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时间:2022-06-13 12:35:20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摘 要]:探究性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克服当前历史教学中的注重教师传授而忽视学生个性发展的弊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进取精神,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本文针对在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尴尬问题来谈论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以及探究性学习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具体实施方法。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探究性学习实施策略

探究式教学(Inquiry Teaching),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可见,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能力都得到了加强。

历史学科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中学历史教学存在着许多令人尴尬的问题:其一,为了应付考试,课堂上,老师卖力地讲,学生费力地听和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得不到发挥。下了历史课,学生不是心情娱悦,而是疲惫心烦。其二,由于历史教材是历史发展的高度浓缩,多是一些干干巴巴的结论,史实很少。一个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一个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都是草草几笔,学生很难理解,也无法接受,只能是硬着头皮去想去背,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其三,在平日的历史学习中,学生付出的很多,可收获却很少,劳而不获的失落感令人痛心。基于以上原因,本人认为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把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探究性学习不断发扬和深化。因为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态度的形成、品德的提升和情感的陶冶。素质教育重在把眼光放在培养学生现代生活意识以及态度、决策、交往、创造、应变等方面的素质,使学生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并且能创造美好的生活,探究性学习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对于高中历史教学中使用探究性学习好处多,这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魅力,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历史的自信心,从而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能力,并恰当地利用信息解决通过自主发现而提出的问题。因此,在探究性学习中可以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处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地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创造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基于这种认识,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引导下,我对历史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策略作了一些探讨。

1、创设历史情境,培养情感体验,激发探究兴趣

历史情境的创设,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的需要,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的组合,模拟创设历史场景或历史情境,使学生得到历史体验并进行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情感,从而培养各种学习能力和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历史情境的创设既可以是教师一手完成,也可以要学生参加,形式可以多样化。例如美国总统的选举总是让很多中学生关注的,因此可以创设美国大选的情境讲授美国1787年宪法,让现实资料与历史资料相结合。还可以让学生模拟历史,如在讲雅典民主时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等,效果就更好,既让学生感觉到古代雅典的民主同时又能真切感觉到其民主的缺陷性。教师还可以用语言创设历史情境,比如,在讲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如果我们穿越历史时空的隧道,回到那个大危机时代,你觉得你可能会切身感受到那些场景? 这样借助历史情境,让凝固的历史变得生动,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搞好探究问题的设计

2.1学生活动可以是探究活动,也可以是深入思维的讨论活动;学生活动可以是一节或若干节课的大的活动,也可以在一节课内有若干个小的活动。探究学习活动容量比较大,学生活动的内容也相当丰富,所需要的时间比较长。而课堂上深入思维的讨论活动容量相对较小,所需要的时间则比较短,在一节课内可以有若干个小的活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上,有些学生活动流于形式,学生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这种活动不被提倡。

2.2.在设计活动时,学生能完成的内容,要设计成学生活动。教师们习惯先把知识点以板书形式罗列在黑板上,然后按照知识结构一一讲解,最后做小结,让学生做若干练习。这是传统的方法――教师教方法,学生学方法。那么教师不教方法学生能不能学会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在学习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这一教学内容做了如下尝试:我让学生对自己家庭在改革开放前后的物质生活的变化情况(包括收入、住房、意识、家用器具)进行调查和比较,再用表格形式展示出来。然后选学习小组代表上台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这样大家能够集思广益,内容丰富,时效性强。结果证明学生能够自己找到方法,只不过学生所找出的方法可能还没有清晰的步骤,缺少理性的反思与总结,这时教师的经验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升华,点拨关键之处。教师教方法与学生自己找方法的最大区别就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同。教师教方法,学生处于被动地学习状

态;而学生自己找方法,随着活动的展开,学生已在不知不觉之间进入了学习状态。因此学生自己找方法的活动过程使学生主动参与了学习。

3、恰当组织合作探究,提升探究效果: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人们合作探究的结果,社会人文精神弘扬把乐于合作、善于合作作为重要的基础。因此,在课堂的探究活动中,我注意倡导学生的合作交流,精心设计问题,组织学生彼此切磋,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启发,共同探究。如我在讲“洋务运动的评价”时,对学生说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史学界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给予基本肯定;一种认为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给予基本否定。你同意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论据充分。然后把学生分成每三人一小组,要求每组成员用一个星期的时间自己去收集洋务运动的史料、论文,整理自己的观点、论据,并写成不得少于200字的论文。在这个收集资料过程中,我指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一个同学去收集资料,然后三人一起进行讨论,确立自己的观点,最后由一个同学写成文章。一个星期后,每个小组拿出自己的成果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交流之后,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得出全面的结论。

4、实行科学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继续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

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应肯定其探究的过程与成果,实行科学的评价方式。评价以肯定励为主,采取以学习目标的自我实现程度为标准的评价方法。评价的方式主要如下两种:一、自我评价,即学生对自己学习活动及结果的评价和感受;二、他人评价,即师生对该同学学习活动的评价与建议。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成果,更应予以肯定与鼓励,使学生深刻体会成功的喜悦,养成乐于探究的良好习惯。

总之让探究进入课堂,让探究激活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积极参与,在动手、动脑、动口、相互合作交流的状态下,学生的思维、表达、实践、合作能力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更重要的是学生能从中悟出学习的真谛,从而以极大的热忱投入到历史学习中去。

上一篇:地方高职院校“校中厂,厂中校”工学结合人才培... 下一篇:浅谈数学的实际应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