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作业的设计

时间:2022-07-18 06:03:02

浅谈初中数学作业的设计

有效的数学作业,能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数学技能。教师要通过作业的布置,使学生相信自己有做数学的能力,而不是害怕或者厌恶数学,从而树立信心去应用已具有的数学技能,提高数学素养。因此,切实可行地设计好数学作业,是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关键。

1.适量的作业

许多教师总是认为,多做几道题总比少做或不做要好,因此,在布置作业时常常对某个知识点做反复的练习。这种操练式的作业对提高学生的计算成绩有显著的效果,而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效果。如果在不良的情况下过度练习,会产生负面影响,使学生不喜欢学习甚至厌倦学习,这种作业不是我们讲的有效作业,我们讲的有效作业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作业。对初中学生来说,数学作业尽量控制在30分钟左右较为适宜。作业布置适量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索精神和自我管理能力都是重要和必要的。

2.层次性作业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实施有差异性地教学。设计作业时,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设计多梯级、多层次的作业,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可将习题分为A、B、C三类:A类是基础题,这类题紧扣当天所学内容,主要是用来巩固基础知识,要求每个同学都完成。B类是提高题,这类题是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着力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作业时要求学生力所能及地完成。C类是发展题,这类作业面对的是班级中学有余力的学生。作业内容属于与本课知识有关的智力训练题、提高题及一些灵活性较大的题目。

如学习了二次函数以后,我设计了如下作业:已知抛物线y=x2-mx+m-3

(1)求证:不论m为何实数,抛物线与x轴都有两个不同的交点;(A)

(2)当m为何值时,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都在原点右侧;(B)

(3)当m为何值时,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间的距离等于4?(C)

第一题必须完成,第二、三题自主选择完成。这样一来,对于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减轻了他们的作业量,有效地帮助他们体会了成功的喜悦,培养了自信心。同时自选题又满足了学有余力的学生的需求。

3.实践性作业

数学新课标指出“要使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作业的设计也应体现这一点。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生活,使作业成为学生生活的“向导”。我们要注意选择利用“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生活素材,精心设计作业,让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比如学习了“样本和利用样本估计总体”后,布置课外作业:统计学生每个家庭每天看电视的时间,进而估计每年用于看电视的电费有多少?若每天少看1小时,则一家人一年可节约多少电?全县可节约多少电?

4.趣味性作业

学生对一种事物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一种内部的需求感,大脑皮层会激烈运动,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因此作业设计时,我们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切入学生已有知识,设计出题型多样,方式新颖,内容具有创造性、趣味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把知识点融在情景之中,使学生在“趣”中学,“趣”中练,让生动有趣的回家作业取代枯燥乏味的机械练习。使学生感受到作业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彩,使之情绪高昂,乐于思考,从而感受到做作业的乐趣。如在学习了“圆”后,要求学生解答:已知一个圆,倘若不小心,它的大部分被墨水涂及。想一想:有什么办法把原来的圆重新画出来?

5.开放性作业

数学开放作业是指答案不唯一,并在设问方式上要求学生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探索的作业。它强调了学生获得解答的过程,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数学作业中布置一些具有开放性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这个问题上有不同层次的发展,开发学习数学的潜能,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和提高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如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后,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请用一组平行线、两个圆、两个矩形设计一个轴对称图形,并用简练的文字说明你的创意。

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探究过程,课外作业是这个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只有不断探索作业设计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在课外作业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上一篇: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能力 下一篇:激起孩子们心灵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