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化学素养的培养

时间:2022-06-12 01:12:20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化学素养的培养

化学素养即化学学科科学素养,如何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已成为中学化学课程实施过程中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化学素养究竟应该包含哪些要求?我的粗浅认识是:通过高中化学课程的学习,帮助高中生在下列方面得到发展,并达到一定的水平。

一、理解化学学科的基本观点

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强化化学基本概念、理解化学基本原理,掌握可以说明化学基本概念、可以揭示化学基本原理的化学事实与现象。例如:萃取这种分离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强化萃取的概念,还要通过用四氯化碳来萃取碘水中的碘这个实验来进一步说明,其中萃取的概念,此反应的现象和萃取操作学生都应该掌握和理解。

二、掌握化学学科的方法

首先要认识化学这门学科。让学生了解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以及学习这门课的重要性。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多将化学化学知识生活相联系,多引入化学科学发展的一些史事,让学生了解化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

其次掌握化学学科的研究方法。通过化学实验,运用化学计量进行定性、定量地分析,从而解决有关物质组成、结构、变化与合成的过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重视化学实验教学,多安排学生实验,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还可以训练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要运用化学计量的进行定量计算应掌握最基本的运算规则。所以物质的量的学习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难点之一,学生往往反应物质的量这部分内容抽象、难理解,面对具体问题不知如何下手,不会灵活运用有关知识,所以就需要我们化学教师对这部分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强化教学,多加练习,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

再次认识化学思维的基本方式。观察宏观物质及其变化现象,从分子、原子、离子的角度来进行微观解释;运用化学符号系统描述物质的变化本质和规律。例如宏观现象;氯化钠的水溶液可以导电;微观分析过程因为在水分子的作用下氯化钠可以产生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化学符号表示:NaCL=Na++CL-。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对“宏微符”思维模式的训练。

三、应具备一定化学学习与科学探究能力。能应用化学知识和学科方法解决化学问题。即应具备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能设计化学实验与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除了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化学学科知识,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教师还应加强自身学习,丰富自己的学科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上一篇:初中物理教学中怎样指导学生有效预习 下一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