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复习课上法浅谈

时间:2022-06-12 08:30:39

地理复习课上法浅谈

【摘要】复习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并不是对所学知识的简单重复,在地理复习中,应遵循地理教学的规律,针对知识巩固与能力培养进行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本文阐述了地理复习课的主要上法,即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把握知识系统化与重点化相结合;坚持讲解、练习与讲评有机结合;倡导学生在地理复习过程中进行反思、总结以及培养学生的应试技巧和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地理复习课 上法

复习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所学知识的强化与巩固,是思维能力的再创造。在地理课复习中,教师应针对知识巩固与能力培养进行探索,才能教会学生如何掌握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近几年的高考文科综合试卷和地理单科试卷,基本反映了“稳中求变,变中求变”的命题趋势,其中,“稳”表现在试题上,侧重于考查学生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是高考命题的一贯追求,它体现着考试的终极目标和价值取向。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如何教会学生掌握地理双基,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至关重要。

一、更新教育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最重要的是提供正确的思维导向,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告诫我们:“希望你们要警惕,在课堂上不要总是教师在讲,这种做法不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复习课也不能由教师包讲,要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教师的点拨和诱导下,自己解决问题。打破教师“满堂灌”的传统复习模式,培养学生的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能力,提高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复习效果。

二、把握知识系统化与重点化相结合的原则

知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以及考试知识跨度的增大,更要求我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系统化。系统化并非平均用力,而是要求在复习时有侧重点,即把知识的系统复习与重点复习结合起来。如果不系统复习,必然会影响知识的再现和应用;如果不掌握重点,复习时又会耗时费力,效果不显著。因此,在复习时应注意把二者结合起来,以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系统化复习,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教学中我十分重视以知识结构图形对所学内容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归纳,做到宏观掌握。抓住知识点的精髓,把握重点知识,以利于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提高复习效率。两方面的有机统一,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就达到融会贯通。

三、坚持讲解、练习与讲评有机结合的原则

讲,是教师在对教材提炼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分类归纳,把分散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突出重点、难点,用最简练的语言进行讲授,使学生一目了然,从而提高复习效率;练,是学生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但以限时训练为主要形式,逐渐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使之逐渐适应高考的要求。训练的试题既要遵循教学大纲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要重视能力型和应用型,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审题和解题能力、科学的思维能力、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和学科知识的渗透能力;评,讲评是关键,教学中我始终坚持做到及时讲评,讲评越及时效果越好,它是学生纠正错误、遗拾补漏、教会学生解题思路与技巧、减少失误、提高应试能力的关键环节。

四、倡导学生在地理复习过程中进行反思、总结

“学而不思则罔”。地理复习倡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特别是针对识记、理解、应用等不同的要求,采用过程性反思和发散性反思的学习方法,不但可以增加课堂上师生交流的频度,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还使教师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更好地因材施教,也有利于实现由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向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的积极而开放的新型教学模式转变。

在地理教学中,最为基本的能力要求是对于重要地理事物名称和空间位置、重要地理数据和涉及地理的重大时事的分析,以及对于《考试说明》中规定的世界区域和国家的地理特征与我国地理国情、基本国策、相关政策法规以及区域国土开发和措施的了解。教学中,我始终注意引导学生将这些知识在课堂复习过程中通过边复习边反思边总结,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指导学生全面总结中学地理知识,包括正确解释和区分地理概念及其含义,正确描述、概括、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和发展变化过程,正确理解地理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等。倡导学生在反思中总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迅速形成总结归纳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以一变应万变,提高高考解题能力。

五、培养学生的应试技巧和创新思维能力

复习过程中,还应适当注意应试技巧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解答地理试题通常有三个环节:捕捉信息处理信息整理答案。但高考试题往往是“不一般的、不常规的”,需要考生具备发散思维和理性思维能力,所以复习课上注意训练学生不但要理论联系实际,还要用实际去联系理论,逐步形成科学的地理思维模式。整理答案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很多学生对于开放性试题虽然理解了,思路也正确,但就是没有回答正确或回答不完整。针对这一情况,在复习课上就要训练学生加强提升他们对地理问题论证和论述的能力:第一,地理学科的术语使用要到位。高考是有时间限制的,在规定的时间里,要求学生简明、准确使用地理学科的术语表达地理事物的现象,描述和理解地理事物的特征,具有一定难度。因此,在复习课上训练学生要经常回归教材,尽量利用教材中的语言组织答案。因为,教材中的叙述和文字描述是相对科学和完整的,对某一问题的解答,语言规范,书写有条理,准确地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描述。第二,答题语言要有逻辑性。一般来讲,针对试题设置的具体情境,答题的语言一定要逻辑顺畅,并且做到问什么答什么,不要答非所问。第三,组织的答案要做到层次分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理解、应用的外在表现,得出符合试题设问的内容,并将这些知识内容整理成层次分明的论述。因此,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就是在阐述自己的思维过程。

总之,高考复习要结合学生本人的情况,通过实践,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对知识整理和加工,使地理知识复习得更灵活,便于应用,使图像掌握得更扎实熟练,有利于思维,对高考试卷中地理试题要认真剖析,以便能体会命题意图和设计思想,使复习备考的思路更准确,方法更科学。

上一篇:简析如何运用多媒体进行高中政治教学 下一篇:浅谈多媒体在体育课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