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堆叠义量词“层、重、叠”习得状况考察

时间:2022-06-12 06:01:51

留学生堆叠义量词“层、重、叠”习得状况考察

摘要:汉语使用量词系统表达事物的量的观念,量词是医学留学生学习汉语的一大难点。语言作为人类认知的一个领域,与其他认知领域密切相关。本文选取表堆叠义的量词“层、重、叠”对医学留学生学习和使用量词的情况进行考察,并从认知角度加以分析,为有针对性地开展面向医学留学生的量词教学提供依据。

关键词:留学生 量词 习得状况 认知分析

引言

人类语言的共性表明,人们对自然界最重要的一个特征“量”的认知,对语言的语法系统有着深刻的影响。汉语使用量词系统表达事物的量的观念。丰富而独特的量词是现代汉语的显著特点之一。根据对人类语言的广泛调查,发现单复数标记和量词系统一般不能共存于同一语言里。对于母语多为法语、英语、泰米尔语、印地语、泰语等留学生来说,绝大多数语言采取的都是单复数的语法范畴表达数量,没有与汉语的量词相对应的形式;即使是同样使用量词的泰语,其量词系统与汉语量词系统也有着极大的不同,这些都对留学生学习汉语量词造成了影响。

一、堆叠义量词“层、重、叠”习得状况

我们从学生课堂语料和暨南大学“中介语语料库”中提取出了表堆叠义的量词“层、重、叠”的用例,并与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进行比对,结果发现:

(一)“层”使用频率明显高于“重”和“叠”,这与母语是汉语的中国人使用这些量词的情况基本相同,但“重”和“叠”的相对使用频率低于中国人。原因大概是学生较早习得“两层楼”这样的表达式,而甲级词汇“层”的复现率也高于乙级词汇“重”和“叠”,在具体使用过程中,他们会优先选择自己熟悉的量词,避免使用不熟悉的量词。其次,量词“层”有4个不同义项,可搭配的名词及量词用法多于“重”和“叠”,使用范围较广。

(二)量词使用错误最主要的类型有:①量词的泛化,学生根据义项的释义套用类推出错误的表达。例如:“经济发展有几层发展程度”,应为“经济发展有不同的阶段”;“凡事均有双重面”,应为“凡事均有两面性”;“我房间有两层床”,应为“我的房间有一张高低床”。②量词和名词、数词搭配错误,留学生虽然掌握了汉语表达数量的基本结构,即“数量名”结构,但是当句中出现多重定语时,复杂程度增加,他们常出现使用和搭配上的错误。例如:“现在我们有四层房子”,应为“我们有一栋四层的楼房”;“我们坐了两层公共汽车”,应为“坐了一辆双层公共汽车”;“那位富翁建筑了七层的授予给这棵树”,应为“建了一座七层的宝塔”。③量词的误用,如:“面料就层叠后才开始裁剪”,应为“把面料叠好后开始裁剪”。 “层”没有动词的用法,学生受“叠”的影响,把两个做量词时的近义词当成动词同时使用了。④涉及这些量词的句法格式有:“数+量+名”;“数+量+其他成分+名”;“量词重叠+名”;“名+数+量”;“量词重叠+动”;“动+数+量”;“数+量+助+动”;“数+量+助+名”等。学生的用例集中在基本的“数量名”格式,以及其扩展式“数+量+其他成分+名”,如“一层神秘的面纱”,“一层厚厚的外壳”;“量词重叠+名”,如“层层石梯”;还有“名+数+量”,“里三层外三层”。其他格式如“层层包围”;“云山万重”;“外孙女又隔了一层”;“一层一层地分析”;“一层一层的山岭”;“重重顾虑”,“一重又一重困难”等,类似这样的表达都不曾出现,说明学生掌握量词的句法格式不丰富,使用不够灵活。

二、量词“层、重、叠”的认知分析

“层、重、叠”都是计量事物堆叠的量。比如“两叠书”计量的是由书堆叠而成的两个整体,“两层书”则计量由两个层级重叠而成的一个整体。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的主观认知能力作为中介对语言结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人们对事物不同的认知决定了量词的使用及其与名词的搭配。人们在对所要认知的事物进行“量”认知的同时,也会认识到认知对象所具有的其他一些认知特征。这些特征会随着人对“量”特征的认知投射到量词中,因此量词在计量事物的同时,还蕴涵了被计量物体的许多认知上的附加特征,人们对事物的认知结果和认知方式影响着量词的选用。

“叠”的本义是重叠,像物体叠放在“俎”上。所谓“俎”指供祭祀或宴会时用的四脚方形青铜盘或木漆盘,常陈设牛羊肉;又指切肉或切菜时垫在下面的砧板。也就是说叠放在“俎”上的一般都是像肉、菜这类比较轻薄的物体,由此引申发展出“叠”的量词义也具有这一特点,用于计量“纸、衣服、书”等较为轻薄的事物,而且“肉、菜”构成的事物并不具有清晰的层次感,认知中也没有突显这一点,所以,“叠”只用于计量一个堆叠而成的整体,而不用于计量其中的层级。到北朝时期,量词“层”的使用比率已经超过“重”。

“层”作量词,开始主要用于楼房等建筑物。建筑物给人印象最深的特征就是“重叠”和“层级”,因此在意象中得以突显,并通过意象图式转换、隐喻等途径,对具有这些特征的其他事物,甚至是抽象的概念进行计量。如和楼房结构一样都是由下到上纵向重叠的“宝塔,方舟,文件架,梯田”;也有平行伸展横向重叠的“院子、衣服、板墙”;还有因为不同物质构成的事物在视觉上,是以层次感更加清晰地附在物体表面的东西,如“桌子上蒙了一层灰”,以及处于整体的中层、起阻隔作用的事物,如“路基和枕木之间铺着一层碎石”;“组织各单位认真学习,把会议精神层层传达下去”中的“会议精神”是无形的,之所以“层层传达”是将中央、省、市、县、乡组成的行政体系看作一个整体,逐级分步传达。这种分步骤、有次序、多层级的特点与楼房的建造过程相似,量词“层”词义扩展的动因来自规约的心灵意象。“层”的原型意象楼房是由下到上纵向重叠而成的,是上下图式的具体化,这一图式通过空间隐喻的方式扩展到了其他抽象的概念中,使得“层”可以计量抽象的、分步、分项的事物。

三、语言的认知分析与量词教学

汉语中名词与量词的搭配是留学生掌握的难点。即学生的用例中和量词搭配的名词多为指称具体事物的,指称抽象事物或概念的较少,而且基本是根据教材中学过的句子模写出来的,涉及到的词语数量相当有限。再者,学生在量词学习过程中,常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或语感,把量词套用在自己认为相关联的名词上,导致错误,如“两层公共汽车,四层房子,双重面,经济发展有几层发展程度”等。汉语中的量词实质上是人们对外部世界进行分类的结果,一个量词所计量的事物处于同一范畴,比如量词“层”范畴的原型“楼房”具有“重叠”和“层级”两个核心特征,范畴中的成员具有家族相似性,这些特点本族人可以通过语感掌握,但是留学生却没有这样的条件,常常在使用量词时感到无理可循,不知从何下手。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结构受人类认知的影响,语言中的意义依赖于某个言语社团(或整个人类)共有的经验,教师在教学中应利用人类认知上的共性,向学生解释量词和名词搭配的认知理据,使他们了解量词具有的区别意义,注意到与量词相搭配的名词的特性,激活学生的母语认知心理背景,发展其原有的元认知,并用其母语的元认知来调整、监控汉语的学习,充分发挥母语的正迁移作用,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最终做到准确、生动地使用汉语量词。

上一篇:表假设义“早知道”的词汇化 下一篇:以童书馆为例看少儿出版的营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