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数的概念

时间:2022-06-13 12:14:23

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数的概念

【关键词】 数学教学;数;概念;建立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12―0099―01

小学一年级学生初识数学,教师一定要从帮助学生建立数概念入手,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探究数学知识的浓厚兴趣。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的编排就突出了数的概念的构建与理解,从基数、数的顺序、大小比较、序数和数的组成等方面,引导学生逐步建立数的概念,体会数的含义。教师一定要深刻领会教材,在教学中正确运用。笔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充分利用教材的编排特点,引导小学生尽快建立全面而正确的数的概念,为以后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基础,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让学生充分体会数的基数含义

自然数的基数含义是指一切等价非空有限集合的共同特征的标记,即自然数表示一切等价有限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但很难让一年级小学生直接理解这样抽象的含义,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将10以内数的认识分两段学习,即5以内数的认识、6-10的认识。通过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回到具体的方式,帮助学生体会抽象的基数含义。

具体讲,在“5以内数的含义的认识”中,教材先从相同数量的不同事物中抽象出数,如3只小鸟、3盆花、3只蝴蝶都是一类等价的非空有限集合,它们的元素个数都是3。教师就从这些现实原型中抽象出数字3,用符号“3”来表示,由此让学生体会数是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这里数和数字是合二为一的),只与它们的数量有关,与其物理属性无关。然后再从抽象回到具体,在数字下面出示相应数量的实物,帮助学生体会数作为符号的抽象性,即“3”不仅可以表示主题图中数量是3的实物,还可以表示其他数量是3的实物。这样从实物到数再从数到实物,让学生充分体会数的基数含义。

二、认识计数单位“十”,初步体会位值制

1. 借助计数单位“十”,认识11-20各数。要知道事物的个数,就要数数,数数需要计数单位。10以内的数是以“一”为单位,1个1个地数出来的,计数的结果是多少个一;而11-20的数不仅要以“一”为单位计数,还要以“十”为单位计数,这样11-19计数的结果就是1个十和几个一,20就是2个十。所以认识11-20的数,要从认识计数单位“十”开始,由此了解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材就是在认识计数单位“十”的基础上,借助计数单位“十”来认识11-20各数的。教材首先把十根小棒捆成一捆,引出新的计数单位“十”,使学生直观看到10个一是1个十。然后以“十”(1捆)为基础,接着数,逐次添1,从11数到20。在此过程中通过每数一个数都要说出它的组成(教学时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说),认识每个数的含义,同时也自然地教学了读数。并且逐次添1,让学生经历了从11数到20的完整过程,感知了这些数的顺序。特别是到19再添1是20,再次体会了“10个一是1个十”。

练习中,还可以通过让学生数以“十”为单位计数的实物个数,发现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10本书包1包、10支笔捆1捆、10个球装1盒等情况。1包、1捆、1盒它们都是1个十,以加深对“十”作为一个单位计数的体会。

2. 体会位值制,初步认识数位。11-20的计数结果是1个十和几个一,要把计数结果记录下来,不能再像10以内那样一个数对应一个计数符号,而要按位值制来写。所谓的位值制,就是每个计数符号所表示的数值,不仅取决于这个符号本身,而且取决于它在计数中所处的位置。按位值制计数,就要初步认识“十位”、“个位”。所以写11-20各数就是把计数的结果(几个十几个一)按照数位,用符号0-9表示出来。教材就是这样体现写数这一过程的:把小棒计数的结果(几个十几个一),先用计数器表示出来,再对照数位把它写出来,并且教材还通过对11中两个1的对比,让学生初步体会位值的意义。

上一篇:我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下一篇:是挑战 更是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