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如何“读”语文

时间:2022-06-12 08:43:21

小学生如何“读”语文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倡导“简简单单学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完完全全为学生”的教学思想,把这些理念融合起来加以落实,最好的办法就是“读”。说到“读”的重要,我们一口气可以搬出一大堆经典名句,加以诠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等等。可见多读书是写作的基础,反复读是理解文章的根本方法,善于读书是能提高自身素质、智慧的。读中学会词与句,读中领悟情与趣,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大法。

一、在“读”文本中养成阅读习惯

培养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比讲解课文、传授知识、技能更重要。语文素养及语文能力的提高需要大量阅读和大量积累。语文教材提供的阅读量是有限的,语文素材积累也是有限的,只有借助教材通过“读”的引领,让学生养成了读书喜好,学生才会在课外找书读,在生活中拓展阅读量;只有凭借课本通过“读”的教学,让学生学会感悟文本的情趣,学生才会在潜心体会文本中实现语文素材的真实积累。

教学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教师抓住叙述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段句,反复导读,引领学生“读”进课文中去,漫步园内,观赏亭台楼阁,饱览风景名胜,见识名人书画,奇珍异宝,激发学生热爱圆明园,赞美圆明园,为祖国宏伟的建筑,悠久的文化骄傲自豪的感情。教师没有提什么问题,也没有提什么要求,只是作了几次范读,学生就在反复练读中读出了文章的感情。教师在有感情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把油然而生的感受写在行间页旁的空白处,再进行交流。简简单单学语文,读到深处情自溢,有的同学发自内心地赞叹:“多么美丽的圆明园啊!”有的学生动情地写道:“圆明园里有这么多宏伟建筑和迷人风景,还有那么多珍贵文物,我真想亲眼去看一看。”还有的学生表达更直接:“圆明园里有那么多的名人字画,我要有一张该多好啊!”这些感受来自学生自己的“读”,是可贵的心灵感动,这种内在感受不是教师能“问”出来的,也不是教师能“讲”出来的。

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既落实了识字认词,理解课文内容的教学目标,又实现了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目标。值得注意的是,在以读为本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多样化、个性化解读文本,交流独特感受和体验的对话活动中,学生易于产生阅读兴趣,利于形成阅读习惯。入情入境读课文,把读书的感受、观点、疑问及时记录下来,乐于与人交流分享读书见解,体会等良好的阅读习惯都能在上述教学案例中得到培养。学习语文是慢工细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积累,大量的阅读。因此,有些字词和课文内容的教学不能急于求成,毕其功于一役。字词学习离不开语境,一些字词在不同语境中意义会有所变化;有的课文内容今天读不懂,明天会读懂,小时候读的感受和长大后读的感受会不同。这些语文特点,都在说明语文教学要重在读书方法引导,重在读书兴趣培养,重在读书习惯养成。

二、在“读”文本中识生字学新词

对于具有一定阅读能力的中、高段小学生,随文识字,在语境中学习词语是最好的。我以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中“毁灭”与“宏伟”两个词为例,说说在“读”中学习词语的做法。观摩课中,我看到教师教学“毁灭”是在揭示课题时问学生:“毁灭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毁灭是破坏,消灭,烧毁的意思。”学习“宏伟”一词,也是在一问一答中进行的。这样教学虽然运用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但其本质还是传授,灌输教学,缺乏生机活力。

我在教学“毁灭”与“宏伟”时,采取的是在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语境中感受的方法学习的。学生通过熟读、细读文本,身心自然融入到课文叙述的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的情境中去,在具体的语境里,感受,理解“毁灭”的意思,印象更深,效益更好。有的学生说:“毁灭就是把圆明园里的东西要么拿走,要么任意毁坏。”有的学生说:“毁灭就是把圆明园烧毁了,变成了一片灰烬。”在阅读描写圆明园昔日辉煌的章节中,学习“宏伟”一词,学生联系语境交流感受,理解独特而丰富。有的说:“宏伟是指圆明园里风景名胜很多,有亭台楼阁,有狮子林,有蓬莱瑶台,还有西洋景观,规模很大。”有的说:“宏伟是说圆明园里的宫殿、街市、景物的建筑高大雄伟。”同一个词,同一个意思,却有不通的表达,和各自独特的感受,这种语境中学习字词的做法,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全面、准确地把握词语的意思,还使字词教学富于情趣活力。

三、在“读”文本中获得启悟教益

教学课文《金色的脚印》,学生初读文本,自然会对狐狸的聪明机智产生好奇心;再读课文,学生会对老狐狸冒死营救、陪伴小狐狸的浓浓亲情感到惊讶;反复读文章,学生会被老狐狸知恩图报的人性化友情深深打动。在渐进的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在佩服狐狸聪明机智,感动狐狸的母子情深和震撼于狐狸的知恩图报的过程中,学生获得的教益不仅仅是文本所承载的意义,还有联系生活实际的感受启悟。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说:“语文的手段最主要是读,语言实践最重要的是读。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朗读不仅具有理解感悟的工具化功能,还具有涵养人的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的效益。换句话说,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只要坚持以读为本,咬住“读”不放松,引领学生形成爱读书的习惯和会读书的能力,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教学目标就能得到很好的落实。一个朗读能力强的学生,肯定是语言积累丰富,口头表达强,作文水平高的,而且性格活泼,健康,办事具有勇气和自信心的好学生。

上好语文课是一个综合性的素养能力的体现,既有教师自身文化专业素质要求,又有对学生学习基础,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的认识理解,还有对文本的理解感悟。本次教学比赛活动中,有的教师紧紧依照教案一步步进行教学,缺乏灵活性,师生互动缺乏活力;有的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课件,忽略了教材本身插图、导读、提示等鲜活资源的利用;有的教师表扬学生流于形式,言不由衷,缺乏真情。这些情况都是值得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思考探究改进的问题。总而言之,万法归宗,语文教学中“读”的教学才是最主要的,讨论得再多,演练得再多,思考得再多,都无法代替“读”的熏陶,都无法达到“读”的浸润产生的全面而深远的语文教学效益。

上一篇:英语读写课教学模式新尝试 下一篇:中国雾霾高发的气象原因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