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预防的护理干预

时间:2022-06-12 10:27:08

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预防的护理干预

【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预防中的作用。方法: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及正规的康复训练计划,正确实施护理各个环节中的措施,可有效地降低髋关节置换术后各种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本组88例中仅有1例发生关节脱位,1例出现肺部感染。结论: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能降低该类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顺利渡过围手术期,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 老年; 髋关节置换; 并发症; 护理干预

老年髋关节骨折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有较好的治疗方法是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但该术术后往往出现多种并发症,如果不能很好地治疗,最终能造成手术失败,严重者还能影响到患者的生命。为了改善和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科2011年4月-2012年5月对88例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对其并发症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科2011年4月-2012年5月收治的88例施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中,男31例,女57例;年龄65~98岁,平均81.2岁;其中股骨颈骨折6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8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7例。合并有高血压病12例,糖尿病4例,慢性支气管炎2例。其中施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61例,半髋关节置换术27例。术后均实施规范系统的康复护理,88例患者仅有1例发生关节脱位,1例发生肺部感染。住院12~25 d出院,平均住院日为17 d。

2 护理干预

2.1 髋关节脱位 髋关节脱位在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可达0.3%~0.4%[1]。老年患者在手术后往往自己愿意自主活动,感觉患处不再疼痛,就主动去活动,还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不想麻烦陪人,因此极易造成关节脱位。一旦出现脱位使得患者的运动缺乏准确性和协调性,给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带来不利的影响,对此,采取了相应的预防措施:(1)髋关节脱位在术后早期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在术后即要注意对其护理,刚回病房要按照医生的指导3人平稳搬运患者至床上,患肢还要保持外展位。(2)为了患者更好地保持外展中立位,可以用皮肤牵引套牵引或用丁字鞋把患肢加以固定,不能让患肢内收或内旋。大便时勿用大便盆,应使用护理垫,女患者小便时用女式尿壶,以免髋部托起不当发生关节脱位。(3)术后正常髋关节的张力降低,因此,术后易发生髋关节脱位[2]。针对这种情况,要告诉患者术后锻炼的重要性,鼓励并指导患者于术后的第1天就进行股四头肌和踝泵的锻炼,4次/d,每次5~10 min。(4)术后要时刻询问患者患处是否有疼痛发生,一旦出现剧烈的疼痛,伴弹响声,手术处明显突出,双下肢不等长及肢体活动受限等情况,要立刻向医生汇报。(5)在今后认真做好康复指导,告诉患者不要做不利于髋关节恢复的动作,如“二郎腿”、盘腿动作,也不要坐矮凳和软沙发,不突然转身或弯腰拾物,屈髋角度避免大于90°。

2.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它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发生最多的并发症,发生率能高达47%[3]。这是因为老年患者活动不便,术后还要长时间的卧床休息,有的患者下肢还要制动,上述因素导致下肢的静脉血流减慢,血液状态高凝;手术时还要对下肢进行牵拉,挤压血管影响血液运行;手术造成的创伤,凝血功能的应激反应,也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这些都会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因此,笔者有针对性的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预防。(1)术前护理:①告诉患者及其家属该类并发症的产生及其不利影响,告诉患者要进行积极的功能锻炼及如何锻炼,指导患者作双下肢肌肉等长收缩及踝泵运动;②吸烟患者,告诉其戒烟,避免因吸烟而造成血液的黏稠度增高,影响血液的回流。③患肢抬高,但不要单独在膝下垫枕,防止压迫腘静脉。(2)术后护理:①早期功能锻炼:术后第1日开始鼓励和督促患者作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踝泵运动,200次/d,分早、中、晚及睡前4次完成。还可以以骨科床拉手和健腿来支撑,引体抬臀,利于血液循环,避免形成血栓。②术后48 h内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腓肠肌触痛及小腿周径等情况,还要注意对比观察两侧下肢的皮肤颜色、肿胀度及感觉情况,发现异常要立即向医生汇报,同时,还要留意患者的主诉。③注意保护静脉血管,由于下肢血栓形成的比率要高于上肢,因此尽量不要用下肢进行穿刺,再加上老年人血管脆性程度高,如果一定要在下肢静脉穿刺,也要尽量一次成功穿刺,长期输液患者采用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以避免反复穿刺对血管的损伤。④尽早活动:根据病情半髋关节置换术后第3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第7天,护士扶患者坐床沿,髋关节的角度大于90度,双腿自然下垂,并嘱其前后摆动双腿,2~3 d后借助助行器下地练习步行。

2.3 褥疮 老年患者皮肤弹性差,长期卧床极易发生压疮。因此,采取如下的护理措施:⑴术前术后均予波浪式水垫垫骶尾部,每2小时更换水垫,以免水垫发热刺激局部皮肤而发生褥疮,更换水垫时嘱患者借助骨科床拉手将臀部抬起,若患者无法配合,则需3人配合完成,2位护士分别站在患者左右两侧,将患者臀部托起,另1护士或陪人更换水垫,避免拖、拉、拽等动作;并每2小时按摩枕部、肩部、肘部、跟部等骨突部位。⑵保持床紧、清洁、干燥,无碎屑。保持皮肤清洁,每日予温水擦浴2次,每次大便后予温水清洁会及肛周皮肤。⑶营养合理:患者要进食易消化的食物,食物要富含蛋白、维生素,还要做到低脂饮食,在患者营养极度缺乏时可以通过静脉供给的方式来补充氨基酸、脂肪乳及白蛋白等营养物质,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

2.4 肺部感染 (1)在未做手术就要告诉患者如何进行深呼吸,如何更好地通过咳嗽来排痰,对吸烟的患者要告诉其戒烟;(2)限制探视,病房定时通风,尽量减少交叉感染;(3)术后鼓励及引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及有效的咳嗽,每天要合理安排一定的次数,以提高肺泡通气量,改善潮气量,可以有效地预防肺部感染[5];(4)术后第2日嘱患者每日拉床上吊环4~5次,每次5~10组,以增加肺活量,并每2小时给予叩背,以助排痰;(5)对痰液黏稠不能咳出者,予以雾化吸入改善排痰能力,以利于痰液排出。

2.5 泌尿系感染 术后患者要长时间地卧床休息,这容易造成患者泌尿系感染,因此要做好泌尿系护理的工作:⑴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为2000~3000 ml,以降低尿液的浓度,对膀胱还能起到冲洗作用;⑵有的患者要留置导尿管,每天早晚要用聚维酮碘棉球擦拭尿道口,每周更换引流袋2次,勤用温开水擦洗会阴,保持会清洁。定时开管,锻炼膀胱功能,根据病情尽早拔除尿管,一般为术后第3~5日,以缩短留置尿管的时间,减少泌尿系感染的机会。

3 结果

本组88例中仅有1例发生关节脱位,1例出现肺部感染。

4 小结

老年人易发生股骨颈或粗隆间骨折,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这样可以恢复髋关节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很高,若不及早预防,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延长住院时间,甚至危及生命。本科通过对8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给予适当的护理干预,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病程,减少了卧床时间,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吕厚山.人工关节外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69-225.

[2] 王慧玲,张晓萍,付艳,等.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3,4(38):186.

[3] 吕厚山,徐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中华骨科杂志,1999,49(3):155.

[4] 梁添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J].护理研究,2005,19(1B):165.

[5] 王兴茹.外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与护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8):774-776.

(收稿日期:2012-09-17) (本文编辑:车艳)

上一篇:晚期妊娠胎盘植入的超声诊断价值分析 下一篇:“啪啪”作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