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歌声焕发农村学校音乐课堂的异彩

时间:2022-09-29 08:11:31

让歌声焕发农村学校音乐课堂的异彩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同学,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课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加强师生互动,将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作为一名农村基层音乐教育工作者,多年来的实践工作让我越来越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学生都喜欢音乐课,但却极少有学生真正喜欢上音乐课。喜欢的原因是音乐课没有压力,心里放松。但由于农村学校和学生对音乐课重视不够,至今未脱离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上面弹唱,学生在下面跟唱,所以学生感觉这样的音乐课让人枯燥乏味,学习兴趣提不起来,教学效果跟不上去。针对目前农村学校音乐教学的状况,结合工作实际和所积教学经验,就如何焕发音乐课堂活力、增进师生互动、提高学习效率作以下探索。

探索一:解决“唱”的问题

农村学生的音乐能力好比一张白纸。在纸上,只要你愿意去写去画,即使不能将白纸变成一幅美作,也会让它有了色彩,这就是“笔”的作用。而音乐教师,同样也能起到一支笔的作用。鼓励学生去唱,多放好听的音乐让学生去感受,适当的学习一些时尚的流行歌曲,跟上时代节奏,鼓励他们学会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学生们自然会喜欢上音乐,喜欢音乐自然就想唱了。根据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农村学校学生想唱而不会唱。

一、究其原因主要有

1、学生的基本素质所决定。学生们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要么听听录音,要么模仿明星。

2、教师的忽视导致。反思自己的音乐课堂,为了追求教学内容的丰富、课堂气氛的活跃,往往一堂课又唱又跳、又做游戏等等,而真正用于唱歌的时间却不多。

3、农村学校教育教学基础设施条件落后,很多学校甚至缺乏最基本的教用器具,很多乐器名称对于学生来说都是陌生名词。

4、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对音体美等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难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艺体科的长足发展。诸多因素,形成了当前农村学校学生音乐基础差、学习兴趣不浓、审美能力提高不快等状况。

二、怎么样训练学生的唱

1、从音准入手,鼓励学生想唱。《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的综合,是以音乐为标准的综合。”对于我们农村学生来说,从只能随着录音唱到能听唱,这需要一定的过程来适应。对于音准感觉好的孩子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可是对于条件一般的学生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认为音乐教师要意识到音准问题的重要性。课堂上,在保证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不打破自己的教学氛围的同时,加上一些音准的练习,会为你的音乐教学增加艺术魅力。

2、教会学生聆听,鼓励学生大胆唱。“聆听”对于我们农村的学生来说,是一项大工程。不聆听是一个感知型的倾听。音乐初学更是必不可少,因为学生在“聆听”时虽然对音色音区、节拍节奏、音量强弱、旋律和声、意象塑形、情致心态、人格意境一下子不能理解,但他们能初步感受到音乐很迷人,能给他们带来欢乐。 “聆听”是最直接的感知方式,学生能最直观地得到艺术的享受和审美愉悦,能在感性中积淀理性,在瞬间潜藏艺术实践经验。这样为审美反射提供了条件,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直觉。因此学生只有学会了听才能对于音准问题有一定的解决。

3、重视歌曲的模唱环节,让学生唱准。模唱就是模仿唱出。对于学生的模唱要加以重视,往往学生不注意这个,那么他在歌曲的演唱中,在音准方面就会吃亏的。这个环节不仅有利于改善学生的音准问题,还有利于学生对歌曲的整体体验。

探索二:激发学生的“唱”

音乐这门学科具有其它学科(艺术类除外)所不具备的审美功能,是最能培养人,陶冶学生情感的一门学科。在唱歌这一教学环节中,首要问题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现在的中学生喜欢唱歌但不喜欢音乐课。如果一堂音乐课能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能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中学习,那么教学效果肯定会事半功倍。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一些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创设不同的背景引入新课。比如:在学习《青藏高原》这首歌曲时,可以采用人文及地理等相关知识导入等形式,还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喜欢歌曲并愿意主动的去学习歌曲。

2、让流行音乐进课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穿插合适的流行音乐,找一些改版的老歌新唱的作品,让学生在动感的音乐中来学唱教材中的“老歌儿”,对于课堂教学有着很好的作用。

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将音乐基础知识机械的教授,不仅学生不愿意学,而且还会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如果是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随堂学习音乐知识,学生会更加乐意学习。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审美素质、道德素质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多思考,多学习,不断挖掘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让他们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并为他们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探索三:生活中体会“唱”

让音乐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即把音乐教学与现实生活紧紧地联系起来,让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音乐知识带到生活中去,以点缀生活、表现生活,使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将生活中美好的素材由音乐形式展示出来。在社会生活中伴随了大量的音乐现象:礼仪音乐有庆典、迎送、婚丧等;实用音乐有舞蹈、健身、医疗等;背景音乐有休闲、餐饮、影视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赏、体会、学习这些生活中音乐的风格特点,来拓宽自己的音乐视野,丰富自己的音乐知识,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情感,从而让音乐伴随自己的人生,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改革创新音乐课堂教学,是推动教育发展的不懈动力。音乐教师要随时捕捉到更新、更好的教学方法,做一位与时俱进的新时代音乐教师。改变农村学校滞后的音乐教学现状,提高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只有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上实行变革,才能使学生体验美感、丰富情感、促进想象力的发展。教师要努力走进学生的音乐世界,在这个世界中耕耘、播种、培育、收获,让学生真正的理解音乐、感受音乐、热爱音乐。

上一篇:开放性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下一篇:服务类高职院校校园创业文化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