,主要依靠群众投劳。工程配套资金主要为国家拨付、集体积累、群众自筹。而今,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搞农村水利主要依靠机械化施工,而机械化施工筹集资金的难度却越来越大。对于跨村跨乡的农村水利工程,由于涉及到上下游、左右岸的群众利益,矛盾比较多,投入无着落,思想难统一,工程难实施。

3.农村水利建设与规划措施

3.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农村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抗御自然灾害和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条件,是改善农村生态与环境的重要保障。农村水利建设地位重要,需要全社会高度重视。当前,我国水利面临的形势更趋严峻,增强防灾减灾能力要求越来越迫切,强化水资源节约保护工作越来越繁重,加快扭转农业主要“靠天吃饭”局面任务越来越艰巨。加快农村水利建设与改革,必须重新审视农村水利建设地位与作用。目前,我国农村水利设施的投入主体仍然是以政府为主,没有形成有效机制调动农民自身资源的投入和其他社会资源的参与。加快农村水利建设与改革,政府要投入,农民也要参与。就单个农村水利工程看,农村水利建设技术比较简单,但从流域、区域水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以及它涉及的众多领域看,农村水利建设又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

3.2加强规划,科学发展

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转变水利建设的发展思路,以水利的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在水利建设的每一项工作当中要依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进行,并遵循人与自然相共融的原则。要从农村地区水资源和开发利用现状出发,在通过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分析与评价的基础上,以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为目的,对农村水利建设规划予以制定和完善,并提出一套在开发上要合理、在配置上要优化、在利用上要高效、在保护上要秉承有效性,以及在治理上要趋于综合化的实施方案。水利建设的规划一旦形成,就要予以严格组织实施,通过对规划有效落实,一步步把当前农村地表水的运用不足现状、过度开采地下水、水资源流失量大以及水污染严重等问题进行解决,以此来推动农村人口、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3.3将农田水利建设与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

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水利系统提出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水利之路这一全新治水理念。近些年农田水利建设中生态水利、环境水利、景观水利、城市水利等亮点频现,都充分体现了“人水和谐”的理念。特别是在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河道综合治理中,推广了“一河清泉水、一条经济带、一根产业链、一道风景线”的治理模式,许多水土流失治理区变成了山川秀美的观光风景区,将河、沟、渠建设成“清水长廊、绿色长廊、亲水乐园”。

3.4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和农田水利科学的研究

搞好农田水利建设,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农田水利从业者队伍。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水利员的培训,切实让他们掌握新科技、新知识、新技术,增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健全符合地区实际的小型农田水利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水利合作组织发展的框架体系。另外,重视农田水利科学的研究,建立适应当前农村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特点的农田水利技术支撑体系,使人才和技术更好的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服务。

3.5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

将农田水利建设与节水工程建设结合起来大力推广应用喷灌带。发挥喷灌带投资少、使方便、水压要求低,便于管理的优势,逐步在果园和已成片开发建发的农田中推广。积极发展大棚滴灌,实现大棚膜下滴灌化。搞好渠道、河道浆砌防治工程,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尽快研究制定有利于节水灌溉发展的经济补偿政策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案,提高农民节水积极性。

结束语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以发现,加强农村水利建设和管理,建立起切实可行的农村水利基本保障工程体系,是确保农村水利建设重要的物质条件。因此,我们要创新思维,改革设计方案,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加强管理,从而提高水利工程的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滕克营,弓晓静.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探讨[J].科技信息,2014,15:359.

[2]吕广昌.浅谈加快农村水利建设[J].门窗,2014,05:381.

[3]李庚.加强农村水利规划与建设的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2014,14:29.

上一篇:公路建设环境管理现状及对策 下一篇:试论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