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环境下藏传佛教义化的传播研究

时间:2022-06-12 12:35:48

媒体环境下藏传佛教义化的传播研究

[摘要]藏传佛教在藏族文化传承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藏传佛教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媒体环境下藏传佛教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力,从而指出了媒体人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在继承的基础上传播和弘扬藏传佛教文化的责任和使命。

[关键词]藏传佛教文化;媒体环境;传播

[中图分类号]B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3-0088-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3-044

[本刊网址]http://

一、媒体环境下,藏传佛教文化传播的继承和发展

(一)藏传佛教文化,继承什么

21世纪的媒体人继承藏传佛教文化继承什么?这是媒体人首先要回答的问题。一千多载,藏传佛教文化历经风雨,但最终在社会变革发展中形成了一种思想知识和精神泛文化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它的出发点和归宿基本上谈论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其核心是:遵道守德。比如:“身三”,即不杀、不盗、不淫;“口四”、即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言、不绮语;“意三”、即不贪、不嗔、不痴,其中身、口、意代表了行为、语言和思想、诸恶莫作、服务终生;团体和合;自利利人、人我兼利等。因此,新闻报道内容的根,应该立足于此。这不仅是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的需要,也是能引起百姓共鸣的地方。

(二)藏传佛教文化,如何继承

曾指出:“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绝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因此,文章认为,与时代不相符的、落后的负面认识应当有意识淡化和忽略;继承合理的因。其中继承的形式应多样化,比如,在教科书中穿插藏传佛教文化的小故事、既能欣赏其思想内涵和韵味,又能结合当今,汲取营养,确立做人做事的准则和规范。实践证明,媒体环境中,藏传佛教文化的融入能增加报道的厚重感和吸引力。

(三)藏传佛教文化,如何发展

藏传佛教问题既是一个宗教问题,也是一个包括民族文化心理、价值判断、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内的深层次文化问题。从文化的角度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问题,应该成为我们密切关注和高度重视的问题。同其他文化一样,藏传佛教文化,是一个有机的文化形态,必须在继承中发展,否则,便没有生命力。因此,在继承中发展藏传佛教文化,文章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与当下结合。媒体下的藏传佛教文化传播,落脚点和出发点应在当下。第二,与时代结合。任何传播都会有时代的烙印。比如,媒体人应当认识到藏传佛教文化在广大僧侣、信教百姓等人群中对实现中国梦的扮演重要的作用。第三,藏传佛教文化须汲取新的营养。藏传佛教文化必须汲取其它优秀民族文化的精华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以保持藏传佛教文化的活力和生命力。第四,引领藏传佛教文化向前发展。因此,媒体人有责任和义务引领,藏族传统文化核心的藏传佛教文化向前发发展。

二、媒体环境下藏传佛教文化传播的透视和辐射

(一)案例透视

目前,媒体环境下,尤其是新媒体环境下,藏传佛教文化传播迎未了新的春天。以下是两则案例分析:

案例一:2014年“两会”期间的宗教代表纷纷建言献策,共同为的发展、为中国梦的铸就添砖加瓦:“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中国梦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代表团听会高僧:佛门弟子要为‘中国梦尽责”等。

深度分析:早在吐蕃时期,藏族人民就与祖国内地有密切的联系,元代以后,藏族人民世世代代热爱和护卫自己的祖国,非常珍惜同各族人民的团结,积极维护统一和疆域的完整,为开发建设祖国的西南边疆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祖国面对内忧外患的危急关头,人民为保卫祖国前赴后继,浴血奋斗1888年和1904年人民在上层爱国人士和清朝驻藏官员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同仇敌忾,两次抗击英帝国主义对的入侵。以后,藏族人民多次粉碎了帝国主义企图分裂的图谋,维护了祖国的团结统一。

案例二:随着新媒体的出现,每个受众跃然成为新闻官。其中不乏藏传佛教的大师们利用新媒体传播藏传佛教文化,本文以“加措活佛――慈爱基金”的新浪微博为例。

深度分析:藏传佛教文化自始至终推崇着行善、慈悲、怜悯、宽容、诚实、和谐、利他等人生准则和价值标尺。加措活佛在微博中也是在倡导这些与时代和当下社会主流价值观相符合的这些人生和价值理念,比如,“存平等心,行方便事,则天下无事。此外,他自己也在践行着行善和利他的佛教文化传统,2014年4月27日加措活佛在微博中写道:“我的新书《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的全部版税收入也将用于西部儿童的教育。让爱的种子在这个春天播种,愿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感恩爱的路上一直有你!”等。

以上两则案例说明,无论是包括爱国主义精神在内的藏传佛教道德文化传统,还是“诸恶莫作、乐善奉行”、“慈悲宽容”的人生标杆和价值观,已经在藏民族中形成了牢固的文化传统,变成一种发自内心的观念和群众性的社会风尚,成为藏族人民强大的凝聚力和深厚的内动力。

(二)能量辐射

案例一中的藏传佛教文化的爱国精神除了在中国民族宗教网做了“两会・宗教之声”的专题报道外,其他新闻媒体也有参与传播正能量。比如:人民网频道――人民网、中国新闻网、文化网、2014宗教界两会代表提案辑录――大公网等其他新闻媒体进行了相关报道。

案例二中的加措活佛可谓是藏传佛教文化的传播大使,从其拥有的5645386个粉丝来看,足见其影响力之大,可见其备受广大网友的关注和围观。从网友的评论和回复内容来看,也是对藏传佛教文化中所倡导的乐善好施、尊贤重礼等规范给予了充分肯定的态度和认同。这无疑给藏传佛教文化的传播开辟了新航道,并扩大了藏传佛教文化中的积极影响因素。

三、媒体环境下藏传佛教文化传播的责任和使命

继承和发展藏传佛教文化,是媒体人的责任和义务。媒体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学习提升,变藏传佛教文化为媒体资源

博学众采,自我提高。藏传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媒体人应该夯实基础,自我提高修为的提高,认识水平的提高。只有做到肚中有货,用时才会有神来之笔。只有资源库中的东西多了,媒体宣传的资源才丰富。自然嫁接,为我所用,媒体中宣传藏传佛文化,将藏传佛教文化自然地嫁接到媒体中,融合到媒体中。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藏传佛教文化的许多方面,如提倡慈悲忍让、乐善好施、安分诚实、利人利世、拔苦与乐、诺恶莫作诣善奉行,其立足点“既在为信教者修持祈福、提升道德,更有利乐有情、安定社会、庄严国土的社会功能”。因此,媒体应当发扬光大藏传佛教文化这种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相适应的方面。

(二)提高境界,引导受众感知藏传佛教文化

作为媒体人,应有意识有责任关注人的精神层面的走向和发展,引导及干预人们的道德倾向和走向。因此,通过藏传佛教文化的传播和实践,一方面,解答了人们的忧虑和困惑,安抚心灵,教育后代,传承文化;另一方面,通过藏传佛教文化精髓的普及和传播,增强了藏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最后,通过汲取藏传佛教文化中的伦理道德方面的养分对于构建中国传统道德价值观体系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结合时代,发扬藏传佛教文化

在当今时代,媒体人传播藏传佛教文化应做到,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并发扬藏传佛教中的优秀文化。首先是继承,就是要走进神圣的藏传佛教文化。当我们真正走近、了解、学习了藏传佛教文化之后,真正用心感受藏传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其次发展,在继承中发展,在继承中创新,在当下孕育出新的活力和生机。任何传统文化都有它的两面性,藏传佛教文化也是如此,有精华也有糟粕,既有与现代化相适应的部分,又有与现代化不相适应甚至冲突的部分。“文化是一定社会、一定时代的产物,每一代人都生长在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中,他们自然地从上一代那里继承了传统文化,又一定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需要对传统文化加以改造,在传统文化中注入新的内容,抛下那些不适时的部分。”因此,在传播藏传佛教文化时,既要善于“扬弃”,有要善于借鉴其他兄弟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根据时代要求进行必要的改造和创新。最后是发扬,藏传佛教文化是藏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因此,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利用好传媒平台将藏传佛教文化更好地传播和发扬。

结语

藏传佛教文化是藏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支配着广大藏民的行为方式和民族情感,对藏民族性格的形成以及民族精神的铸造,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因此,探寻媒体环境下藏传佛教文化的传播,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多尔吉,刘勇,王川.藏传佛教的文化功能与社会作用[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1.

[3]白一君.传播媒介对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传承的影响研究[D].四川:西南民族大学,2013.

[4]段晶晶.藏传佛教圣迹文化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8(3).

[5]乔根锁.关于藏传佛教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几点思考[J].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9).

[6]梁景之,秦永章.传承、保护和利用――藏传佛教文化遗产的现代走向[J].大学学报(汉文版),2007(6).

[9]乔根锁.文化与宗教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0,81.

[ 10]徐荪铭.世纪佛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51.

[11]徐万邦,祁庆富.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13.

上一篇:刍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与措施 下一篇:沿着教育的道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