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性格印记”与“个性化”管理

时间:2022-06-12 05:32:56

新闻“性格印记”与“个性化”管理

新闻报道的形成源于记者个体的采访、组织和写作,其主观意识贯穿新闻报道的始终,本文重点阐述的是新闻工作者的性格特征在新闻实践和媒体管理中的作用和影响。

新闻报道中的“性格印记

新闻报道所体现的主观因素,其中之一就是记者本人的性格特征。亦即:受众所接收到的新闻报道都带有记者本人的性格印记,尽管这些印记深浅不一。性格印记主要体现在采访过程、写作风格和感彩等方面。

采访过程。采访是新闻报道的源头。可以说,从采访开始,新闻报道就融入了记者的性格特征。不同性格特征的记者,在采访对象的选择、采访问题的设计、事实材料的取舍等方面会表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比如,有的记者喜欢采取宏观的框架式的采访策略,而有的记者在采访时比较注重细节以及事件的逻辑性。当然,个性的采访必须服从客观报道的要求以及新闻报道的总体部署。

写作风格。性格决定态度,态度决定文风。一般说来,男性记者性格比较粗犷、豪迈,而女性记者的性格一般比较阴柔、多情。表现在写作风格上,前者所写的新闻稿件一般比较大气、粗放,而后者的文笔一般比较温婉、细腻,情感诉求的成分相对较多。即使是同性记者,各具特色的性格特征也决定着写作风格各具千秋,性格相对较沉稳的,写稿时追求文字的严谨和周密;性格比较坦荡的,不强调写作手法的瑰丽,稿件文字通俗易懂;个性比较张扬的,其文字一般也表现得灵活多变、充满激情;而多愁善感的“性情中人”,其新闻报道多以情感成分打动读者。

感彩。新闻报道并不排斥感彩,只要适当把握“度”,感彩就可以使新闻稿件表达鲜明的立场,要么鞭挞时弊,要么热情讴歌;还可以使稿件文字血肉丰满,读来令人荡气回肠。记者不同的性格特征,表现在新闻报道上,其感彩轻重会有所不同,个性张扬、富有正义感的记者,其稿件的感彩一般是浓墨重彩,而性格沉稳、内敛的记者,其稿件笔触较为客观平稳,感彩一般是轻妆淡抹甚至是含而不露。

在新闻报道的整个采访和写作过程中,难免会烙上记者的个性印记。但须注意的是,新闻报道是以事实为依据的,必须做到真实、客观、公正,在新闻实践中,如果任由记者的个性特征和情感因素无限制地扩张,就会导致新闻报道的“泛情绪化”倾向,有损于正确的舆论导向。

媒体的“个性化管理

在实际工作中,性格比较内向、平时话语不多、不善与人交流的记者往往苦于得不到新闻线索,工作业绩也因此并不十分突出;而性格相对外向、交游广泛的记者,其新闻线索都比较丰富,工作业绩往往名列前茅。

记者属于社会工作者,新闻工作的特性要求记者必须主动、广泛地与人接触,并通过深入交流,想方设法把最广泛、最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挖掘出来。说到底,记者的采访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自我推销的过程,不仅推销新闻媒体的品牌,更是推销自己的人格魅力,只有当记者被某个社会群体完全接纳的时候,他才能获得更多的新闻线索,采访也才能顺利、深入地进行。从这个意义上说,“外向型”记者显然比“内向型”记者具备更多的优势:

获取信息和新闻线索的渠道更宽、更广;

更容易拉近与被采访者的距离,甚至与之结成生活中的朋友;

更容易打通环节,疏通采访渠道;

更容易融入职业角色或环境角色,为更好地开展工作创造条件;

面对各种压力,能更快地进行自我释放、调节。

在新闻资源的占有上,“外向型”记者比“内向型”记者固然占优,但能否多写稿、写好稿,除了要有广泛的新闻线索和高超的采访技巧外,还取决于记者个人的思想政治素质、语言文字基础、新闻理论知识等方面素养。换句话说,新闻行业的特性与人的性格因素并没有本质的联系,无论你的性格“外向”还是“内敛”,都可以通过自身修养在新闻事业上做出成绩。第一,一些刚从“象牙塔”走进社会的大学生,其价值观念、人生取向等方面,都与现实存在着一定落差,与社会的“格格不入”使其性格相对内向。但当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锻炼,将自身完全融入社会大环境时,年轻人的天性往往会使他们很快变得外向起来,从而在单位中立足并闯出一片小天地;第二,“讷于言而敏于行”。“内向型”记者的思维一般都比较活跃、严谨,为人处事一般更理性化,如果加以适当引导,不仅能使他们激情迸发,而且其优势也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变成工作的利器。他们一旦获得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往往能采写出更有深度、更有见地的新闻稿;第三,“内向型”记者内心一般都渴望激情和张扬,其写作风格往往富有基于深思熟虑之上的朝气和变化;第四,性格形成于先天,改造于后天,更受制于现时的环境因素,身份、地位及场合往往左右着一个人的个性表现。比如,即使一个人性格外向,但限于所从事的岗位与外界接触不多,个性因无法张扬而略显内向。有时,性格外向的人自感“人微言轻”,为避免“锋芒太露”或是“祸从口出”,在领导、同事面前或各种外交场合往往表现得拘谨木讷。同理,一个相对内向的人如果长期从事“外向型”岗位,性格也会逐渐变得外向。

不以性格论英雄

很早以前曾流行这样一句话:“总编的风格决定报纸的风格。”这里所谓的总编风格包括性格因素在内,也就是说,报纸的风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总编,而不同性格特征的总编又会使报纸呈现不同的风格,或四平八稳,或曲径通幽,或激情澎湃。当然,我们不能武断地说哪种风格最好,因为市场多元化的需求,注定报纸不可能都是同一张面孔、同一种风格,这需要报纸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目标定位最终确定个性风格。

任何一家媒体的总编人选,都不是以性格因素作为标准的,当然就更不可能要求所有员工的性格都千人一面。但媒体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应在人尽其才的前提下,尽量做到让不同性格的人从事最适合的岗位,使他们的潜在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比如,性格相对内向的人善于思考、作风严谨,可从事编辑、评论、文书、校对等工作,这些岗位需要“静心为之”而尽量避开纷繁嘈杂;而性格相对外向的人则更富有激情和创造力,多适合从事记者、设计、业务经营等与外界联系频繁的工作――在新闻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创造和创新是一家媒体事业的推进剂,否则就很难有长足发展。当然,性格的内向和外向都是相对的,而影响性格特征的各种因素又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这就要求一家媒体在实施“个性化”管理时,必须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不可“任性而为”。

(作者为鲁中晨报编委)

上一篇:采访水危机:开采真相的富矿 下一篇:因稿定版与编辑的应急策划