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模型构建与运行的研究

时间:2022-06-13 01:01:04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模型构建与运行的研究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模型构建应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信息理念、多元化理念、前移后延理念和全面协同创新理念。政府、中等职业学校、用人单位、就业市场及学生须共同构建“五位一体”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模型。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6-0005-04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

就业服务体系模型构建的理念

(一)以人为本理念

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学生就业服务有两层涵义:一是以学生为本,注重对学生个性化的就业服务,把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就业服务工作的重点,以一种长远发展的眼光来指导学生就业和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能够终身受益;二是以就业服务队伍人员为本,加强就业服务队伍建设,培养具有“职业化、专业化、专门化、信息化”的高素质的就业服务队伍,提高学生就业服务的实效。

(二)信息理念

就业服务部门要树立信息理念,多方联系,调查分析,广泛收集信息。既要充分了解上级部门的有关政策、方针和社会各部门、各领域的用人信息,也要通过座谈、调查的方式了解分析毕业生的择业心态、价值取向,然后加工、分析、综合取得的双向信息,提取有价值的信息用以指导学生正确择业,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

(三)多元化理念

多元化理念要求就业服务全员化、全程化、全方位。[1]全员化就是以帮助学生实现顺利就业为出发点,搭建校内外就业服务的工作平台,相互联动,政府、企业、学校、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学生的就业服务工作。全程化就是根据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的学生实施有针对性、连续性的就业服务工作。全方位就是站在职业价值观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职业指导,提高职业指导的实效性。

(四)前移后延理念

为使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需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服务必须前移。普通中学要开设职业教育课程,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等资源向普通教育开放。中等职业学校应主动与中学对接,在初中阶段加强职业生涯渗透指导与设计,让学生的职业理想从初中开始启航;选派各行各业的优秀人物为初中生“现身说法”。要让中学生进企业亲身感受和体验各职业的实际工作,引导和指导学生广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同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服务必须后延。要及时了解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为失业毕业生提供更换工作岗位等方面的帮助,将职业生涯规划从入学前、在校间延伸到就业后,使毕业生获得持续的就业服务。

(五)全面协同创新理念

就业服务全面协同创新即全要素协同创新、全时空协同创新、全员协同创新。[2]全面协同创新理念需要有系统观和全面观,要求研发人员、服务人员、管理人员以一种即兴创新、即时创新和连续创新的有机结合的策略和思想,使劳动力市场及制度、文化理念和管理思想、管理策略等同就业服务有密切关系的要素全面协同,使综合部门、业务部门和管理部门以及就业服务系统中参与联盟的各成员单位等与就业服务密切相关的组织全面协同,并在全员参与和全时空范围的框架下进行全方位的协同匹配,以实现“1+1>2”的协同效应。

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

就业服务体系模型的构建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是由政府、中等职业学校、用人单位、就业市场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共同构成的“五位一体”式的模型(见图1)。它是在政府宏观调控和有效指导下,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服务工作为依托,中等职业学校与用人单位、就业市场建立近距离联系,协调一致,齐抓共管,整体优化,学生自觉自愿,一体化实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

三、中等职业学校学生

就业服务体系模型的运行

(一)政府部门调控

政府作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者,它最具有管理资格,无论是政策扶持还是资金投入,政府都有直接的干预权。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服务工作中,政府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其作用是基础性的和前瞻性的,主要扮演就业政策制定者和就业体制调控者的角色,并在宏观上调控就业。[3]再者,在经济运行过程中,政府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经济的发展脉络主要由政府宏观调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着公民受教育的程度以及范围,而公民受教育的程度及范围又作用于就业结构。政府实施的就业政策就是不断改善现有就业体制的措施,指导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保障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因此,只有政府真正重视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并在调整产业结构,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制定就业市场准入标准,建立就业市场体系及运行机制,加强对劳动力分配的政策调控;细化就业政策,建立就业能力国家框架,完善国家技能标准;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公共就业服务;淡化各类教育边界,将职业生涯意识和基本的职业技能渗透到非职业教育中;开展就业服务督查,提供就业资金等方面切实做好工作,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高质量就业才有可能实现。

(二)用人单位给力

用人单位是指具有用人权利能力和用人行为能力,运用劳动力组织生产劳动,且向劳动者支付工资等劳动报酬的单位。它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毕业后就业的去向,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数量和需求层次,决定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数量和质量,影响着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结构。用人单位招纳新人的要求、应聘条件成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求职者关注的焦点。用人单位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整个就业服务体系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用人单位要根据地方经济和企业发展的需要,从自身发展的实际,制订合理的人力资源发展计划,扩大人才需求,有计划地规划人才储备工作,形成合理的人才结构,避免人才资源的浪费;加强校企合作,直接掌握人才需求动向,节省用人的搜寻成本,把本单位的就业需求、用人要求与职业学校的教育培养结合起来,使学校提前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和条件,使学生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提前做好择业准备;与学校共建实训基地,使相关专业的学生能够进入单位实习,在实践中积累工作经验,完成职业能力的提升;参与课程建设,使得中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组合模块更趋合理,使得教学内容选择更能符合行业发展趋势,符合企业发展的要求,更能反映技术领域的新变化、新要求、新特点,更能体现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意识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以提升他们职业的适应性[4];强化主体意识,在人才的招聘中要坚持素质第一、能力第二的原则,确定科学的工作招聘程序,建立反馈制度,设置合理有效的招聘考核机制,择优录取。

(三)就业市场负责

就业市场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纽带。就业市场要根据国家制定的就业市场准入标准加强硬件和软件建设,使之符合就业市场运行的基本标准,并根据市场发展的要求,及时更新和完善软硬件设施;根据营销理论选择市场变量并细分目标市场,使毕业生根据自身的特点,找准自己的位置,更好地“营销”自己[5],提高运行效率;要根据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做好社会职业变动趋势和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调查分析,促进劳动者与职业岗位的结合,对求职者进行就业理念指导,使他们正确评价自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传授就职办法,帮助就职者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自己适合从事的职业;采取多种手段,多种渠道搜集就业信息,可在电视、广播、公共就业网站、微博上就业信息,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动态,提供个等,促进学生成功就业、高质量就业。

(四)学校作为

中等职业学校要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调整各专业设置,科学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建构“全程化+全员化+个性化”的就业服务课程[6]。一年级推进“四模块课程”,重在职业定位和自我认知,开设专业认知、职业前景、职业理想、职业生涯规划四模块课程,引导学生了解专业,适应新的学校生活,使学生顺利实现从初中生到中职学生的角色转换,并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成才观和择业观的教育,指导学生明确社会、行业、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并规划中职三年学习生活。二年级推进“七模块”课程,重在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训练,开设职业道德、专业知识、职业能力与素养等就业服务课程。开展专业知识的教育,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训练,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初步的职业准备、职业选择、岗位选择。三年级推进“六模块”课程,重在创业素质训练和从业指导,开设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训练、就业心理、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就业技巧六大模块课程,以创业带动就业,指导学生调整职业规划、降低未来预期,如何开展职业“自救”。要将就业服务渗透学校各环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深化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增强学生职业规划能力,重视学生基本素质培养,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建立多维度学生评价体系,开展创业教育与实践,以保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相匹配。中等职业学校要打造“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服务队伍,使就业服务工作者既扮演“就业知识的传播者”、“团体的领导者”、“家长的人”等角色,又扮演“就业心理辅导者”、“生涯设计指导者”、“职业工作推荐者”、“市场信息咨询者”等角色。[7]面对就业服务工作者所肩负的多重任务,要采取“内训+外引+外培”的方式,不断提高就业服务工作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聘请优秀企业家、成功创业者、技术创新专家担任创业就业服务兼职教师。请社会成功人士讲学,建立“求职导师制”,聘请企业家、部门领导、工程师等做学生的人生导师,指导和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建设“行业互动+区域合作+基地依托+网络拓展+创业基地”的就业市场,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充分利用行业优势资源,加强与行业的合作交流,巩固毕业生就业的行业市场。有关领导要亲自带队,积极推进学校、就业中介与政府合作,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强化基地依托,加强与就业基地互动交流,使实习基地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市场。与电信部门合作搭建毕业生就业无形市场,实现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的良性互动,提高就业服务水平。中等职业学校还可直接与用人单位联系,加强与社区的合作,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在学校举办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校园专场招聘会,帮助学生又快又好地解决就业问题。

(五)学生主动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才能使自己在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学生要制订职业生涯规划,自觉提高职业生涯管理能力,有针对性地持续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提升自身的职业适应性水平;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充分利用寒暑假,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到相关企业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专业实践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不但加强基本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且还要加强团队协作意识、吃苦耐劳精神、勇于担当品质等关乎就业“软能力”的培养;要转变就业观念,面向基层和生产第一线的客观现实,根据所处的择业环境,调整自己的期望值,进行切合实际的选择,从一些基础的工作做起,积累一些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增加从容就业、竞争成功的机率,为成功就业做准备;树立创业观念,转变以往学习和受教育就是为了就业的思想,培养创业能力,自主创业;提升就业能力,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建立起既博又专、文理兼修的复合型知识结构,加强各种能力的培养。在校期间,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还应该结合自身的环境、兴趣、特长等因素,积极主动熟悉市场环境变化的趋势和职位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培养自身的就业能力,塑造自己的个性品质,构建一个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提升持续学习能力,让“学会学习”成为自己的任务,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8]

参考文献:

[1]张,孙红蕾,刘文芳.新形势下中等职业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和改革[J].卫生职业教育,2011(17).

[2]王秀瑾.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就业问题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

[3]]马长世,温贻芳.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评价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3).

[4]王琴.中职学校学生生涯规划发展和就业指导研究[J].职教论坛,2008(11).

[5]吴耘.中职学校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12(6).

[6]吴让汉.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指导[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

[7][8]方翰青,谭明.基于适应性的高职生就业能力开发和提升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12(17).

上一篇: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 下一篇:新教师专业成长困境下的学习动机激发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