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改革浅探

时间:2022-06-12 01:10:04

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改革浅探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个人所得税已成为我国主要的税种之一,然而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贫富差距也在不断扩大,个人所得税不能起到其应有的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个人所得税的改革势在必行。从人个所得税的税制模式着手,分析其存在的不足,提出个人所得税税制的方法,试图推进个人所得税的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 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费用扣除标准;征管方法

中图分类号:F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4-058-01

一、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简述

1799年,英国为应付战争的需要,开征了个人所得税,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如今个人所得税已经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主要的税种之一。纵观当今世界各国的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大体分为三种,即:分类所得税制、综合所得税制和混合所得税制。

分类所得税制是指对同一纳税人不同性质的所得,分项确定其应纳税所得额,适用不同的税率分别计征税额。这种税制模式课征简便,征收成本低廉,但不能全面反映纳税人的税负能力,不符合量能负税原则。综合所得税制是指对同一纳税人的各项所得,都作为一个所得总体来对待,并按一个税率计算征收。这种税制模式能够反映纳税人的综合负税能力,可以调节纳税人之间所得税负担。但操作比较复杂,要求先进的税收管理制度及纳税人较高的纳税意识。混合所得税制是对分类所得税制和综合所得税制并列运用的一种所得税制。它的特点是平时先按分类所得课税,年终再对各项所得进行汇总,对汇总收入达到起征点以上的部分按照累进税率征税,并对重复征税部分予以扣除,以充分体现个人所得税对个人收入的合理调节。

二、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存在的不足

(一)采用分类所得税制,未能体现公平正义

我国目前的个人所得税采取的是分类所得税制。征税范围由11项应税所得组成,这些应税所得从形式上看,包括现金、实物和有价证券。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个人收入日益多元化、复杂化,不仅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等劳动性所得成为个人的重要所得,而且利息、股息和红等资本性所得也渐渐成了居民个人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将上述不同类型的所得税适用不同的税率,这导致了同一收入水平的个人因其收入来源渠道不同,适用的税率不同,最终负担水平也不相同。因此,只规定11项所得和3种表现形式的分类所得税制,不利于国家对人们收入水平的调节,也未能体现公平正义。

(二)费用扣除标准较简单,没有具体问题个体分析

在费用扣除上,我国各项费用减除标准设计都是针对收入者个人而言的,没有充分考虑纳税人是否结婚,是否有赡养人口,是否有老人、残疾人,以及相关的医疗、教育和保险等费用,也没有考虑因为物价指数和通货膨胀指数的影响对公民收入水平、生活质量和最终负税能力的影响。我国的个人所得扣除标准经过几次修改,由800元为起征点提高到3500元为起征点,然而,劳务报酬的起征点还停留在800元的基础上,而现实中劳务工作往往是元稳定收入的阶层,对他们课以“重税”,这并不符合个税征收的初衷。

(三)征管方法不科学,避税逃税比较严重

我国对工资、薪金按月计征,时劳务报酬等一些所得采用按次计征,不仅增加了征管上的难度,而且从制度上鼓励纳税人采用分解收入、“化整为零”的办法合理避税。我国对个人所得税的征税采用两种方法,即代扣代缴和自行申报。由支付所得的单位或个人代扣代缴,此办法在实际搡作中没有得到严格地执行,难以对员工的各种所得项目实行源头控制,导致大量税款流失。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由于国家尚无可操作的个人收入申报法规和个人财产登记制度,银行现金管理控制不严,导致人们的收入除了工资、薪金可以监控外,其他收八基举上处于失控状态。造成一些税负高的纳税人想方设法避、逃税款,以求减轻税负,甚至不纳税。

三、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构思与建议

我国个人所得税制改革应逐步实现由现行分类税制向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税制转变,先在原有分类税制的基础上对有些项目进行综合征收,然后逐步扩大综合征收项目的范围,最后过渡到完全实行综合所得税制。具体而言,就是今后应当逐步创造条件,实行对经常所得以综合征收为主,然所得以分项征收为辅的混合征收制。这样既有利于国家对人们收入水平的调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公平正义。

同时,应考虑适当扩大税基,将一些目前不在征税范围的所得纳入应税所得,取消不合理减免税。合理提高费用扣除标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考虑物价指数和通货膨胀指数对公民的实际影响,将纳税人的家庭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量,从而确定其负税能力,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优化税率设计,增加高收入者的税收贡献,降低中低收入者税负,体现量能负担原则。

建立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税收的征管配套条件也相应提高。应明确第三方向税务机关提供个人涉税信息的义务,抓紧建设全国统一的个人所得税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实现税务机关与第三方的信息联网,建立严密的税源监控机制。修订税收征管法,增加自然人相关法律责任和义务,明确税务机关对自然人实施税收管理的相关措施,为增强税源控管能力提供法律保障,最大限度减少逃税现象的出现。

参考文献:

[1]王红晓.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2]曾国祥.税收管理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3]赵文红.试论个人所得税的混合税制模式[J].西部财会,2007(6).

上一篇:探析城市房屋拆迁补偿问题 下一篇:数字时代私人复制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