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减负的三个命题思考

时间:2022-06-13 06:03:56

学生减负的三个命题思考

规定学生在校时间和家庭作业数量,执行“朝九晚五”,把学生书包重量限制在体重的10%以内,给考试瘦身等“减负令”相继出台。表面上学生的负担减轻了,事实呢,老师怕学生出不了成绩,家长更怕孩子升不了好学校,课外辅导资料反而更多了,课余补课愈演愈烈。

切实减负的路在何方?笔者认为必须深入思考好以下三个命题:

命题一:什么知识才有生命力

思考: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个性化、可持续性发展的知识才是真正有用的知识。

随着掌握的知识增加,学生获取新知识就应当越容易。可现实是:多数学生学习越来越吃力,学习兴趣愈来愈淡漠,学习生活越来越成为了一种负担、甚至煎熬。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呀?

我们整个教学体系首先忽视了(至少没有足够的)学生智力训练。记忆多于思考,用背诵替代鲜活的感知和对事物本质的观察思考。追求知识数量而忽视掌握知识的质量,给予“鱼”比授予“渔”更成为了教学常态。比如教统计,仅限于让学生反复地练习,而没有训练学生学会用概率、优化的思维来思考生活中的现象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字词,只是让学生反复机械地识记、抄写,没有教会学生分析中国文字象形、绘声、会意的结字规律和体味知识在具体生活情景中的丰润色彩。智力被无谓地耗在“死”的知识上。知识更确切地说思维怎能发生类比、迁移、滋长呢?

智力生活是一个成长过程,而不只是一个“分”的最终结论。这就要求知识与学生个体生命和生活相融合。知识在学生个体生活中被思考运用。又在运用的过程中掌握它。如,教学“浮力”,怎样才能让锡块浮起来?通过学生动手反复实践,可启发观察生活中轮船、浮桥,探究轮船沉浮的原理等环节来学习。倡导学生自己在过程中寻求、构建知识。学生只是听讲、记住、应付考试,可能分数是保证了,却牺牲了知识形成过程的丰富性和自主构建性,知识丰满的生命会被风干成僵化的木乃伊。知识始终和学生的智力生活联系在一起,始终处于运动和发展之中,已有个体知识才能自动成为学生掌握新知识的工具。否则,“没有生命力”的知识越多越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和阻碍,甚而有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一位伟人说得更为简洁:当你把学过的东西忘掉了,剩下的就是素质。

命题二:减轻学生脑力劳动的重要途径

思考:保证学生智力生活的丰富性。

学生一生成长发展的最大意义:发现自己,成就自我,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生活,这是教育的真实使命。有人建议:“千万不要在你没有兴趣的领域追求成功,因为你得跟那些真有兴趣的人竞争,你怎么争得过人家?”更有人忠告:“人若一生都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和不喜欢什么。一生都没有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没有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这是所有人生的悲剧中最大的悲剧。”而自由支配的时间,功利地说,至少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梳理、消化、吸收,这也是符合认知规律的。长远来看,对于全面发展和形成智力、审美兴趣,发现、发展个性潜能又是必可少的。自由支配的时间本质上就是要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脑,去发现自己。成就自己。

学校开设选修课、兴趣活动课、综合实践课,其目的就在于丰富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事实证明:在学习和实践中思考,在实践中思考和学习,对提高学习绩效和减轻脑力劳动负担是最有效的。

命题三:学生减负的着力点

思考: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是减负的核心力量,课堂是减负的主要阵地。每一个追求课堂有效性的老师会时常地、反复地追问三个问题:首先,确定的教学目标是否科学合理?即对知识及知识形成过程是否做出了精心而科学的选择、设计;其次,是否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发展?“发展”不仅是学生新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还包括智力的发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个性的成长:第三,是否真正关注了全体学生而不是个别学生?

基于此,追求课堂有效性该怎么落实呢?

首先,让学生沉浸在精心营造的教学情景中,主体地参与到学习体验、实践里,自由地沐浴在知识阳光里,自主地构建个体性知识。与学生生活和个体生命融合起来,打动学生或征服学生,使学生难忘,增强学生的不随意识记,这是减轻学生脑力劳动负担的一大窍门。

其次,研究把握考试评价、人才评价的改革方向,学会编制个性化作业、试题。采取多样化训练方式、分层训练设计;优化交流、反馈和评价手段。这些策略包括“建立个人档案袋”“开放性问题”“小声说”等。

诚然,减负问题还有待我们现行教育制度和社会评价人才成功标准的完善。但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和终身可持续性发展,则是每一个教师神圣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应持有的最起码的社会良知和责任。让每一个学生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和谐发展,过一种完整而有意义的生活,这既是个人的幸福,也是社会的幸福。

(作者单位:重庆市巴南区东温泉镇中心学校)

上一篇:还语文以真实的生命 下一篇:结伴同行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